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蒙古十三五規劃“草原化工”環保短板成焦點


    時間:2015-11-20





      內蒙古是我國重要的化工基地,作為地方優勢特色支柱產業的化工行業,怎樣規劃“十三五”藍圖,成為近來業界熱議的話題。11月上旬,內蒙古自治區召開“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編制專題會議,研究討論編制思路與框架,并提出了若干意見和建議。記者采訪了解到,在國家環保政策日益趨緊,內蒙古生態環境形勢嚴峻的大背景之下,當地政府及化工行業普遍關注的焦點問題是:“十三五”期間如何補齊“草原化工”生態環境短板。

    “草原化工”滋生環境問題

    “依托豐富的資源優勢、廣闊地域優勢、顯著的后發優勢和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優惠政策,內蒙古化工產業在‘十二五’期間實現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新型煤化工、天然氣化工、氯堿化工、硅化工、有機化工、化肥等產能產量規模均躍居全國前列。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區形成煤制油產能104萬噸,煤制甲醇560萬噸,聚氯乙烯700萬噸、尿素2100萬噸、多晶硅2.2萬噸、電石720萬噸。然而化工項目集聚區也成了侵蝕破壞草原生態環境的重災區。”內蒙古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李強說。

    據李強介紹,近年來,內蒙古化工行業對環境的破壞主要表現有:首先是取水破壞了地下水水體平衡。內蒙古水資源匱乏,降水量普遍不足且變率大。以內蒙古建成和在建的現代煤化工項目為例,每年耗水總量至少在9億立方米以上。這些項目大部分集中在煤炭資源富集而水資源缺乏的蒙西地區,國家下達的黃河取水指標不足,部分企業違法盜采地下水,打破了項目所在地脆弱的水資源平衡,導致城市與草原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對當地的生態環境造成傷害。

    其次是不達標廢水廢渣的排放,污染了地表水和土壤。由于內蒙古化工項目大部分布局在沿河沿交通干線,或是地廣人稀的草原、戈壁、沙漠地帶,已經發現有的煤化工、氯堿企業向黃河、海拉爾河等內蒙古境內河流偷排污水,有的則直接將廢水廢渣直排至沒有防滲環保設施的所謂“晾曬池”、“蒸發池”。

    第三是大氣污染。內蒙古萬元生產總值能耗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7倍,空氣中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等大氣污染源主要來自包括化工在內的工業企業,污染負荷比重達98%,內蒙古化工、冶金、電力三大行業二氧化硫排放量占到90%。隨著“十三五”一批化工大項目的落地投產,溫室氣體還將繼續增加,內蒙古實現減排的任務不容樂觀。

    一位不愿具名的環保專家向記者透露,煤化工企業遍地開花,同時煤礦過度開采,使得呼倫貝爾市草原退化、沙化、鹽漬化面積達400萬公頃,約占全市草原面積的40%。2010年,呼倫貝爾市曾經因此導致境內七大河流全部斷流,大批農牧民被迫搬遷。在鄂爾多斯,化工企業與民搶水、與草原爭水的現象屢見不鮮。鄂爾多斯市一家化工公司在生態環境脆弱、干旱少雨的農牧區超量抽取地下水,使當地地下水位下降近百米,湖泊面積萎縮62%,草原沙漠化加劇。有環保機構在這家企業違規排放的污水和沉積物樣本中,同時發現多環芳烴、二甲苯、塑化劑、甲酚、苯乙烯、二氯甲烷等致癌物。

    環境短板“短”在哪里

    中國石化聯合會副會長、內蒙古石化協會會長柳華民告訴記者,盡管近些年內蒙古化工產業有了長足的進步,但受到諸多制約因素影響環境欠賬也不少,化工行業技術水平、管理水平還有待提高以及環保投入不足是環境短板根源所在,造成項目投產很久,而環保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

    柳華民會長說,一方面,化工環保技術薄弱是短板。內蒙古煤制油、煤制烯烴、煤制天然氣、煤制乙二醇等項目都是國家確定的示范工程,均為世界首套裝置,采用了當今世界最先進工藝技術,走在了世界煤化工發展最前沿。但直至現在,這些工藝技術仍處于試驗探索階段,設計規范也只能借鑒石油化工設計規范。設計和生產中出現的問題,尚需經過多次工業試驗才能逐步改進、完善、成熟。因此,這些示范工程的“三廢”處理環保設施,也必須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發創新反復實踐,才可能攻克環保裝置各類工藝、技術、設備等難關,達到技術上成熟,實現經濟上可行。

    另一方面,化工環保人才缺乏也是短板。以新型煤化工和多晶硅行業為例,內蒙古這兩個行業產業規模在全國領先,但環保管理人才卻很少,技術環保復合型人才更少。內蒙古化工企業缺乏環保科技和人才的帶動,人才也儲備不足。到目前為止,內蒙古已經投產和在建項目的核心技術大部分依賴引進,應用時間短導致企業自身人才對設備不熟悉,難以在此基礎上進行環保科學管理的創新,實際上是沒有從根本上解決環保人才培養問題。

    李強則指出,內蒙古還有一個大的環保短板就是環保投入嚴重不足。內蒙古化工行業絕大部分是近10多年新上大型項目,且多為國際最新引進技術和裝備。由于企業精力重點放在生產線成功投產達標、安全平穩長周期運行、摸索國產化途徑上,前期投資已經十分巨大,因此對環保設施的投入就相對不足。

    如何補齊環保短板

    據了解,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未來5年中國的發展藍圖,“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目標要求之一。內蒙古自治區也要求抓緊研究制定各領域的專項規劃,確保“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高質量如期完成。而對于內蒙古化工行業“十三五”規劃來說,怎樣補齊生態環境短板是規劃的重點。

    柳華民建議,內蒙古化工行業“十三五”規劃的編制,應著力提出和細化正確處理水與化工發展的關系問題,以及環保人才培養。一是化工裝置采用最先進的節水工藝和技術來提高水資源的循環優化利用。重點推廣高效冷卻、污水深度處理回收、冷凝水回收、無水工藝技術等一批具有高科技含量的節水新技術、新工藝和新設備,大力提倡中水、礦井水回收使用,推廣廢水循環利用,提高水資源利用率。二是提高生產線整體水的再生和回用。通過與煤礦、洗煤廠、化工統一布局的煤化工園區,利用水質相對較好的礦井涌水作為生產用水水源,濃鹽水作為煤礦、洗煤廠生產及降塵水源,實現區域內廢水的零排放;三是將企業的資金用于舊設備的節水改造上,節省下來的水用于新設備的生產。四是利用內蒙古位于黃河上游的區位優勢,積極爭取增加黃河用水指標量,推行跨越行業和跨越地區的水權置換以及水權的交易。同時,各項目應以水資源論證先行,充分論證區域水資源的保障能力,并以此作為剛性約束指標和園區準入條件,合理配置區域工業用水份額。五是積極引導企業采取多種形式,培養和引進化工發展建設急需的國內外高層次環保技術人才。

    李強分析認為,內蒙古化工行業“十三五”規劃需要貫徹落實中央國務院《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同時結合國家新近發布實施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及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等,力求根治化工產業以投資拉動、經濟粗放式增長的癥結,改變化工產業結構偏向重化工的特征。“在‘十三五’期間力爭解決化工環保投入不足短板,內蒙古還亟待加強環保投資機制與政策創新。通過建立健全價格機制、收費機制和模式創新,建立社會資本環保投入的回報機制,構建多元化的環保投融資新格局。同時,加強政府引導,優化現有環保專項資金分配機制與使用方式,探索建立基于績效的資金分配方式,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李強說。

    來源:中國化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