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變革中的內蒙古旅游:"全民+全域"搶先機


    來源:中國旅游報   作者:唐永學    時間:2016-04-14





      在今年的兩會上,“大眾旅游時代”、“落實帶薪休假制度”等成為了新的熱詞,民眾對于旅游的熱情可見一斑。隨著國家對旅游業發展越來越重視,中國旅游產業發展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新契機和新時代。作為中國的旅游資源大省,內蒙古近年來正以日新月異的面貌和不斷的轉型升級,成為國內旅游業高速發展的代表。


      2016年3月24日,以“祖國正北方亮麗內蒙古”為主題的“相約草原——環內蒙古周邊省市旅游推介”系列活動在西安正式拉開帷幕。此次活動將陸續在西北區域、環渤海區域、東北區域共11個省進行宣傳促銷,是內蒙古自治區在進一步進行旅游資源創新開發的基礎上,面向內蒙古周邊客源地及全國范圍內的宣傳推廣。推介會不僅帶來了最新的多樣化特色旅游產品,更帶來了旅游變革創新和全域旅游發展的新模式新戰略。


      變革創新品牌效應+品牌體系的深化發展


      內蒙古橫跨29個經度,旅游資源豐富多樣。從東部大興安嶺到西部賀蘭山,從北部遼闊草原到南部丘陵和平原,從呼倫湖到烏梁素海,從樟子松到胡楊林,從遼上京到西夏黑城,從陰山巖畫到紅山文化……草原、森林、沙漠、冰雪、河湖、溫泉、濕地、地質奇觀、中俄蒙口岸、歷史民俗文化十大旅游資源,內蒙古有著你難以想象的地理和人文意義上的無盡美景。


      隨著旅游業的發展,單一的旅游目的地已難于形成對遠程游客的吸引力。2015年11月,內蒙古冬季旅游巡展在全國范圍內取得了巨大成功,內蒙古旅游業迎來了發展的高峰。2016年,內蒙古自治區旅游局依托十大旅游資源推出“643X”品牌體系,整合出六大口號、四大區域品牌、三級品牌線路,這是內蒙古在旅游大環境和政策下的進一步升級。此次推介會不僅延續了去年萬里巡展的品牌影響力,也為各個目的地帶來了新的驚喜。


      通過圍繞內蒙古形象、旅游、線路、服務、商品和自駕等方面而推出的“祖國正北方、亮麗內蒙古”、“內蒙旅游,馬到成功”、“草原+風景道”、“好客、自然、溫馨”、“內蒙古博樂歌”、“自由自在內蒙古”六大品牌口號,對提高內蒙古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增進在國內外市場的認同感和親和力都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


      通過充分發揮自身的資源優勢,內蒙古自治區針對周邊的巨大旅游消費市場做出了新一輪開發和推廣,依托十大旅游資源推出了敕勒川現代草原文明核心區(呼和浩特、包頭、鄂爾多斯、巴彥淖爾)、環京津冀草原風情旅游區、大興安嶺全生態旅游區(呼倫貝爾、興安盟、通遼)、阿拉善秘境探險旅游區(烏海、阿拉善)四大區域品牌,打破了行政區劃限制,實施區域協作,促進了全區旅游業快速發展。


      而根據旅游資源分布和消費需求的不同,內蒙古還策劃了一系列文化與旅游融合、具有生命力和吸引力的三級品牌線路,這其中既涵蓋國家統籌方面的絲綢之路、萬里茶道、黃河、長城等旅游線路,還包括貫穿自治區全境或大部分盟市的旅游線路,如萬里草原天路(東西大通道)、草原馬道、黃河幾字灣大漠風情線、蒙古源流黃金線。在對接周邊客源地方面,建設了有豐富文化或景觀支撐的如阿海滿金三角四季游、紅山文化游、科爾沁文化游、鮮卑溯源、匈奴探秘等產品。


      在充分發揮自身優勢、調動周邊資源、差異化發展以及創新組合開發等方面,內蒙古旅游已經走在了全國旅游的前沿,而其所作的努力也獲得了豐碩的成果和熱烈響應——在此次西部推介活動中,簽約陜甘寧各地旅行社56家,2016年意向送客人數高達近20萬人次,各地衛視、網絡、報刊等30多家主流媒體全方位、全角度的報道新聞數百篇,極大提升了“祖國正北方,亮麗內蒙古”的旅游品牌形象。


      轉型升級全域+三大主題布局大旅游


      內蒙古以建設體現草原文化、獨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觀光、休閑度假基地為旅游發展目標。圍繞旅游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這條主線,推動旅游產品向觀光、休閑、度假并重轉變,突出“草原文化、北疆特色、休閑度假”三大主題。


      圍繞三大主題打造的草原旅游、森林旅游、民俗旅游、避暑度假旅游、冰雪旅游、溫泉療養、自駕車旅游、攝影旅游、都市旅游、商務會展旅游、沙漠觀光、民俗體驗、康體養生、工農業旅游、紅色旅游、航天旅游和休閑度假等旅游產品體系,滿足了多樣化和多層次的旅游消費需求。


