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運行整體平穩 企穩態勢有望延續——2016年上半年全區經濟形勢分析
今年以來,全區各地認真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政府決策部署,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供需“兩側”同時發力,經濟運行整體保持平穩發展態勢。下半年全區要圍繞全年目標任務,全力“促改革、降成本、強優勢、推創新”,力促全年經濟持續平穩向好。
經濟運行呈“穩中有進、進中有憂”態勢
上半年全區經濟增長整體趨穩,主要經濟指標延續平穩走勢,增速普遍好于全國平均水平。表現為供需平衡漸趨改善,工業企穩態勢鞏固,固定資產投資隨著施工項目和新開工項目建設進程提速,基礎型消費規模也漸趨穩定,新興消費潛力逐步釋放,預計上半年全區地區生產總值增速將繼續小幅回穩。
經濟轉型有亮點,突出表現在產業結構趨優,需求結構改善,新動能集聚。首先,全區服務業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在一季度同比提高的基礎上,上半年有望更好;1-5月,冶金建材、裝備制造業和高新技術工業增速均快于全區工業平均增速,成為產業結構持續優化的重要支點。1-5月,服務業投資占總投資比重同比提高4個百分點,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投資增速較上年同期分別加快37.7和25.4個百分點,汽車類、金銀珠寶類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較上年同期分別加快3.1和16.1個百分點,成為需求結構持續改善的關注點。“全季+全區”旅游產品新概念、“鐵路+旅游”新模式為旅游業注入新活力,旅游業收入保持兩位數增長態勢。租賃和商務服務、文體娛樂、居民服務和公共管理服務業增速均在20%以上;全社會創新創業活力持續迸發,上半年,全區共認定眾創空間試點70家,成為新動能加速集聚的亮點。
經濟發展穩中有憂,突出反映在企業運營艱難,經濟回穩的微觀支撐仍顯不足。效益方面,1-5月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增速雖由負轉正,但仍處于較低盈利水平,部分企業陷入停產或待產狀態。成本方面,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成本占比繼續上升。
經濟運行總體走勢有望保持平穩
國內經濟運行趨穩,我區經濟預警指數改善,預示下階段我區經濟運行有望保持平穩。國內經濟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和財政貨幣政策加力,社會預期有所改善,部分指標出現積極變化,為我區經濟企穩創造了條件。5月,全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連續3個月高于臨界點,采購量指數和生產指數繼續回升,企業采購意愿和生產經營活力有所增強。發用電量、貨運量指標繼續小幅改善,全國消費基本面持續向好,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跌幅收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由降轉升,預示全國經濟平穩運行態勢不會改變。后期,在國內經濟回穩、國家宏觀調控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政策作用下,我區市場需求及內需潛能將有所改善。
我區宏觀經濟預警指數低位企穩,一致、先行指數回暖,全區經濟回穩態勢顯現。根據內蒙古DRC宏觀經濟景氣預警系統顯示,全區經濟預警指數由年初的14回升至3月的18,表明全區主要經濟領域景氣回穩。同期,一致指數連續5個月小幅上升,經濟景氣度回穩趨勢漸強。分項指數中,工業企業產銷率指數繼續改善,新開工項目指數、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額指數均大幅上升,表明工業企業產品產銷銜接漸趨順暢,經濟回穩的項目基礎進一步夯實。綜合預警指數和先行指數走勢判斷,下半年我區經濟整體將呈現小幅回升走勢。
優勢地區、優勢產業支撐力回穩,下半年經濟平穩運行具備良好基礎。呼包鄂經濟回暖為經濟增長提供有力支撐。1-5月呼包鄂三市經濟增長均高于或持平全區平均增速,三市經濟總量占全區比重為56.1%,較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其中,呼和浩特市1-5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為9.2%,位居各盟市之首,服務業占比達到70%左右,新興產業對工業增長貢獻率超過80%;包頭市以稀土、機電一體化和銅鋁深加工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得到較快發展,對工業的支撐作用顯現;鄂爾多斯市工業升級步伐加快,非煤產業投資占工業投資比重達到79.5%,兩市固定資產投資均突破700億元,呼包鄂地區對全區經濟增長的支撐性作用進一步提升。
優勢產業支撐回穩。今年以來,自治區通過組織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三年行動計劃和特色產業鏈、“雙創”示范基地等四大工程,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上尋求突破,全區優勢產業穩步增長,冶金、裝備制造業、農畜產品加工業和高新技術產業表現突出,成為全區工業增長的主要支撐點。后期,隨著煤炭深加工、精細化工、有色深加工等重點項目的陸續竣工投產以及國家級稀土、石墨、核燃料、復合材料基地的加快建設,全區優勢產業支撐力將進一步提升。
