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承接加工貿易轉移,主動融入京津冀,對接俄蒙歐,大力發展物流產業和進出口貿易,內蒙古正在努力打造向北開放的橋頭堡。
日前,海關總署批復同意內蒙古自治區增加1個保稅物流中心(B型)設立指標,今后內蒙古自治區除已經開關運行的赤峰保稅物流中心外,將另增設保稅物流中心(B型),這將有助于優化內蒙古中西部地區物流業發展,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和承接產業轉移,進一步提升內蒙古中西部城市群的對外開放水平。
保稅物流中心(B型)是經海關批準,由一家企業法人經營,多家企業進入并從事保稅倉儲物流業務的海關集中監管場所。物流中心經營企業可以在場所內辦理保稅存儲進出口貨物及其他未辦結海關手續貨物,對所存貨物開展流通性簡單加工和增值服務,開展全球采購和國際分撥、配送,轉口貿易和國際中轉業務,以及經海關批準的其他國際物流業務。保稅物流中心由海關總署會同財政部、稅務總局和外匯局聯合審批設立和驗收。
內蒙古正在構筑現代物流體系,加快物流中心建設,加強高速公路、鐵路、航空運輸等基礎設施建設,形成多種運輸模式無縫對接的快捷、高效、低成本的現代物流體系。商務、口岸、海關、檢驗檢疫、交通運輸、鐵路、民航等部門要加強協調銜接,探索鐵海空聯運線路和辦理站。
內蒙古支持工業園區、物流園區鐵路專用線建設,鼓勵引導企業采用多種聯運方式開展外貿運輸,實現公鐵海空之間的快速中轉和無縫銜接。推進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發展公路甩掛運輸,加大對貨運場站建設、改造的資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逐步構建層次清晰、功能完善、銜接順暢的站場節點體系。加強與沿海地區物流樞紐的協作,積極引進和培育大型現代物流企業,加強國際貨代企業與進出口企業之間的對接,降低出口企業物流成本。
在加工貿易業務量大的口岸、海關監管場所設立加工貿易專用窗口,集中辦理加工貿易手冊的設立、變更及核銷等業務,建立承接產業轉移的配套通關體系。加快電子口岸建設,全面落實“三個一”(海關與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實行“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的通關作業模式)、“三互”(協同推進“單一窗口”建設,推動實現信息互換;構建通關一體化管理格局,推動實現監管互認;建立健全口岸聯合防控機制,推動實現執法互助)和區域通關模式。加快檢驗檢疫驗放速度,對加工貿易重點承接地符合條件的企業給予預先受理報檢、預先實施檢驗檢疫、分批核銷的便利通關待遇。進一步完善加工貿易各有關管理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機制,提高通關效率。(張卓敏)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