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地處我國西北,礦產資源豐富,經濟發展迅速,是西部地區第一個人均GDP過萬美元的省份,而且,內蒙古毗鄰蒙古國和俄羅斯,邊境貿易活躍。在加工貿易產業轉移以及“一帶一路”建設的背景下,內蒙古加工貿易面臨著良好的發展機遇。
近年來,內蒙古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促進加工貿易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主動適應和引領外貿發展新常態,承接加工貿易向我國中西部轉移,推動全區外貿穩定增長,內蒙古印發了《關于促進加工貿易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
內蒙古以重點加工貿易項目和企業為抓手,跟蹤服務并推動玉米——蘇氨酸、有機發光顯示器、原油、羊剪絨和木材等一批重點加工業務,促使加工貿易大幅增長。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內蒙古加工貿易實現進出口總值4.89億美元,同比增長100.4%,其中,出口增幅達1.9倍。
目前,《實施意見》明確了今后一段時間內蒙古加工貿易創新發展的目標,即2016~2020年,全區加工貿易年均增長10%以上,到“十三五”末,全區加工貿易年進出口額超億美元的企業總數達到3~5家,加工貿易進出口總額突破10億美元。并提出以加強基礎設施、功能配套設施和產業發展環境建設為保障,以工業園區、海關特殊監管區、保稅物流中心、加工貿易重點承接地為主要載體,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吸引國內外有實力、有技術、有品牌、有市場的企業來我區興辦加工貿易企業。大力發展配套產業,延長產業鏈,實現加工貿易產業集群化,不斷擴大加工貿易規模,進一步提高加工貿易占全區進出口總額比重。
內蒙古商務廳廳長孫煒東充分肯定了加工貿易的重要作用,明確指出要立足區情,創新發展加工貿易。內蒙古商務廳提出“主動承接國際和國內發達地區產業轉移,促進我區加工貿易創新發展”的基本原則,保持加工貿易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同時,營造有利于加工貿易發展的輿論環境,穩定政策預期,增強發展信心。
據孫煒東介紹,《實施意見》強調把握產業轉移的趨勢和機遇。在當前歐美實施“再工業化”戰略,發展中國家加快承接國際產業及資本轉移的背景下,繼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主動承接境外與沿海發達地區的產業轉移。同時,堅持發揮區域特色與提升產業優勢相結合,堅持擴大加工貿易規模與推進轉型升級并重,著力推進加工貿易向更高技術水平、更大增值含量升級。《實施意見》強調統籌傳統優勢產業與新興產業協調發展。繼續發展紡織服裝、機械制造、木材加工等勞動密集型加工貿易產業;引導電子信息、移動通信、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利用政策引導和市場機制,重點進口關鍵零部件和原材料,以加工貿易方式擴大出口;支持企業加強技術改造和設備改造,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
內蒙古加工貿易與“一帶一路”建設等國家經濟外交戰略緊密銜接。內蒙古不斷布局加工貿易境外合作,鼓勵企業利用現有的設備和成熟技術到有條件的國家和地區(特別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境外加工貿易業務。從優化加工貿易發展環境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都對改革創新管理體制作了安排,提出進一步優化加工貿易業務管理及監管方式,以更精確、更便捷的管理降低企業成本。
但由于內蒙古區加工貿易規模和占比偏小,對個別企業和產品依賴性較大,且大規模擴張存在著交通物流、上下游配套等基礎性制約因素,加工貿易創新發展任重道遠。(張卓敏)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