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二五”時期通遼市“三農三牧”發展成果顯著


    來源:通遼市人民政府   時間:2016-03-14





      通遼市作為農牧業大市,“十二五”時期是通遼市農牧業農村牧區發展的又一個黃金期。5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市深入貫徹中央、自治區黨委和市委的決策部署,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深化農村牧區改革,加快發展現代農牧業,農牧民生活顯著改善,市第四次黨代會提出的“8511521113”工程全面完成,“三農三牧”工作躍上了新臺階。


      一是糧食生產能力穩步提升。全市建成節水高產高效糧食功能區850萬畝,通過節水壓減農用機電井3萬眼,實現年節水5.4億立方米,2015年糧食總產達到138億斤、連續8年穩定在百億斤以上,糧食產量穩居全區首位。


      二是畜牧業平穩較快發展。建設飼草料基地500萬畝。2015年牲畜存欄2111.6萬頭只口,其中牛302萬頭、位居全區之首,比2010年增長37.8%、60.3%;年出欄肉畜1114萬頭只口,肉類產量68.4萬噸。按“全國一流、世界先進”標準建設的科爾沁肉牛種業基地主體工程完工。


      三是產業化經營和結構調整邁出新步伐。農畜產品綜合加工轉化率達到68%,年轉化糧食100億斤以上,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用標企業達到62家,年銷售收入超500萬元的農牧業龍頭企業達到205家,80%的企業與基地農戶建立利益聯結關系,其中45%建立了緊密型聯結關系。畜牧業產值占農牧業比重達到45%,蕎麥、紅干椒和雜糧雜豆等特色種植加快發展,設施農業和特色種植業面積分別達到100萬畝。農機總動力達到650萬千瓦,農牧業機械化率和科技貢獻率分別達到83%、55%。制定完善了玉米、肉牛等9大優勢特色農牧業標準化體系,建成標準化示范基地29個,全國首例肉牛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項目一期工程完工,實現5萬頭育肥牛質量安全全程可追溯。


      四是水利工程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十二五”期間,全市水利項目完成投資27.45億元,是“十一五”期間的1.5倍。完成58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毛都水庫開工建設,治理中小河流16條,6條大江大河及重要支流治理列入國家規劃。以節水為中心的農田水利建設快速發展,有效灌溉面積大幅增長,建成1個市級、8個縣級、215個村級節水信息化平臺。農村牧區安全飲水工程解決69.8萬農牧民和6.5萬名師生的飲水安全問題。


      五是農牧民生活顯著改善。年勞務輸出79萬人次以上。農村牧區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五年實現翻番、達到10925元,年均增長14.4%。農村牧區“十個全覆蓋”工程投資134億元完成了1644個行政村、115個自然村、32個國有農牧林場建設任務,覆蓋78.4%的行政村,惠及48.8萬戶農牧戶、156萬農牧民。


      六是扶貧攻堅開創新局面。堅持把扶貧開發列為頭號民生工程,創建了信息平臺對貧困人口精準識別,選派2000名干部駐村包戶抓扶貧,實施“三到村三到戶”、“金融扶貧富民”工程等有效措施,五年累計投入各類扶貧資金120億元,31.4萬貧困人口實現穩定脫貧,我市扶貧工作代表自治區接受了國務院考核組考核并得到充分肯定。


      七是農村牧區重點改革扎實推進。國家級試點奈曼旗土地確權頒證工作和自治區級試點扎魯特旗草原確權承包工作進入驗收階段。加快建設北部牧業現代化示范區、南部四點一帶綠色經濟產業帶;通遼農牧業綜合改革示范區穩步推進,成功獲批國家農業科技園區。農牧場改革、國有林場改革、水利體制改革、供銷社改革等穩步推進。


      八是生態保護與建設取得新的成效。深入開展禁牧、休牧、劃區輪牧,落實草原生態補獎政策,大力實施退耕還林還草、退牧還草等工程,生態環境明顯改善。五年來,退耕還林還草完成507萬畝,實施了科爾沁沙地“雙千萬畝”綜合治理工程570萬畝,建成了占地2500畝的科爾沁生態科技示范園,啟動實施了罕山、大青溝、老哈河南岸、烏斯吐4個生物多樣性示范區建設。通遼主城區50公里半徑范圍內,完成了城郊百萬畝森林工程,森林覆蓋率提高到26%以上。狠抓“三濫”治理和森林草原防火工作,連續17年實現無重大森林草原火災、無人員傷亡、無火燒連營“三無”目標。氣象、供銷、“糧安”工程、農業綜合開發等都在“十二五”期間取得了新的明顯成效。


      過去5年,通遼市始終堅持“三農三牧”工作重中之重的戰略地位、始終堅持把促進農牧民增收作為核心任務、始終堅持把推進農牧業現代化作為發展方向、始終堅持把改善農牧民生產生活條件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始終堅持把改革創新作為推進“三農三牧”發展的根本動力,推動農牧業生產取得前所未有的歷史性進步,農村牧區發生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呈現和諧穩定的新氣象。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