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典型的圍繞鋼鐵行業—-包鋼集團成長起來的信息化公司,面對近年來行業的不景氣積極轉型,利用自身強大的技術實力突破圍城,在機器人、無人機、智能家居、數字化醫院、“互聯網+”等方面做出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并立志做“工業4.0的領跑者”。
——這個“雄心勃勃”的企業便是內蒙古新聯信息產業有限公司。
和其他190多家企業一樣,新聯信息正在內蒙古軟件園內蛻變,重新成長為產業的先鋒力量。
近年來,內蒙古軟件園緊緊抓住“互聯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機遇,以國家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現代服務業為契機,積極引進培育互聯網+、移動互聯、云計算、物聯網和電子商務及在線業務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在破立中“領航”前行,發揮國家軟件產業基地的集聚效應和示范效應,成為引領內蒙古自治區軟件與信息產業發展的旗幟。
●本土軟件業發展的“搖籃”
內蒙古軟件園創辦于2000年9月,2005年被國家科技部正式認定為“國家火炬計劃軟件產業基地”,是包頭稀土高新區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扶持軟件信息企業創業發展的專業平臺和載體。
軟件園經過10多年的發展,園區孵化能力顯著增強,截至2015年底,在孵企業達到190家,累計入駐企業達到303家。軟件產業發展規模穩中有升,發展水平不斷提高,2015年實現總收入39.25億元,其中,軟件收入26.1億元,占總收入的66.5%,軟件從業人數3620人。同時,企業創新能力不斷增強,擁有自主知識產權305項,軟件產品登記224項。
今年,內蒙古軟件園發展提速,推動上線“包頭兩化融合暨工業云創新服務平臺”企業項目7個,新增軟件著作權10項。截至目前,軟件園企業獲得軟件著作權270項,獲得軟件產品登記68項,專利28項,總計自主知識產權產品366項。內蒙古非凡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等4家軟件園企業成功在內蒙古股權交易中心掛牌,包頭市中升嘉益科技有限公司開始向社會公開發售原始股,開創了我市軟件企業股權融資的先例。
●為企業發展筑起“暖巢”
作為內蒙古自治區唯一的國家級軟件產業基地,內蒙古軟件園從多個方面入手,為創業企業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
在政策扶持方面,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工作如火如荼的開展,軟件園積極參與制定出臺了《包頭稀土高新區促進科技創新20條政策措施》,積極宣傳落實新政策,促進企業快速發展。截至目前,已累計為企業減免房租5490萬元,返還財政扶持資金15766萬元。
在招商引資方面,不斷改進招商方式,從原來的等商轉變為主動招商、走出去招商、以商招商。園區管理人員通過走訪包頭市各大寫字樓,宣傳政策吸引創業者前來入駐;通過與北京中關村IT產業聯盟的交流合作,吸引特色企業和國內知名企業落戶;通過對總部型企業進行梳理,尋找其總部開拓市場的意愿,并通過在園企業進行行業內或產業鏈企業的招商、以商引商的方式來充實在園企業數量,擴充園區企業產出規模。通過招商方式的轉變,具有自主知識產權企業和新一代信息企業入駐勢頭強勁。
在服務水平方面,建成了內蒙古軟件園公共技術支撐服務平臺,可為企業提供人才實訓、軟件開發、軟件測評、IDC數據服務、資源共享等方面的專業服務,提高了軟件園專業化服務水平。
●助力龍頭企業做大做強
在企業培育方面,內蒙古軟件園積極引導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引導傳統軟件企業進行轉型升級。內蒙古軟件園骨干企業——內蒙古金名系統集成有限公司率先進行全國ITSS認證,成為內蒙古第一家通過此項認證的企業。今年金名公司將成為軟件園第一家新三板上市企業。
同時,軟件園認真貫徹國家“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促進信息化和工業化“兩化融合”方針,落實國家“工業云行動計劃”,立足于推進包頭及內蒙古地區工業企業信息化改造升級,與市經信委和各區經信局加強合作。通過召開“兩化融合現場會”和政府推薦企業走訪等方式,讓軟件企業了解工業企業的信息建設需求,讓工業企業了解軟件企業的產品和服務。通過努力實踐,軟件園企業包頭萬佳信息工程公司、內蒙古物通天下網絡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成為國家互聯網和工業融合創新試點企業。
為幫助企業拓展融資渠道方面,軟件園配合有關部門積極推進金融服務創新,提高金融機構對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配合金融機構開展軟件企業股權質押、知識產權質押、合同質押、信用保險等試點。
“十三五”期間,國家大力發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下一代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新的產業發展方向必將給內蒙古軟件園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內蒙古軟件園正發力奔跑,引領內蒙古自治區軟件信息產業一路向前,漸行漸強。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