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蒙古鄂爾多斯:用非煤產業再造輝煌


    時間:2016-02-17





      2012年以來,面對煤炭產業步入“寒冬期”,素有“塞外煤海”之稱的內蒙古鄂爾多斯市迅速應變,通過轉方式、調結構等一系列舉措,積極探尋新的經濟增長點。如今,一煤獨大寫進昨日,非煤產業多點開花。


      行走在鄂爾多斯集團現代羊絨工業園內,一排排寬闊整潔的廠房拔地而起、鱗次櫛比,廠房里先進、高效的自動化設備井然有序地工作著。占地面積約7000畝、投資近35億元,曾經憑借羊絨享譽全國、蜚聲世界的鄂爾多斯集團在拓展了煤電冶化板塊之后,掉轉船頭對羊絨產業進行全鏈條系統性升級。


      鄂爾多斯羊絨集團總經理王臻表示,事實證明,多元化的發展模式將成為鄂爾多斯市未來發展的必然選擇。羊絨產業作為鄂爾多斯市的特色優勢產業,同時也是內蒙古對外傳播的一張金色名片,依托現有優勢和基礎發展壯大,將有助于當地實現經濟發展多點開花、各類產業齊頭并進的局面。


      記者了解到,如今鄂爾多斯羊絨集團產品線以羊絨為核心并延伸覆蓋全服裝領域。羊絨制品的年產銷能力達到1000萬件以上,占到了中國的40%和世界的30%。


      依托高嶺土而興起的陶瓷產業也逐漸嶄露頭角。準格爾旗高嶺土資源儲存量高達445億噸,吸引了一批南方知名陶瓷企業向北遷徙。其中,國禮陶瓷有限公司經過數年的研發、創新,生產出的高檔禮品瓷不僅在業內奠定了堅實的地位,同時也得到了市場的認可。


      國禮陶瓷銷售部部長蘇武松說:“如今國禮陶瓷在產業研發中融入了眾多少數民族文化元素,極具蒙元文化特色的多穆壺、皮囊壺、奶茶碗遠銷蒙古國,2015年出口銷量增長近25%。”


      在國禮陶瓷有限公司的生產間內,數控機床、精雕儀、數控加工中心等大型設備正在同時運行。碩大的車間,放眼望去一整套生產流水線上僅有幾名工人在操作機器。記者參觀時發現,一件小小的瓷器在經歷了制模、煅燒、上釉等流程后,進入市場便光彩奪目、身價不菲。


      相關專家認為,2012年至今,鄂爾多斯煤炭價格以年均26.19%的降幅快速下降,2015年卻仍能實現地區生產總值保持8%的中高速增長,這緣于有羊絨、陶瓷、裝備制造、旅游等一批非煤產業的鼎力支撐。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