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開局之年,內蒙古旅游業繼續領跑經濟發展,實現開門紅,主要指標增速均高于“十三五”規劃年均增速,接待量和收入保持兩位數增幅,分別達到15.2%和20.3%;接待旅游者達到9805萬人次,同比增長實現旅游收入2714.7億元。
強化政策保障完善公共服務體系
2012年,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快旅游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將旅游業定位為戰略性支柱產業。2013年,該自治區成立以政府分管領導為組長的旅游產業發展領導小組,提出把該區建設成為體現草原文化、獨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觀光、休閑度假基地并強力推進。2015年,該自治區政府印發并實施《品牌旅游景區創建三年行動計劃》。2016年,自治區出臺《關于進一步促進旅游投資和消費加快旅游業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今年,該自治區黨委、政府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快旅游業發展的意見》,為全區旅游業加快發展提供最大程度的政策保障。
交通運輸體系進一步提升優化,全區一級公路突破5000公里,建成30條高等級出區通道,94個旗縣市區通了高速或一級公路,鐵路運營總里程由9500公里增加到1.35萬公里,居全國首位,開工建設呼和浩特至張家口等3條高速鐵路和錫林浩特至烏蘭浩特鐵路等一批重大項目,呼包集動車組開行,結束了我區沒有動車組的歷史,民航機場由12個增加到24個,居全國前列。
旅游廁所建設步入全國前列,2014年以來累計引導各類投資6.19億元新改建1861座。此外自治區政府還開展了“送廁所、行方便、講文明”活動,向各旗縣市區送去共1000座水沖式移動廁所。
截至2016年底,內蒙古自治區注冊旅行社976家,其中組團社85家、邊境社48家、赴臺社7家、星級飯店335家、A級旅游景區337家、國家級生態旅游示范區3家;全區休閑農牧業旅游與鄉村示范點597家,鄉村旅游接待戶4317家;旅游企業集團公司20家,旅游商品企業414家,旅游運輸企業35家。持證導游12600名。
加速旅游創新
推動互聯網+創新發展思路,根據全域旅游、四季旅游發展戰略,提出并實施了自治區旅游業“10+3”工程和“643X”品牌體系。推進旅游管理體制機制創新,積極建立旅游委+旅游警察、旅游工商分局、旅游法庭的“1+3”綜合管理機制,以籌備成立自治區旅游發展委員會為契機,推動鄂爾多斯市成立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委員會、包頭市和阿拉善盟成立了旅游交通委員會,根河市、東勝區等8個旗縣區設立了旅游發展委員會,推進自治區、呼倫貝爾市、烏蘭察布市、滿洲里市成立旅游發展委員會的前期工作,推動察右中旗成立旅游綜合執法局,開展旅游綜合執法工作試點,推動達茂旗、阿爾山市等旗縣成立旅游警察。
加大產品供給創新,重點打造5A級景區、國家旅游度假區和全域旅游示范區等高品質旅游產品。滿洲里中俄邊境旅游區、阿爾山—柴河旅游區成功創建成為5A級旅游景區,鄂爾多斯市、阿拉善盟、包頭市石拐區等15個地區入選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名單,呼倫貝爾、鄂爾多斯兩市成為國家首批旅游改革創新先行區。加大制度供給創新,啟動《內蒙古旅游條例》修訂工作,出臺《關于加強導游隊伍建設的指導意見》《騎馬(乘駝)旅游活動經營項目備案管理辦法》《A級旅游景區三年整治行動計劃》《內蒙古自治區鄉村旅游示范村建設和服務標準》等系列文件。
開創全域旅游深化區域合作
努力打造國際推廣平臺,推動成立中國香港、韓國旅游宣傳推廣中心。牽頭創立的中俄蒙三國五地旅游聯席會議,已經連續召開三次會議,并達成多項合作共識。在此基礎上,2016年,國家旅游局在自治區召開首屆中俄蒙三國旅游部長會議,將中俄蒙旅游合作上升到國家層面。牽頭成立“萬里茶道”國際旅游聯盟,開展系列宣傳活動,“萬里茶道”成為國家推廣的十大國際旅游品牌之一。滿洲里、二連浩特等8個邊境旅游試驗區創建方案已經上報國家旅游局,阿爾山等4個跨境旅游合作區創建方案已經上報該自治區政府。“草原之星”和“歐亞之星”旅游專列繼續開行,赴俄蒙旅游包機順利啟動,三國自駕游線路培育取得成效。
多層面融合“旅游+”打造業界新品牌
在國家旅游局推動與多部門開展合作的契機下,以“旅游+部門”為抓手,促進“旅游+產業”、“旅游+區域”多層面融合發展。主動和文明、質監、食藥、衛生、體育、住建等部門加強協調溝通,與衛計委印發《關于促進蒙醫藥中醫藥健康旅游發展的實施意見》,與交通廳印發《自治區旅游公路“十三五”規劃》,與住建廳印發《關于推動城鎮旅游全域化發展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文件。主動融入京津冀一體化發展戰略,與京津冀地區建立合作機制,成立“草原—首都—長城—濱海”生態文明旅游聯盟,推進旅游一體化發展。與澳門特區政府旅游局、香港旅游業議會分別簽署了《關于加強旅游交流合作的備忘錄(協議)》,在加強市場互動、業內交流、監管協作等方面展開深入合作。實施了內蒙古博物院、內蒙古賽馬場等一批融合發展示范項目建設,鄉村旅游、紅色旅游、自駕旅游、冰雪體育、康體養生、中蒙醫藥、研學科考、航空旅游等新業態成為該區全域旅游發展的新品牌、新動力、新引擎。
突破季節桎梏 開展多彩冰雪游
自治區積極開展四季宣傳推廣,突出全域旅游、四季旅游。在央視播出30秒旅游形象廣告“祖國正北方,亮麗內蒙古”,并按季節更新廣告內容。為提升冬季旅游宣傳效果,追加了4個月的冬季15秒專題廣告。創新旅游營銷方式,與中青旅集團繼續開展全方位合作,實現了旅游營銷的精準化和專業化。開展了第二屆內蒙古冬季旅游萬里大巡游活動,覆蓋了全國絕大部分省市。
以歷史文化、民族風情、鄉村民俗、草原、沙漠、地質奇觀、河湖、濕地等資源為依托,以旅游品牌創建工作為突破,推動四季全生態旅游產品體系建設。滿洲里中俄邊境旅游區、阿爾山—柴河旅游區成功創建成為5A級旅游景區;五當召旅游區、阿斯哈圖石陣旅游區和額濟納胡楊林旅游區通過國家5A級景區資源評價。康巴什烏蘭沐倫國家旅游度假區審批程序已經啟動。敖漢溫泉城等旅游區晉升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包頭土右旗西灣村創建成為全國鄉村旅游創客基地。五原縣、寧城縣創建成為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伊利實業集團公司被評為國家工業旅游創新單位。鄂爾多斯東勝區和赤峰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成功創建為全國旅游標準化示范單位。內蒙古草原旅游那達慕、冰雪旅游那達慕、蒙古族服裝服飾藝術節以及中俄蒙(滿洲里)旅游節成為全國知名旅游節慶品牌。全新推出“冰雪天路、古都后院冰雪世界、冬奧會延長線、大漠胡楊冰雪游”等4條冬季冰雪旅游精品線路,全面構建自治區四季旅游新局面。(本報記者林墨涵□王儒)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