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包頭稀土研究院與鴻達興業股份有限公司簽訂技術成果轉讓協議,以“500萬元+季度產量提成”的形式將一件稀土復合熱穩定劑的相關專利權轉讓給后者投入產業化流程。談起這次的專利項目轉讓,包頭稀土研究院有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高新區相關部門幫助區內企事業單位完成了主導產業專利專題數據庫的建設,指導我們進行專利信息分類與分析、確定研發方向,有效提高了研發效率和水平。”
近年來,在包頭稀土高新區內,一批如包頭稀土研究院這樣的企事業單位在知識產權政策的引導下形成了集聚發展的優勢。也正是依托于這批創新質量和知識產權均實現“高產”的創新主體,包頭稀土高新區的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46.18件,專利產品年銷售額達238.71億元,產業增加值占區內GDP的比重接近70%,打造成了稀土產業特色突出的知識產權“高地”。今年4月,包頭稀土高新區被國家知識產權局確定為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園區。
政策引領支撐有力
提交發明專利申請可獲得補助、建設專利數據庫能獲得資金支持、通過法律手段成功維護自身知識產權權益的企業還能得到1萬元至3萬元不等的獎勵……說起日趨完善的知識產權工作配套政策,包頭稀土高新區的各企事業單位熟稔于胸。
實際上,推動知識產權政策從無到有、不斷完善,包頭稀土高新區已走過了10余年的歷程。2003年,包頭稀土高新區知識產權工作正式起步。為了確保相關工作的順利實施,包頭稀土高新區成立了知識產權工作領導小組部署區內知識產權工作。其間,高新區管委會不僅發文專門設立了區內的知識產權管理機構、配備了專職人員,還通過財政部門每年核定專項經費用于知識產權工作。
據包頭稀土高新區知識產權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該區共投入知識產權資助、知識產權戰略研究和信息平臺建設等經費4000多萬元。其中,投資400萬元建成的總面積460多平方米的國家稀土知識產權信息中心,在知識產權的信息服務、轉移轉化、質押融資和人才培訓等方面為駐區企業提供了知識產權全方位服務,僅該中心為駐區企業提供的稀土全文專利信息專題數據就多達1100多萬條。
在這樣的政策引領下,包頭稀土高新區在2010年被確定為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創建園區。園區不僅制定了知識產權工作“十一五”規劃和“十二五”規劃、中小企業知識產權戰略推進方案和知識產權金融服務方案等政策文件,還完成了《貯氫合金知識產權戰略研究》等具有稀土產業特色和優勢的軟課題,為該區提升知識產權的總體工作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撐。
服務產業助推發展
作為知識產權產出和運營的“高地”,包頭稀土高新區突出的特色就在于稀土資源的高度集聚。近年來,該區知識產權局等相關部門著力推動知識產權工作服務于產業轉型升級,助推區內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
剛剛與企業簽訂了500萬元專利權轉讓合同的包頭稀土研究院,在2011年之前的年均專利申請量在4.31件左右。2011年,該院和包頭稀土高新區知識產權局簽訂了知識產權托管協議,該院在專利申請的挖掘、流程管理、費用支出等方面均得到了區內的有力支持,此后的年專利申請量提升了近1倍。據統計,僅知識產權托管這一項工作的開展,就有包頭稀土研究院、北方股份有限公司等40家企業和科研院所先后參與。
這40家單位托管前累計提交的專利申請總量僅為142件,參與托管后不到兩年新提交的專利申請就超過了200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的授權率達到60%,而實用新型專利申請的授權率則達到90%。此外,包頭稀土高新區還自2011年起在國內率先啟動了知識產權一站式服務聯盟的工作,并在去年6月啟動了包頭稀土高新區技術轉移中心,提供了16個大類2163個專利項目幫助企業間進行技術交流與合作對接。
在這樣的服務助推下,2014年,該區的有效專利擁有量達2913件,其中發明專利擁有量占包頭全市發明專利擁有總量的75%以上。
該區知識產權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將利用示范園區這一平臺不斷擴大知識產權工作的影響力,進一步提升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能力,使之成為包頭稀土高新區創造財富的源頭活水。(本報記者崔靜思)
來源:中國知識產權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