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草原上發展牧家樂,在大興安嶺發展林家樂,在黃河岸邊發展漁家樂,在河套平原等農區發展農家樂——近年來,內蒙古依托草原、森林、河湖等旅游資源,大力培育農家樂、漁家樂等鄉村旅游形態,帶領民眾走上了致富路。目前,內蒙古共有農業與鄉村旅游點597家、鄉村旅游接待戶4317家(含星級鄉村旅游接待戶462家),全年接待游客約3000萬人次,營業收入達20億元,有3.5萬貧困人口通過旅游脫貧。
(資料圖片 來源于網絡)
積極培育牧家游線路
六月的烏拉特草原鮮花爭艷,綠草茵茵。筆者來到烏拉特草原腹地同和太牧場韓呼格吉樂圖開辦的牧家樂時,當地牧民吉爾格勒正在殺羊。吉爾格勒說:“我們都愿意把羊賣給韓呼格吉樂圖,他們家給的價格最高。”
韓呼格吉樂圖說:“現在我們家條件好了,應該幫幫老鄉們。”2006年,韓呼格吉樂圖在旅游部門的幫助下,支起兩頂蒙古包開起了牧家樂。一晃10年過去了,現在,韓呼格吉樂圖的牧家樂有32頂蒙古包,每天接待游客近300人次,有員工21人,全都是本地牧民。“旅游部門給了我們資金上的支持,幫助我們完成用地手續、項目貸款、設立旅游標識標牌等,感謝旅游部門引導我們走上致富路。”
巴彥淖爾市旅發委局長徐峰說,巴彥淖爾市借助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點和高星級鄉村旅游接待戶兩大平臺,打造牧家游精品,并重點推介以騰克隆合作社接待戶—巴音寶勒格旅游度假村—牧人之家—綠野山水—和睦日—溫根塔拉草原旅游區—駝鈴驛站為主的牧家游旅游線路。同時,積極組織牧家樂經營者到鄉村旅游做得比較成熟的地區實地考察、學習取經,邀請專家、學者及通過遠程教育對牧家樂經營者及人員進行管理、服務、經營等方面培訓,幫助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服務技能。
2016年,內蒙古進一步完善了《內蒙古自治區鄉村牧區家庭旅游接待戶等級劃分與評定》和《內蒙古自治區鄉村牧區家庭旅游管理辦法》,并積極培育鄉村牧區旅游典型示范戶,以創建鄉村旅游和休閑農牧業示范縣和示范點、星級家庭接待戶為目標,組織特色旅游村和特色家庭旅游線創建,開展鄉村牧區致富帶頭人培訓等。
今年,內蒙古還將鄉村(牧區)旅游與全域旅游相結合,創建5個鄉村(牧區)旅游集聚區、10個文明鄉村(牧區)旅游示范村,新增星級接待戶100戶。
推進林區轉型林家樂
從海拉爾乘坐4184次列車,就可到達大興安嶺深處,中國冷極村。
這兩天,冷極村程家大院的老板程善忠正在搭大火炕,“和我們常年合作的旅行社建議我們建個大火炕,炕上能吃飯還能住人。這得抓緊了,6月底和7月初房間基本上都訂滿了。”
“旅游部門經常組織培訓,教我們背解說詞,組織旅行社與我們對接。”程善忠說,“以前見到陌生人不肯說話,現在見到人就想給他一張名片。”如今,程家大院能夠同時容納200多人就餐、40人住宿,年收入超10萬元。
呼倫貝爾市旅發委局長托亞說,為推進林區職工轉型發展林家樂,正在積極爭取專項資金,培訓林家樂經營戶申報星級接待戶,對冬季經營戶專項補貼,并重點宣傳推薦冷極村等林家樂接待點。
據了解,為使鄉村旅游規模、質量、效益不斷提升,內蒙古為貧困村(嘎查)免費提供鄉村旅游規劃設計、項目建設、商品研發、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專業指導和跟蹤服務;在毗鄰八省區交界地區建設鄉村(牧區)旅游點或露營地,在高A級景區周邊發展莊園式農莊、牧場,在少數民族聚居區完善旅游基礎設施,在品牌線路、特別是冬季旅游線路上大力發展家庭旅游,創建特色家庭旅游線。
漁家樂向村鎮升級
內蒙古地處黃河中上游,境內黃河全長890多公里,占黃河中上游總長度的五分之一。隨著內蒙古旅游業的快速發展,黃河沿線依托“開河魚”經濟,發展起了眾多漁家樂,成為內蒙古鄉村旅游發展的一抹亮色。
“咱們這兒的魚肉質細膩,味道鮮美,營養價值高,很多外地游客喜歡來這兒吃魚。現在單日最多要接待200多名游客,有點忙不過來。”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興盛漁村的李曉瑞說,今年計劃投資1500萬元,增加住宿功能,引進珍珠雞、孔雀等觀賞類動物,在魚塘壩基設置農耕器具增強游客互動,另開設親子游場地,讓游客品嘗黃河魚的同時體驗農耕文化和黃河文化。
鄂爾多斯市旅發委局長高華說,鄂爾多斯市在基礎設施、產品開發、營銷推廣等方面給予全力支持,努力推進鄉村旅游業從漁家樂向漁家村鎮升級、鄉土人家向自在鄉村升級、傳統牧戶向休閑牧區升級、觀光農場向休閑度假農場升級。
內蒙古農業大學職業技術學院旅游管理系副主任姜海濤表示,近年來,內蒙古不斷創新鄉村旅游產品和業態,著力促進鄉村旅游提質增效,積極鼓勵鄉村旅游創業就業,全面提升鄉村旅游的發展質量和服務水平,鄉村旅游產品已經成為內蒙古旅游產品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內蒙古自治區旅游發展委員會局長魏國楠表示,一直以來,內蒙古積極與周邊八省區接壤地區和盟市旗縣駐地周邊深入開發城市近郊型、景區依托型、古鎮村落型、田園風光型、傳統民俗型等多種類型的鄉村旅游,大力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周末內蒙古”旅游品牌。今年,內蒙古還將推動100個建檔立卡貧困村、2萬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直接帶動3萬貧困人口脫貧,間接帶動5萬貧困人口脫貧,使全區20個鄉村(牧區)旅游扶貧重點村(嘎查)年旅游經營收入達到50萬元,貧困人口年人均旅游收入達到5000元以上。(任阿龍)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