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蒙古:現代煤化工業成經濟增長新引擎


    來源:中國稅務報   作者:牛宏軍 賈鋒 郭美芳    時間:2016-06-24





      近年來,內蒙古現代煤化工業發展迅速,正逐步建成全國重要的現代煤化工生產示范基地。然而,受外部市場環境不景氣、生產要素受限和項目固定資產抵扣期長等問題的影響,現代煤化工業稅收增收優勢不明顯。本文分析了目前內蒙古現代煤化工業的稅源現狀及發展前景,并針對行業發展所面臨的困難與挑戰提出了對策。


      現代煤化工業發展現狀


      現代煤化工業綜合實力增強,行業規模不斷壯大。截至2014年,內蒙古化學工業實現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工業總產值1553.8億元,占制造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13.6%,較2010年提升了4.2個百分點。


      基礎現代煤化工企業建成投產較多,高端項目產能產量領跑全國。內蒙古目前建成投產的現代煤化工企業有23戶。從行業門類看,煤制甲醇因工藝流程簡單、投資收益明顯、技術運用成熟和原料門檻較低等優勢,企業和資本投資熱情高漲,建成投產企業最多。


      煤化工業產品繁多,不同行業發展形勢及創稅能力大相徑庭。煤化工產業鏈長,處于產業鏈中不同位置的產品發展形勢截然不同。煤制油、煤制烯烴和煤制乙二醇等技術含量高、市場占有份額大等具有產品定價權的企業發展勢頭良好,創稅能力較強。特別是煤制油因為征收消費稅的政策性影響,創稅能力最強。煤制甲醇、煤制天然氣等產品層次低、市場飽和企業發展空間和創稅能力相對較小。


      煤制油企業是現代煤化工稅收主力軍,鄂爾多斯市為現代煤化工業集中區。分行業看,煤制油企業目前仍是內蒙古現代煤化工業稅收主力軍。分地區看,現代煤化工業分布在9個盟市,目前在建和建成產能及稅收高度集中在煤炭主產區鄂爾多斯市。2010年~2015年上半年,現代煤化工業對內蒙古稅收貢獻率達到78%以上。


      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煤炭資源富集,基礎化工產品產能產量大,現代煤化工業發展基礎盈實。內蒙古已探明煤炭資源儲量達到7413.9億噸,煤炭遠景儲量約1.2萬億噸,占全國總儲量的24%左右,居全國第一位。豐富的資源優勢、廣闊的地域優勢為內蒙古發展精細化工、延伸產業鏈夯實了基礎。


      大型高端項目建成投產,煤化工行業有望厚積薄發。依據相關測算結果,2014年底內蒙古已形成現代煤化工產能全部釋放,固定資產抵扣期結束后,理論上每年可實現國稅稅收61.6億元。近兩年來,280億立方米煤制氣、300萬噸煤制烯烴、200萬噸煤制乙二醇和700萬噸煤制油項目獲得國家“路條”,這些項目投產后,將對內蒙古經濟稅源發展產生重大影響,大批現代煤化工項目的建成投產勢必成為內蒙古新的重要的經濟增長點。


      外部不利影響加劇,內部結構調整不易。首先,外部需求增長乏力,市場競爭優勢降低。其次,產業鏈短,利潤空間受限。從整體上看,內蒙古煤化工產業層次低,產品結構單一,產業鏈短;能源化工多,精細化工少;初級原料型、低附加值的產品多,深加工、高附加值的產品少,延伸配套產業發展不足,尚未形成關聯度較高的產業集群,積聚、帶動和輻射作用尚不明顯。


      要素制約日漸加劇,企業規模化發展受限。首先,水資源要素制約持續影響項目推進。目前內蒙古建成投產的現代煤化工企業大部分集中在鄂爾多斯高原東部,水資源的缺乏影響了一批重點項目的推進。其次,資金緊張是制約企業擴大產能、延長產業鏈的重要因素。再次,能耗要素面臨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的雙重挑戰。


      煤化工業健康發展的建議


      ——堅持園區化、基地化原則,兼顧市場、煤炭資源、水資源和環境容量等因素合理布局煤化工業發展。一是統一規劃項目審批建設,以各類煤化工產品對煤質的要求不同合理布局東西部區煤化工項目。二是集中規劃煤化工園區、企業建設,統籌水資源綜合利用和污水集中處理。三是大力提升招商引資質量,建立科學的招商評價指標體系。建議各級政府在招商引資過程中,優先考慮引進創稅能力強、收益快和附加值高的現代煤化工項目,注重做大經濟“蛋糕”的同時,注意留住稅源。


      ——堅持走項目大型化、產品高端化、能效最優化的發展之路。一是調整優化煤化工產業規模,調大總量、做大規模、降低單位產品固定成本。二是突出精深加工,發展高端煤化工產品。三是加快建立先進裝備制造業基地,盡快在專用設備、成套設備和重大裝備領域取得新突破。四是引進和建設“三廢”處理企業。集中處理和排放現代煤化工園區內的“三廢”,最大限度降低對環境的影響。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積極協調解決項目推進過程中企業面臨的問題。政府要發揮好金融與財稅政策合力,切實降低企業經營成本、加速產業鏈升級。一是進一步簡政放權,減少行政干預。二是搭建金融機構與重點項目實施主體的對接平臺。與金融監管機構進行組織協調,引導商業銀行向上級爭取政策,采取多種方法化解企業續貸、轉貸難問題。三是認真落實各項稅收優惠政策。一方面,積極落實企業購買環保設備企業所得稅抵免,降低企業環境治理成本;另一方面,用足用好資源綜合利用所得稅、增值稅優惠政策,引導污染較重的現代煤化工企業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提高余熱、廢材等資源利用效率,切實為現代煤化工產業發展營造良好的稅收環境。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