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蒙古力促地方特色旅游商品發展


    來源:中國旅游報   時間:2016-07-06





      為進一步促進內蒙古地區的旅游投資和消費,近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出臺了《關于進一步促進旅游投資和消費加快旅游業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求內蒙古各地要加大旅游商品開發力度,實施旅游商品品牌建設工程,鼓勵市場主體大力開發生活類特色用品和旅游紀念品,豐富旅游商品類型,積極推廣旅游商品品牌。那么,內蒙古目前的旅游商品現狀是什么樣?筆者就此進行了調查。


      旅游商品市場初具規模


      依托著深厚的蒙古族草原文化和豐富的資源條件,內蒙古旅游商品市場已經初具規模,旅游商品種類繁多。目前,內蒙古旅游市場上流通的旅游商品主要有以下幾個系列:


      詐瑪宴、烤全羊等蒙古族飲食系列。蒙古族的飲食主要由紅食和白食兩部分組成。紅食指肉食,主要是以牛羊肉作為原料制成的食品,牛肉代表食品蒙古族詐瑪宴是元朝的宮廷大宴,至今已經有700多年的歷史。而白食是指奶食品。


      羊絨衫、皮畫等動物皮毛系列。內蒙古羊絨在全世界首屈一指,占我國羊絨總產量的70%以上。除了羊絨制品,內蒙古還出產很多質量優良、生動再現草原民族生活場景的羊毛制品,如羊毛地毯、羊毛掛毯和羊毛氈畫等。展示草原文化豐富內涵的皮革制品也同樣琳瑯滿目。


      馬頭琴、蒙古刀等民族工藝品系列。馬頭琴是蒙古族所特有的一種樂器,不但能彈奏出蒼涼優美的樂曲,琴體本身也是―件造型獨特的藝術品;蒙古民族服飾色彩鮮艷,設計新穎,展示了豐富的草原文化;蒙古刀不但是牧民的生活工具,也被蒙古民族視為一種圣物,是蒙古男兒隨身攜帶的“三寶”之一。


      莜面、燜面、蕎面等雜糧食品系列。莜面是內蒙古三件寶(莜面、山藥、大皮襖)之首,它是由莜麥加工而成。燜面是內蒙古西部特有的—道食品,既可以當飯,又可以當菜。蕎面以蕎麥作為原料,其營養價值豐富,且有清熱、潤膚等功效。


      發菜、肉蓯蓉等土特產系列。發菜是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較高的野生食用藻類檀物,食用味美爽口,是筵席上難得的美味佳肴。產于阿拉善盟、素有“沙漠人參”之稱的肉蓯蓉具有非常高的藥用價值。黃芪是與人參齊名的補藥,在中醫上有“圣藥”之稱,內蒙古的黃芪產量居全中國之首。從興安盟阿爾山所產野玫瑰花中提取的野玫瑰油,素有“液體黃金”之稱,是高檔化妝品中所需最昂貴的原料。內蒙古出產的甘草產量僅次于新疆,占全國第二位。


      突出問題亟待解決


      筆者在調查中了解到,內蒙古旅游商品經營者大都采用小攤點、小鋪面、小作坊的經營方式。由于其規模小、實力弱,也就決定了其經營的旅游商品較為單一,缺乏清晰的市場定位。就整個地區而言,目前內蒙古的旅游市場還缺乏專業性的或大型的旅游商品銷售網點。對同一種旅游商品沒有一個統一的定價標準,而且很多商店里出售的旅游商品都大同小異,沒有體現出各旅游景點的特色。


      通過對內蒙古地區一些有代表性的旅游商品批發和零售地點的調查,筆者發現大多數旅游商品做工粗糙、沒有特點,包裝普通、假冒仿制類的低檔商品占絕大部分,而真正質量好、做工精細且特色鮮明、包裝精美的旅游商品則比較稀缺。另外,以低檔產品為主的旅游商品的價格卻高得讓旅游者瞠目結舌。同時,旅游商品市場上的仿造現象十分嚴重,商品標準化程度差。一些制作工藝不復雜、技術含量也不高的商品被任意仿造,以次充好的現象屢見不鮮。


