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閑農牧業作為新型產業形態和消費業態在赤峰市發展迅猛。截至7月末,全市休閑農牧業經營主體達980個,從業人數12826人,其中農民就業人數11365人;帶動農戶17874戶,接待人次450萬次,營業收入161448.9萬元。其中,農副產品銷售收入91678萬元,利潤總額16974.17萬元,從業人員勞動報酬2100多萬元。
全市創建全國休閑農牧業與鄉村牧區旅游示范縣2個,示范點2個;創建自治區休閑農牧業與鄉村牧區旅游示范旗(縣)1個,示范點6個;創建赤峰市休閑農牧業與鄉村牧區旅游示范點12個。松楓山莊創意作品獲得2013年全國休閑農業創意精品景觀創意優秀獎。
2012年8月18日,“敖漢旱作農業系統”被聯合國糧農組織列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成為我國第6個、全球第18個、自治區唯一一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旱作農業文化遺產。2013年5月,該系統又被農業部列為第一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2014年6月12日,農業部正式將阿魯科爾沁草原游牧系統列入第二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在產業類型上,全市在發展休閑農牧業中,逐步形成7種類型,即農莊牧場型,園區農牧業型,特色產業型,自然人文景觀型,農家樂、牧家樂、漁家樂型,商業貿易型,民俗節慶型。區域布局主要有城市近郊和風景名勝周邊區、傳統牧區和傳統農區。
為把休閑農牧業產業做大做強,赤峰市采取一系列舉措,在保障措施上全力跟進,使休閑農牧業如萬花筒般異彩紛呈。在編制發展規劃、成立組織機構基礎上,圍繞高、特、優、新、奇,努力打造休閑農牧業地方品牌,做好典型引路。如克旗關東車村以青山景區為依托,借助生態移民搬遷項目,引導有經營自助式農舍的農戶成立農家樂旅游合作社,集中連片建設特色民居30個,形成集餐飲、住宿、娛樂為一體,功能齊全的休閑農牧業民俗村。喀旗走出一條被譽為“喀旗模式”的鄉村旅游發展之路等。一大批休閑農牧業知名品牌已成為一些地方的特色產業和支柱產業,美麗而又靜謐的塞外“桃花源”正在世人面前展現。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