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呼倫貝爾市:探索行之有效的金融扶貧模式


    來源:呼倫貝爾市人民政府   時間:2016-08-12





      金融扶貧作為我國扶貧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立足于開發式扶貧,堅持可持續性原則,既講資金投入,又講風險防控,著力增強扶貧對象的自我發展能力。呼倫貝爾市利用財政資金,通過“信貸擔保、補貼利息、支部+”等多種方式,引導和撬動金融資本支持扶貧開發,首要任務是解決貧困群眾“貸款難、貸款貴”的問題。通過金融杠桿,財政撬動的金融資金放大達到了5-10倍,充分發揮了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模式一:金融扶貧富民工程模式


      “小機制”撬動“大產業”,有效解決了區域性整體貧困。自治區對呼倫貝爾市6個重點旗市實施的金融扶貧富民工程已是第4年,截至2016年5月30日,累計發放貸款16.7億元,其中,富農貸發放15億元,強農貸發放1.7億元。金融扶貧富民工程的開展,為貧困戶發展生產生活提供了有力的資金保障。


      模式二:金種子扶貧增收工程模式


      擴大扶貧對象范圍,解決非重點區脫貧問題。2014年起,呼倫貝爾市創新機制,借鑒金融扶貧富民工程方式,注入市本級財政扶貧資金,為6個旗市區連續4年每年投入1200萬元作為風險擔保補償金,實現呼倫貝爾市金融扶貧全覆蓋。截至目前,市本級財政累計投入資金3400萬元,發放扶貧貸款3.4億元。


      模式三:小額信貸模式


      拓展了貸款渠道,為貧困戶“雪中送炭”。呼倫貝爾市已在6個重點旗市區和額爾古納市實施小額信貸項目。鄂溫克旗和新左旗正在籌備中。2016年可放貸款規模8080萬元,截至5月底,共發放貸款1828萬元。以無抵押、無擔保,上門服務的小額信貸方式,支持貧困地區中低收入家庭開展創收性活動,從而實現可持續脫貧致富。


      模式四:互助資金模式


      此模式以財政扶貧資金為引導,在貧困村建立的民有、民用、民管、民享、周轉使用的生產發展資金。扎蘭屯市野馬河村建立“支部+協會+貧困戶”的精準扶貧資金周轉模式;鄂倫春旗、扎蘭屯市、莫旗共55個“三到村三到戶”項目村將資金以互助資金形式運作,使貧困戶優先得到扶持,為貧困地區發展壯大特色產業提供有力支持。


      模式五:金融撬動模式


      此模式發揮“三到村三到戶”項目資金杠桿效應,撬動金融貸款,擴大扶貧資金總量。莫旗、阿榮旗、扎蘭屯市和鄂倫春旗充分發揮扶貧資金杠桿作用,將“三到村三到戶”項目資金與金融機構合作按1:10比例放大,擴大貧困戶貸款覆蓋面。對建檔立卡貧困戶采取五戶聯保方式進行專項貸款投放,每戶貧困戶可享受3至5萬元貸款。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