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蒙古:大力推進生態建設 讓綠水青山常伴身邊


    來源:內蒙古新聞網   時間:2016-03-14





      3月7日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召開全團會議,本次會議向中外媒體開放。《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央電視臺、香港《大公報》和路透社、《華爾街日報》、日本共同社等國內外38家媒體齊聚一堂,代表們向各路媒體回答,向全國人民回答,向全世界回答。在現場妙語連珠,熱點頻現。


      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自治區主席巴特爾在回答記者提問內蒙古在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績,還將采取哪些措施時說,內蒙古的生態保護建設,不僅關系自身,更關系到國家生態安全。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政府認真落實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戰略思想和“把內蒙古建成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的重要指示,“十二五”累計投入546億元,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退耕還林等五大生態工程和公路、村屯、廠礦園區等六大區域性綠化工程,爭取國家出臺草原生態補獎政策,將10.1億畝可利用草原全部納入保護范圍,投入草原生態補獎資金300億元,惠及146萬戶、534萬農牧民。森林面積由3.6億畝增加到3.8億畝,草原植被蓋度由37%提高到44%,全面完成了國家下達的節能減排目標。


      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自治區主席巴特爾。


      【“十三五”生態建設】


      巴特爾代表:“十三五”國家將實施新一輪草原生態補獎政策,提高補獎標準,擴大退耕還林還草規模和退牧還草實施范圍,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開展跨地區生態保護補償試點。我們要抓住這些機遇,提升綠色發展水平,推動生態環境持續好轉。


      內蒙古:新一輪草原生態補獎政策啟動三大變化


      新一輪草原補獎政策將取消原牧民生產資料綜合補貼和牧草良種補貼,調整出來的資金加上中央財政安排的增量資金,共同用于提高禁牧補助和草畜平衡獎勵標準。并加大績效評價獎勵資金投入,繼續對工作突出、成效顯著的地區給予獎勵,獎勵資金主要由地方政府統籌用于草原生態保護和牧區生產方式轉型升級等方面。另外,還將完善半農半牧區政策實施方式,其補獎資金以切塊方式下達,同時將政策實施范圍擴大到河北省接壩區草原面積較大的區域,構建和強化京津冀一體化發展的生態安全屏障。


      為扎實做好新一輪草原生態保護補獎政策的落實工作,內蒙古自治區將按照財政部、農業部的要求,進一步提高對草原補獎政策重要性的認識,及時科學制定內蒙古自治區新一輪草原生態保護補獎實施方案;完善各項配套政策,進一步發揮政策效益;加強監管,確保新一輪草原生態保護補獎政策的執行力;完善信息管理制度,確保補貼資金發放公開透明。


      【生態保護和建設方面】


      巴特爾代表:今年要完成林業生態建設1000萬畝、重點區域綠化200萬畝、種草3000萬畝,實施呼倫湖、烏梁素海生態環境治理。


      內蒙古計劃“十三五”完成林業生態建設面積5000萬畝


      未來5年,內蒙古自治區每年要完成林業生態建設面積1000萬畝,加快建設生態文明,筑牢祖國北方重要生態屏障。


      在24日召開的內蒙古黨委農村牧區工作會議上記者獲悉,“十三五”期間,內蒙古將深入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天然林保護、三北防護林建設、退耕還林等國家林業重點工程和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加大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綜合治理力度,抓好重點區域綠化。到2020年,內蒙古全區森林覆蓋率將達到23%,活立木蓄積量達到16億立方米,40%以上的可治理沙地得到初步治理,濕地面積不低于9000萬畝。


      【環境保護和治理方面】


      巴特爾代表:開展大氣污染區域聯防聯控,實施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改造。加強烏海及周邊地區環境綜合整治,確保取得階段性成效。堅持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失職追責,嚴肅查處環境違法問題。


      內蒙古自治區主席巴特爾:損害生態環境終身追責


      節能減排,走綠色發展的理念深入人心。內蒙古提出,要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依據主體功能區規劃,加快劃定生態紅線。


      巴特爾表示,實施排污許可和排污權有償使用制度,提高排放成本,倒逼企業減排。建立環境保護督查機制,實施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度。


      內蒙古:推進烏海市及周邊地區環境綜合整治工作


      2016年2月29日下午,烏海市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工作領導小組召開第一次工作會議,貫徹落實內蒙古自治區黨委2015年第5次書記專題會議和自治區政府第54、57次常務會議精神,聽取三個盟市和自治區有關部門推進環境綜合整治情況匯報,審議烏海市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工作領導小組工作制度,部署2016年重點工作。


      會議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內蒙古自治區全面開展環境隱患和重大問題排查整治行動,啟動實施了烏海市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聯防聯控試點工作,基本摸清了該區域環境污染情況。目前,該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已到了刻不容緩的程度。各有關盟市和部門要進一步統一思想、明確任務、協調聯動,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自治區的部署要求,全力落實好相關規劃政策和綜合整治方案。


      【生態文明制度建設方面】


      巴特爾代表:加快劃定生態紅線,全面推進國有林場林區改革,加快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在呼倫貝爾等地區開展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全面實施排污許可制度,提高排放成本,倒逼企業減排。


      巴特爾:要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依據主體功能區規劃加快劃定生態紅線


      如何加快轉型升級,解決結構矛盾、緩解環境資源的壓力?巴特爾說,內蒙古將著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戰略新興產業。


      巴特爾表示,鼓勵煤炭、電力、化工、冶金、建材企業橫向聯合,對資不抵債、連年虧損、扭虧無望的“僵尸企業”,加快兼并重組或依法破產清算,退出市場。節能減排,走綠色發展的理念深入人心。內蒙古提出,要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依據主體功能區規劃,加快劃定生態紅線。


      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為內蒙古生態建設保駕護航


      近日,自治區黨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二次會議給出答案:按照摸清家底、劃定紅線、離任審計、責任追究的總體思路,推動領導干部切實履行生態環境保護責任。


      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深入實施“8337”發展思路,先行啟動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與責任終身追究制度等3項生態文明制度改革創新試點工作,全區生態文明建設加快推進。但不可否認的是,內蒙古生態環境依然脆弱的局面仍未根本改變,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進入“進則全勝、不進則退”的關鍵時期。


      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實施意見


      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內蒙古時,明確要求“內蒙古要大膽先行先試,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和改革”。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內蒙古自治區深入實施“8337”發展思路,先行啟動“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與責任終身追究制度”三項生態文明制度改革創新試點工作,制定出臺《關于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和改革的意見》,生態文明建設加快推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