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內蒙古鄉村牧區旅游接待戶總數為4200戶,涉及576個村,其中294個村屬于57個國貧、區貧旗縣,占開展鄉村牧區旅游村總量的51%。全區鄉村旅游直接從業人員13萬,間接拉動50萬人就業,其中貧困人口近5萬。2015年內蒙古脫貧約18萬人,其中旅游脫貧3.2萬人,占17.8%。”內蒙古自治區旅游局局長魏國楠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說。
記者從內蒙古有關部門了解到,當前內蒙古人均GDP已經超過1萬美元全國平均水平為7500美元,恩格爾系數降到30%以下,旅游消費正在成為大眾消費,旅游業正在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同時,內蒙古以落實“十個全覆蓋”民生工程為契機,與旅游扶貧攻堅緊密結合起來,形成“十個全覆蓋”+鄉村牧區旅游的扶貧、富民發展模式,帶動貧困地區脫貧致富。
內蒙古自治區卓資縣梨花鎮壕賴村,已經成為烏蘭察布市打造宜居、宜游、宜業的美麗新農村,聯合黨支部書記喬屹基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壕賴村新建的富民農莊建設項目總占地面積2382畝,總投資5800萬元,以山水莊園、綠色家園、民俗樂園、農耕莊園為主題,規劃為餐飲接待中心、觀光采摘基地、生態養殖基地、傳統農家作坊、民俗文化廣場五大區域,建成集生態、旅游、觀光、度假為一體的農家山莊,既吸納當地村民、民間藝人和無業人員300多人就業,又間接帶動社會相關產業就業1500人左右,拉動本村農民年人均增收500元以上。按近期規劃每年接待3萬人次,每年可實現利潤420萬元,可以達到村組織、合作社、農莊、村民多贏的效果,收到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在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豐鎮市的黑土臺鎮有一位60多歲的“大姐”,常常穿著白衣在“鴿窩”里穿梭,脫去白色的工作服,換上正裝,言語間,才知道她是豐鎮市飛宇種養殖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要利仙,她是烏蘭察布三八紅旗手、內蒙古自治區三八紅旗手、中國鄉村旅游先進個人。
要利仙的企業位于烏蘭察布市豐鎮市黑土臺鎮典青廟漢海村,是一家集肉鴿繁殖、種鴿培養及肉鴿深加工為一體的良種肉鴿養殖企業。公司還建設了占地16畝的魚塘和溫室,配套辦公區、餐飲區和住宿部,為觀光旅游者提供“吃、住、娛”一體的農家休閑體驗。要利仙的企業不僅促進當地富余勞動力實現再就業,而且推動農村經濟向多元化發展。目前,要利仙已將5個村的360戶農民吸納為社員,并簽訂合作養殖協議,按照統一供種、分戶養殖、保價回收的模式養殖肉鴿20萬羽,帶動農民戶均增收5000元。每天來公司購買肉鴿和鴿蛋的客商絡繹不絕。
魏國楠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表示,內蒙古旅游扶貧以強大的市場優勢、新興的產業活力,強勁的“造血”功能,巨大的帶動作用,發揮著日益顯著的重要作用。內蒙古自治區旅游局已經對自治區建檔立卡貧困村和“十個全覆蓋”村進行鄉村旅游摸底調查和篩選,已選定182個建檔立卡村,下一步重點推動“十個全覆蓋”村落嘎查發展鄉村牧區旅游,用科學規劃引領旅游扶貧村的建設,加大專業指導力度;指導創建星級接待戶,創建內蒙古特色民宿和“旅游休閑示范鄉村”等品牌;同時要在資金上進行支持,通過爭取國家專項資金和自治區的旅游發展資金,集中支持旅游扶貧村和“十個全覆蓋”村發展鄉村牧區旅游;引導個性化、特色化、差異化發展,做到一村一品、一戶一色,培養“鄉村旅游模范村、鄉村旅游模范戶、鄉村旅游致富帶頭人”。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