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頭稀土高新區“高新特快”轉型發展破繭成蝶


    時間:2015-08-10





      “高新特快”,是2014年以來內蒙古包頭市委、市政府對包頭稀土高新區發展提出的新要求。一年多來,包頭稀土高新區以“大拆遷、大投資、大落實、大服務、大發展”為路徑,凝心聚力,攻堅克難,統籌做好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等各項工作,在“高新特快”發展方面邁出新步伐。

      發展起點向高端提升

      園區定位高。鎖定“南高”定位,完善布局大學生創業示范基地、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孵化基地、“互聯網+”創新創業服務基地、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四大基地”,構建起一條明晰的“創客―創意―創業―創造”生態鏈。

      產業層次高。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入駐清華啟迪工業機器人、無人機,英斯特晶體電波等32個高科技項目,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達80%以上;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孵化基地在孵企業達到700多家,其中科技型企業占70%以上。

      科技含量高。新增中天宏遠、金杰實業、英華融泰等8家自治區級工程研發中心,研發中心總數達到56家,占全市的40%。成功獲批國家級“知識產權示范園區”,培育知識產權試點企業38家,取得專利732項。6家企業10項技術榮獲“中國好技術”稱號,占自治區的76%。

      發展方式向創新轉變

      技術新。中國科學院包頭稀土研發中心、上海交大包頭材料研究院掛牌運行,達成電驅動、高純鋁、稀土鎂合金等科技合作項目12個、推廣科技成果10個。王一德“取向硅鋼”院士專家工作站在威豐電磁公司掛牌成立,擁有全工藝發明專利和多項實用新型專利,產品填補西北地區空白。

      模式新。制定《扶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發展意見》,每年安排4000萬元創新創業引導資金,建成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的“創谷”“創業街”和“創客空間”。

      在“互聯網+”創新創業服務基地搭建起中國生產力學院包頭分院、包頭企業大學等九大創新創業服務平臺,形成“科技型服務”的新模式。

      業態新。在包頭市率先啟動空港物流產業發展規劃工作,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加快“包頭電商谷”建設,稀土交易所、中國網庫、北京慧聰等32家電商企業、38個單品交易平臺實現交易額234億元,其中稀土交易所實現交易額151億元,是去年全年的近3倍。

      稀土產業向特色集聚

      稀土新材料基地初具規模。上半年,采取“一月一兌現”方式兌現稀土補貼2598萬元,拉動稀土新材料產量增長71%,年底產量將實現再翻番,占全國的20%以上。21家規模以上稀土企業納稅7315萬元,同比增長100%,創歷年最高水平。

      稀土新材料項目集中落地。廣東鴻達興業、杰明納稀土拋光液、寧波韻升釹鐵硼等一批稀土項目集中落地,總投資54億元的29個稀土產業項目納入工信部、財政部稀土產業轉型升級試點,有力支撐產業發展。

      稀土新材料產業多元發展。永磁材料增長32%,儲氫材料增長8.2%,拋光材料增長106%,釹鐵硼電鍍園區項目開工建設,可降低永磁企業電鍍成本40%,徹底打通磁材電鍍瓶頸。

      發展速度向更快轉換

      高新技術產業增長快。實現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30億元,增長9%;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18.7億元,增長8.4%。

      新興產業發展快。新引進科技型軟件企業5家,總數達到191家,實現軟件收入16億元,增長21%;新引進總部企業12家,總數達到170家,實現稅收2.2億元,同比增長10%。

      重大項目推進快。著力破解資金、土地、廠房、配套等關鍵環節,有力促進了項目落地,入駐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的科技型項目從落地到投產由過去的3年縮短至3個月,上海交大從簽約到掛牌、同時引進項目,僅用了4個月時間。

      下一步,包頭稀土高新區將把促改革與穩增長結合起來,精準發力,推動全區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來源:中國有色金屬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