      在地域遼闊的內蒙古,有坦蕩的高原、綿延的山脈、密布的河湖、浩瀚的沙漠,從東到西自然景觀類型多樣、景觀獨特,具備打造一流旅游休閑度假區的條件。


      呼倫貝爾、錫林郭勒、烏蘭察布等天然草原是中國最美麗、最遼闊的大草原,是內蒙古最具特色和吸引力的旅游景觀;額爾古納根河濕地、達里諾爾、賽罕烏拉、西鄂爾多斯、大青溝、克什克騰世界地質公園、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質公園、阿爾山火山遺址地質公園、晉蒙黃河大峽谷以及大興安嶺林區、賀蘭山林區和額濟納胡楊林等自然資源,為內蒙古發展生態旅游,建設草原文化旅游大區提供了重要支撐。


      按照“一帶四區十一圈多點連線”的布局,內蒙古東中西部地區旅游業協同發展水平在不斷提升,培育出了多個特色化、多層次的優秀旅游目的地,全區旅游業空間運行的整體效率在不斷提高。


      “一帶”:建立以中俄、中蒙邊境為依托,以邊境城市及口岸為節點的中國北疆跨境旅游帶,全面提升邊境旅游、跨境旅游品質,有效帶動邊境地區的開放與發展。“四區”:依托自治區的旅游資源稟賦和區域空間格局,科學構建四大旅游區域。“十一圈”:構建呼包鄂、阿海滿、海滿額根、大興安嶺東麓、赤峰南部、錫克烏、錫林郭勒南部、蒙晉黃河大峽谷、烏蘭布和、烏海湖、阿拉善等11個旅游經濟圈,打造資源集中、功能完善、要素齊全的旅游經濟集聚區,成為自治區建設旅游觀光、休閑度假基地的核心區域。“多點”:培育多層級旅游目的地,積極引導各類旅游目的地彰顯特色、錯位發展,加快培育一批優秀國際、國內和鄉村旅游目的地。“連線”:在自治區“一帶四區十一圈”旅游發展格局的基礎上,以旅游公路、城市和景區為依托,串聯相關景區,連點成線、聚點成塊,逐步形成全域化、多元化、大眾化的旅游路線圖。


      與時俱進全民+全域旅游理念引領全局


      旅游,已經成為老百姓一種常態化的生活方式。在2015年,我國國內旅游突破40億人次,旅游收入超過4萬億元人民幣,這是一個巨大的消費市場,而人們旅游需求的激增和多樣化,更給旅游業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課題。誰能在資源利用開發和創新服務等方面做到最好,誰就掌握了先機,占有了市場。


      在這一點上,內蒙古旅游無疑深諳其道。內蒙古自治區旅游局局長魏國楠在近日召開的工作會議中提出,全域旅游是一種發展新模式、新戰略,是我國新階段旅游發展戰略的一場變革,而內蒙古將“改革創新,推進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實現從景點旅游向“全民+全域旅游”的核心轉變,加大力度,引導推進全域旅游業的發展。這就意味著在旅游景觀全域化、旅游治理全域覆蓋、旅游產業全域聯動、旅游成果全域共享等方面,內蒙古將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新一輪轉型和升級。


      實際上,內蒙古在品牌化發展和全域旅游發展理念的道路上,一直都堅持著與時俱進和銳意創新。無論在全面優化旅游要素、基礎設施、旅游功能,還是在產業布局上,內蒙古都在孜孜不倦地追求合理配置和優化布局。2015年重點推介的冬季冰雪旅游以及此次活動推介的區域及周邊客源地的新型旅游產品和線路,都實現了旅游要素、旅游功能的優化組合和全面釋放,獨特的生態資源和民俗風情已經成為內蒙古的個性標簽。而且在品牌景區創建中,內蒙古對旅游交通、智慧旅游、衛生、導游服務、資源和環境保護等方面一直堅持著高標準一體化的原則,同時注重細節的人性化,致力于給消費者帶來更好的體驗,也促進了產業鏈的良性運轉,成功發揮了“旅游+”的綜合帶動功能。在成果全域共享上,更推動了區域之間的有機聯動,以一帶多實現全局共同發展。


      “十三五”開局年,內蒙古自治區旅游局為全力提升“品牌”效應,強力推出“643x”品牌體系。在這一品牌體系的建設引導下,內蒙古推出了大量的精品旅游景區和旅游產品,同時在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上提供了有力支撐。當前全域旅游工作已經成為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頭等大事,內蒙古秉持全域旅游的思維和理念,在旅游資源基礎、發展條件、發展目標和產業定位中不斷尋找著新的突破口,此次推介活動的舉辦,無疑是內蒙古全域旅游理念的一次實踐和深入傳播。內蒙古不僅以自身的資源和文化風情吸引著眾多游客慕名前來,更以其與時俱進的全局發展精神成為了全國旅游產業的成功典范。(唐永學)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