• 內蒙古金融扶貧激活內生動力


    來源:內蒙古日報   時間:2016-09-18





      內蒙古貧困人口大多集中在生態環境惡劣、自然資源貧乏的偏遠地方。群眾收入不穩定,因災因病返貧現象多有發生。全區現有80.3萬貧困人口,需要發展產業擺脫貧困的占一半以上。然而長期存在的擔保難、貸款難等問題,成了農牧民產業脫貧的攔路虎。


      2013年底,內蒙古部署開展“金融扶貧富民工程”,以“政府增信”為杠桿,引入市場機制,放大銀行信貸規模,支持57個貧困旗縣有生產經營能力的農牧戶、農牧民專業合作組織和扶貧龍頭企業,重點扶持乳、肉、絨、飼草、旅游等十大扶貧產業,以及能夠安置大量貧困農牧民就業的其他勞動密集型產業,“激活貧困地區內生動力,徹底拔掉窮根”。


      “所謂‘政府增信’,是指政府通過政策性擔保公司、風險補償基金、保險公司和財政直補資金擔保等方式,為商業銀行向特定對象發放貸款提供擔保或風險補償,從而增加信用。”自治區扶貧辦主任劉忠誠介紹,2013年至2017年,自治區政府每年為57個貧困旗縣投入財政扶貧資金4.75億元,專戶存入合作銀行,用于對“金融扶貧富民工程”貸款的風險補償。2015年,全區新增金融扶貧貸款108.8億元;今年上半年新增67億元。


      “金融扶貧富民工程”既建立起風險補償機制,有效防范合作商業銀行的運營風險,又通過財政貼息等措施,幫助農牧民有效降低貸款成本。2013年至2017年,自治區政府每年為57個貧困旗縣投入財政扶貧資金4.75億元,專戶存入合作銀行,用于對金融扶貧富民貸款的風險補償。


      今年,作為“金融扶貧富民工程”合作銀行的中國農業銀行內蒙古分行,在前期保持該項工程貸款利率低于農牧區同業小額貸款平均利率基礎上,將面向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專項貸款年利率降至5%,與財政貼息的利率保持一致,使貧困戶不再承擔貸款利息。迄今,內蒙古參與金融扶貧富民工程的機構已擴至9家,服務覆蓋自治區內81個農牧業旗縣,全區30多萬貧困農牧民受益于金融扶貧,走在精準脫貧路上。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