      內蒙古的旅游商品雖然種類繁多,但在旅游者心目中知名度最高、接受度最廣的商品僅限于乳制品、羊絨衫等少數產品,大多數“內蒙古獨有的產品”,例如蒙古刀具、手繪披肩、內蒙古地毯、內蒙古掛毯、蒙古皮畫、牛角梳、牛角藥杯等消費者都比較陌生。這主要源于相關旅游商品的宣傳力度和推廣度不夠。同時對于知名度較高的產品,旅游者在選擇過程中由于品牌問題也會顧慮重重。例如,鄂爾多斯等羊絨衫品牌在國內外的知名度很高,但因為該品牌銷售價格主要以本地物價水平決定,所以消費者在內蒙古本地購買的價格并不是最優惠的。而本地一些物美價廉的產品則因為其品牌影響力不大而無法吸引旅游者。究其原因,主要是生產企業大都以盈利為主要目的,沒有自發積極地去弘揚民族產品,品牌意識淡薄。


      多層面促進旅游商品發展


      那么,內蒙古旅游商品市場該如何才能向更好的方向發展呢?內蒙古財經大學職業學院經濟管理系教師李曉冬表示,一是突出民族風情,展現異域特色。內蒙古的旅游商品應展現出自己的民族特色,把草原民族獨特的游牧和狩獵等生產生活方式通過旅游商品的形式展現給游客。在設計開發旅游商品時要從旅游者的需要出發,多開發一些具有少數民族特色的日用品和藝術品。二是加強對內蒙古旅游商品的宣傳。既要在旅游促銷宣傳時加強對內蒙古優秀旅游商品和名優產品的宣傳,也要在旅游商品宣傳方式上多樣化,廣泛應用報紙、電視、廣播、網絡、專業刊物、旅游推介會等各種渠道。三是打造民族品牌,樹立旅游形象。一個知名品牌可以帶來不可估量的經濟效益。樹立品牌應提高旅游商品的硬件和軟件水平。硬件就是旅游商品的質量一定要上乘,這是提升產品形象樹立良好口碑的關鍵;軟件是要加強旅游商品的包裝和宣傳。精美保裝可以提升產品檔次,廣泛地宣傳則可以擴大產品知名度。四是拓寬銷售渠道,探索新的銷售方式。銷售渠道有直接渠道和間接渠道。目前旅游商品市場普遍采用的是間接銷售渠道,即旅游者購買旅游商品的途徑多為商場超市和旅游品商店。事實證明,旅游者對生產旅游特色商品的工藝充滿


      好奇心,適當引導旅游者參觀其生產制作場地和過程就會激發出游客強烈的購買欲望,將工廠和商店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會產生不可估量的作用。這種前店后廠的銷售方式即是直接銷售渠道。呼和浩特市蒙亮民貿有限公司加工車間就在店后,旅游者參觀了工廠之后,都會對旅游商品的制作過程拍手叫好,接下來選購商品也就自然順理成章了。五是規范旅游商品市場,保護游客利益。市場經濟合理運行的前提是要有規范的市場秩序,旅游商品市場更是這樣。一方面,政府應頒布旅游商品市場法律規范,對旅游商品行業實施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雙重管制,把定時監督、檢查納入旅游市場治理整頓工作中并形成制度。同時政府應組建旅游商品標準化組織,逐步形成旅游商品標準化體系;嚴厲打擊非法的盜版仿冒行為,保護正規的旅游商品生產企業商的利益。引導旅游產品創品牌,申請專利,對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商品的企業和個人進行懲罰,并建立合理的處理機制解決游客購物侵權投訴,維護游客權益。


      李曉冬說,伴隨內蒙古地區旅游業的發展,旅游商品在旅游業中的比重也將不斷增加,大力整頓和發展旅游商品市場,對旅游經濟的發展也會起到巨大的促進作用。認識旅游市場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政府政策和企業意識兩個層面不斷規范旅游商品市場和提升旅游產品檔次,內蒙古旅游業的競爭力才能逐漸增強,在激烈競爭的旅游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田琳曉冬)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