“五大任務”實施成效逐步顯現,改革推進力促全年經濟平穩運行。今年以來,全區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攻方向,“五大任務”實施成效初步顯現。去產能方面,限產保價和去產能效果初現,1-5月全區原煤產量下降9.8%,低于上年2.9個百分點;鋼材產量下降2.1%,低于上年16.8個百分點。后期,隨著去產能工作的進一步推進,主要工業品價格將回升至理性價格區間,有利于緩解我區煤炭、鋼鐵等主導產業供需壓力,改善企業經營、提升市場信心。去庫存方面,1-4月全區商品房銷售面積、銷售額分別較上年同期增長18.4%和16.4%。后期,在自治區相關政策推動下,將進一步從需求側消化房產庫存。降成本方面,自治區出臺了《關于財稅金融協同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增強企業流動性的意見》,從降低融資成本、減稅清費等10個方面提出增強企業流動性,促進實體經濟健康發展的多項措施。這些政策的出臺和落實,將進一步助推企業減壓松綁。補短板方面,1-5月環境、衛生和社會工作、文體和娛樂業等短板領域投資增速都在20%以上。此外,圍繞重點領域創新需求,自治區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施關鍵技術攻關、實用成果轉化、創新平臺載體三大工程,不斷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技術交易等相關政策,創新驅動對經濟增長的支撐力逐步增強。
緊抓改革措施落地,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見實效
要強化政策協調配合,促進去產能與補短板相結合,因地制宜細化去產能政策,避免一“去”了之。完善落后產能退出機制,鼓勵制定更嚴格的能耗和排放標準,提高淘汰門檻。去產能與降成本相結合、平衡供需結構助推工業品價格回升的同時,打好降成本“組合拳”,拓展企業盈利空間。同時,圍繞“改革配套不足”與“上下銜接不順”等問題,健全工作責任制,堅決將改革要求部署落實到位,推動在電力、電信、能源等領域的準入政策安排。
多管齊下降成本,增強企業造血功能。繼續打好簡政放權“當頭炮”。加大放權、減權、削權力度,清理“明放暗不放”“虛放實不放”等問題。圍繞國家及自治區的減負政策,出臺具有可操作性的配套細則和具體措施。探索“互聯網+政務”等新手段,創新政府服務模式、監管模式。
進一步加大減稅降費力度。清理回溯性收稅、過頭稅,規范行政審批中介服務,合并評估、認證、檢測等中介服務名目,建立行政審批中介服務清單管理制度。適度降低煤炭資源稅、鐵路建設基金等征收比例。
著力降低融資成本。完善政銀企合作機制,減少銀行中間業務收費。擴大企業債券發行規模,開展股權眾籌融資試點。鼓勵設立創業投資基金,擴大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規模。建立民間資本行業準入負面清單制度,破除民間投資進入節能環保、市政、養老、教育等領域的限制,完善優化PPP模式的風險分配機制和激勵機制,激發民間投資潛能。
強化優勢地區、優勢產業輻射帶動,提升經濟競爭力。做好優勢地區“聚集”和“輻射”兩篇文章。依托呼包鄂區位、產業優勢,積極融入國家戰略布局,吸引人才、資金、信息等要素向呼包鄂地區聚集,著力打造呼和浩特創新型首府城市,包頭鋼鐵、裝備制造業和稀土新材料產業基地,鄂爾多斯清潔能源輸出主力基地和現代煤化工生產示范基地。優先推進呼包鄂城市群交通、通訊、基本公共服務等領域先行先試。發揮呼包鄂城市群發展引擎和示范帶動作用,提升中小城鎮和特色小鎮各項功能,加強同周邊巴彥淖爾市聯動和協同發展,加快烏海及周邊地區一體化發展,促進海滿經濟帶、赤錫通經濟帶、霍烏哈金三角區域協同協調發展。
強化優勢產業提質、升級。突出產學研技術支持和產業化龍頭企業引領,推動傳統行業產業鏈拉長、價值鏈提升,加快推動煤炭、冶金、化工等傳統優勢產業新型化。依托“中國制造2025”計劃、“互聯網+”行動計劃,加快發展新材料、裝備制造、生物醫藥、云計算等新興產業。借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契機,全面提高節能環保、休閑旅游、信息服務業,以及健康養老、文體教育等新興服務業供給規模和質量。
走好科技創新先手棋,增強創新發展新動力。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打造一批有市場競爭力的創新型領軍企業,重點在清潔能源、現代蒙醫藥、稀土等領域突破和掌握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支持節能環保、生物技術、云計算與大數據、智能制造、新材料等新興產業發展。依托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建設一批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形成一批具有強大帶動力的創新型城市和區域創新中心。
加快科技創新成果向生產力轉化。提高創新科技獎勵中市場評價技術成果的權重,著重獎勵在市場得到應用并產生顯著經濟社會效益的科技成果。推動企業開展股權和分紅權激勵試點工作,探索入股獎勵、收益分成、股權獎勵、股權出售、期權獎勵、分紅獎勵等激勵方式,引導專業科研機構主動與企業、市場結合。
優化創新生態環境。強化科技成果轉化、人才引進、金融支持、財稅補貼等方面的政策支撐,構建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配置資源鏈的政策體系。加快推進知識產權法制保障建設,破除限制新技術新產品新商業模式發展的不合理準入障礙。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