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內蒙古機遇”


    作者:楊臣華    時間:2015-08-14





      內蒙古自治區在共建“一帶一路”愿景與行動中,特別是在“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中優勢較為明顯。內蒙古作為資源富集區、水系源頭區、生態屏障區、特色文化區,從經濟發展、生態安全和向北開放等角度看,產業定位和功能定位十分重要,一直肩負著我國向北開放的橋梁和窗口的使命,具備服務于共建“一帶一路”愿景與行動的多項功能。

      今后,內蒙古將努力建設充滿活力的沿邊經濟帶,打造祖國北部邊疆亮麗風景線,在積極推動國家新型清潔能源輸出基地建設和“一帶一路”建設項目落地的同時,在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進一步鞏固和提升內蒙古在國家生產力布局和經濟分工體系中的優勢地位。

      “一帶一路”為全面更好地發揮聯接俄蒙優勢提供了機遇

      共建“一帶一路”的愿景與行動,是共商共建共享的合奏大舞臺,是需要國與國之間戰略對接和耦合的務實行動,是“從市場機制的角度出發,由商業驅動,推動產業協調和培育,實現合作雙方的互利互贏”,也是通過“一帶一路”建設促進共同發展、實現共同繁榮,達到合作共贏的目的,更是增進理解信任,加強全方位交流,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通融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的愿景與行動。由此,世界經濟新的增長中心將形成于“一帶一路”,作為我國重要經濟腹地的中西部地區也將伴隨著“一帶一路”的建設,邁向經濟社會持續健康和民生福祉的發展進程。在這個過程中,內蒙古可以憑借聯接俄蒙的優勢,培育發現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建立發展一套與產業結構相適應的高端裝備制造和現代服務業等配套支撐體系。

      “一帶一路”為全面構建經貿合作區打造對外開放升級版提供了機遇

      近年來,我國與俄、蒙之間以資源產品為主的邊境地區貿易合作呈現出發展勢頭好、增長快和潛力大等特點。但也存在一些困難亟待解決,其中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不暢問題尤為突出,口岸通關功能和法律依據亟待完善對接。需要把中蒙俄經濟走廊作為“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規劃,加快推進我國與俄、蒙毗鄰地區跨境鐵路、公路等基礎設施互通互聯建設步伐,進一步增強我國對俄、蒙毗鄰區域“親誠惠容”的影響,并按照“依次推進,先易后難,多方參與,主動讓利”的原則,推進中俄、中蒙貿易投資便利化制度安排和邊境自貿區建設。以滿洲里、二連浩特和策克、甘其毛都等口岸為基礎,共同商建跨境自由貿易區或跨境經濟合作區。

      “一帶一路”為加快建設連接歐亞經貿大通道提供了機遇

      中蒙俄經濟走廊是“一帶一路”西出北上的重要一翼,區域內國家正處于經濟發展的上升期,后發優勢強勁,但迫切需要解決交通、電力、信息等基礎設施嚴重不足的難題。內蒙古恰好處于“一帶一路”向北和向西開放推進的國際經貿走廊連接點上,從這個獨特的區位角度看,建設內蒙古連接歐亞經貿過境大通道十分必要。

      一是依托滿洲里口岸、俄羅斯后貝加爾斯克口岸,共建內聯東北黑吉遼、蒙東經濟區、大連港、錦州港,外接俄羅斯歐亞大鐵路至歐洲腹地,打造滿洲里跨境自貿區和呼倫貝爾中俄蒙合作先導區。

      二是依托二連浩特口岸、蒙古扎門烏德口岸,共建內聯京津冀經濟區、天津港、秦皇島港,外接蒙古國烏蘭巴托鐵路,延伸與俄羅斯歐亞大鐵路連接至歐洲腹地,推進呼包鄂一體化協同發展,打造以呼包鄂為核心的沿黃河沿交通干線經濟帶,進一步深化創新與俄羅斯、蒙古國開放合作機制。

