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赤峰市生態文明建設使草原增綠農牧業增收


    來源:赤峰市人民政府   時間:2016-07-13





      赤峰市始終重視生態文明建設,確立了“生態立市”的基本市策,大力推進人工種草、防沙治沙、圍封禁牧,初步遏制了全市草原沙化退化的總體趨勢,取得了草原增綠、畜牧業增效和農牧民增收的良好成效。


      草原生態治理扎實有效。為改變草原沙化退化現狀,實現草原資源永續利用,全市積極開展以飛播牧草、草地圍欄、草場改良為主要建設內容的生態治理和草原鼠、蟲、病、毒害草的防治工作,有效遏制了草原沙化退化趨勢,改變了沙進人退的局面。截至2015年末,全市已經持續進行飛播種草37年,飛播牧草保有面積達到352萬畝,植被蓋度由原來的5%-23%增加到50%-70%,草群高度由原來的7-22厘米增加到50-90厘米,牧草品種由1-24種增加到8-40種;草地圍欄從無到有,圍欄保有面積達到1598萬畝;累計完成改良草地1600萬畝以上。每年完成草地滅鼠200-300萬畝,草地滅蟲200萬畝左右,滅效達到90%以上,生物防治比例逐年提高。


      草原“雙權一制”落實有序開展。赤峰市圍繞草牧場所有權、使用權和承包經營責任制的落實,在1983年開始實施的“草場公有,承包經營,牲畜作價,戶有戶養”草畜雙承包責任制基礎上,市政府先后出臺下發了多部配套文件,全市牧區草牧場“雙權一制”得到全面落實。


      政策措施逐步完善。為促進草原生態保護與建設,赤峰市先后制定下發了一系列的配套政策文件,各旗縣區也相應制定了針對性強、可操作的政策文件。2004年,全市實施封育禁牧和季節性休牧。截至2015年末,全市封育禁牧面積8539.3萬畝,涉及69.7萬農牧戶、1245.7萬頭草食家畜。


      草原執法成效顯著。全市草原行政管理部門和草原監理機構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依法嚴厲打擊非法征占用、亂開濫墾、非法采集草原野生植物、違反封育禁牧等破壞草原的違法行為,維護了農牧民合法權益,保護了草原生態安全。2015年,全市天然草原植被蓋度達到58.91%。


      草原科技水平不斷提高。赤峰市大力推廣應用改良草場、五配套小草庫倫建設、草原鼠蟲害預警和生物防治等先進實用的草原科學技術,培育出“敖漢苜蓿”等多個優良牧草品種。


      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落實工作如期完成。2011年,在阿旗、左旗、右旗、克旗、翁旗、林西縣和敖漢旗承包到戶或聯戶的草原,落實禁牧和草畜平衡草原生態補助獎勵機制。赤峰市草原生態補獎面積6672.5萬畝、40135萬元,其中,禁牧面積3682.64萬畝;草畜平衡2989.86萬畝;牧民生產資料綜合補貼8.3萬戶。累計下達牧草良種補貼任務1981.4萬畝。


      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截至2015年末,全市棚圈達到1700萬平方米以上,貯草庫10萬平方米以上,青貯窖池達到300萬立方米以上,一年生人工飼草料生產基地達到240萬畝,飼草料機械4萬臺套,建有草原防火物資儲備庫1處、草原防火物資站2處,有力地保障了畜牧業發展。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