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蒙古自治區有機食品持續健康發展


    來源:中國食品報   時間:2016-06-14





      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緊緊圍繞自治區黨委政府提出的建設我國重要的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輸出基地的發展思路,在自治區農牧業廳和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的指導下,在各級工作機構的緊密配合下,搶抓機遇、創新舉措,建立完善保障條件和發展機制,推動有機農業和有機食品持續健康發展。


      營造政策空間,推動有機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


      2013年以來,自治區先后出臺的《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輸出基地發展規劃(2013-2020年)》、《加快推進品牌農牧業發展的意見》、《加快培育領軍企業推進產業集群發展、提升農牧業產業化經營水平的意見》及連續幾年自治區一號文件等文件,都將有機食品發展規劃、目標與措施寫入文件,從政策、資金等方面引導各地加大對有機食品企業的扶持力度,同時還提高內蒙古有機食品品牌的整體宣傳推廣力度,突出天然、綠色、無污染的品質,提升企業和農畜產品的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


      近年來,通過政府引導,龍頭企業帶動,先后創建了巴彥淖爾市烏蘭布和沙漠的有機牛奶、大興安嶺南麓的有機水稻、呼倫貝爾和錫林郭勒草原的有機牧草、天然草原的有機肉羊、旱作丘陵地區的有機雜糧雜豆等特色突出、效益明顯的有機產品生產基地。其中巴彥淖爾市年產有機原奶近30萬噸,超過丹麥成為世界第一大有機牛奶基地,包頭市的有機牛羊肉在上海、廣州等大城市銷售價超過400元/公斤。


      建立保障機制,促進有機食品認證工作


      為了適度引導有條件地區有機食品產業快速發展,中心積極協調自治區產業化部門,將有機食品認證作為國家級、自治區級龍頭企業申報的準入條件之一。結合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積極推動國家級和自治區級現代農業有機食品示范園區的建設。與此同時,各級地方政府也出臺了相應的扶持獎補政策。烏蘭察布市將有機食品認證作為世界銀行農業貸款項目的申請和驗收條件之一;鄂爾多斯市對認證的有機食品,市財政每個獎勵2萬元,呼倫貝爾市對每個新認證有機食品企業獎勵5萬元。這些準入門檻和激勵政策,有效地發揮了內蒙古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資源稟賦,也有力地推動了有機食品發展步伐。


      截至目前,全區經中綠華夏認證的有機食品企業41家,項目91個,產品328個,認證面積12.15萬公頃,分別占到全國企業、項目總數的11%、產品數的10%、認證面積的6%。興安盟扎賚特旗創建了首個水稻全國有機農業示范基地,面積超過5萬畝。


      搭建多方平臺,大力實施品牌輸出工程


      品牌是產業發展的核心,是促進產業持續穩定發展的關鍵。在有機食品品牌打造推廣過程中,中心構建了“知名展會+網絡營銷+精品館展示+直銷中心”四位一體的宣傳推廣模式。一是積極籌劃參加國際性、全國性、區域性、地區性的農產品展會,依托展會平臺優勢,展示內蒙古有機食品品牌形象。二是穩步推進網絡營銷,利用“蒙優匯”、京東內蒙古特產館、中國工商銀行融e購商城等電商平臺,促進有機產品快速“走出去”。三是在北京、上海等地建設內蒙古農畜產品精品館,加大在重點城市的宣傳推廣力度。四是在廣州、深圳、成都等一線城市建立直銷中心,設立了有機食品專柜。全方位多渠道地推介全區“三品一標”特色產品,成功推動了內蒙古優質綠色農畜產品走向全國。據測算,通過品牌輸出工程,企業的年銷售額提高了30%以上。


      加強自身建設,提升隊伍能力和水平


      有機食品工作點多、線長、面廣,風險高,責任大,也存在市場競爭。為此,內蒙古自治區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近年來下大力氣加強自身隊伍建設,通過多渠道組織學習培訓,增強了基層有機食品工作者的業務水平和責任意識,提高了服務能力,樹立了良好職業形象。中心還明確有機食品是“三品一標”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抓手,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做好“三品一標”工作是各級工作機構的職責所在,把工作任務列入到各級農牧業部門目標管理體系,層層分解,責任到人,制定對各盟市工作機構考核管理辦法,確保有機食品發展工作落到實處。(新訊)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