      三是依托境內京包、包蘭、蘭西和臨策—哈密鐵路,共建向西經新疆至中亞的經貿大通道、連通中國、中亞、西亞的經濟走廊,推動呼包鄂榆城市群開發開放。

      四是依托甘其毛都口岸、蒙古嘎舒蘇海圖口岸,共建向北連接蒙古國新計劃的鐵路、聯通蒙古國南部集聚區,向南連接西安、廣西、廣東,貫穿長江經濟帶,延伸到海上絲綢之路。

      五是依托珠恩嘎達布其口岸、二連浩特口岸和蒙古畢其格圖、扎門烏德口岸,共建二連浩特經錫林浩特至錦州港大通道,連接錦州港、營口港及環渤海經濟區,外接蒙古國東南部集聚區,直通俄羅斯歐亞大鐵路,打造錫林郭勒赤峰朝陽錦州中蒙俄國際陸海經濟走廊和合作示范區。

      “一帶一路”為產業和服務貿易提速升級提供了機遇

      圍繞加快投資便利化進程,消除投資壁壘,加強雙邊投資保護協定,避免雙重征稅協定磋商。一是大力發展能電產業合作,加快跨境電力與輸電通道建設,積極推動清潔、可再生能源合作。二是促進農牧業產業合作、水資源合作、生態保護、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制藥、蒙醫藥、新材料等新興行業產業領域的深入合作。三是加快邊境口岸“單一窗口”建設,發展跨境電子商務等新的商業業態。四是加強自由貿易區建設和通關條件改善方面的合作,通過這些合作推動產業和貿易“雙提速”,讓產業與貿易雙引擎拉動內蒙古經濟持續穩步發展。

      “一帶一路”為構建多層次的政府間關聯政策溝通交流機制提供了機遇

      雖然內蒙古與蒙古國交流具有天時地利人和方面的有利因素,但也有一些制約因素,例如以省區與國家進行溝通協調身份不對等。為此,需要探討由國家授權省區領事代辦權,進行政策溝通和協調,在政策、機制等方面,構建多層次的關聯政策溝通交流機制,推動實現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海關合作等通關便利機制,推動檢疫檢驗證書國際互聯網核查,開展“經認證的經營者”AEO互認。

      一是創新合作機制,吸引能夠在投資地大規模帶動就業、增加稅收、改進公共和服務設施的投資項目,構建改革開放的新格局。二是從中蒙俄三方的相關利益各方角度,用“同理心”去傾聽、判斷和研究,根據相關國國情差異來推動發展、深化合作。要以市場機制為原則,形成合力,同時,通過管用好用的政策推進創造良好的經商環境。三是圍繞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等合作重點,以務實的行動來推進經貿、技術、人文等多領域、多層次的合作。

      “一帶一路”為改善民生福祉提供良好的機遇

      我國大力“支持民族地區以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為契機,在口岸建設、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等方面給予扶持,完善對口支援工作機制,重點向基層特別是農牧區傾斜,結合“十三五”規劃編制,繼續編制并實施國家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規劃、興邊富民行動規劃、少數民族事業規劃。加大支持教育事業優先發展力度,把義務教育和職業教育作為重中之重”。內蒙古緊緊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加快融入和實施共建“一帶一路”愿景與行動,以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改善民生為首要任務,以扶貧攻堅為重點,以教育、就業、產業結構調整、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為著力點,把發展落實到解決區域性共同發展問題、增進民生福祉、促進民族團結上,推動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繁榮發展。

      一是多措并舉擴大就業,支持發展農牧業、農畜產品加工業,鼓勵發展農牧民專業合作組織,促進農牧民就業和穩定持續增收。二是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清潔能源產業、現代農牧業、服務業、文化旅游業等優勢特色產業,努力提升民族品牌培育和企業質量管理水平。三是繼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和新型城鎮化進程,加快建設交通、水利、信息、能源、科技、環保、防災減災等項目。四是集中力量扶貧攻堅,堅持國家民族和區域相統籌原則,建立精準扶貧工作機制,積極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增強自我發展、內生增長的“造血”能力。(楊臣華 作者系內蒙古自治區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來源:中電新聞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