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半年,內蒙古工業經濟質量效益大幅提升,投資增速由負轉正,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工業經濟運行全面向好。”內蒙古經信委相關負責人近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資料圖片 來源于網絡)
工業經濟全面向好
今年以來,內蒙古自治區工業經濟發展主要呈現五大特點。
工業生產穩定增長。內蒙古主要工業產品“量價”齊增,監測42種大宗工業產品中,31種產量增長,16種增長超過10%;監測30種主要工業品價格中,同比上漲24種。工業用電量1222.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0.2%;鐵路運輸量同比增長16.1%,公路運輸量同比增長11.2%。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同比增長14.3%,增加值增長5.5%。
工業企業效益大幅提升。前5月,內蒙古實現工業利潤699.4億元,同比增長103.1%,較去年同期加快102個百分點,高于全國平均水平80.4個百分點,利潤總額達到歷史最高水平。從行業看,能源實現利潤372.2億元,同比增長124.8%,占利潤總額的53.2%。其中,煤炭328.2億元,同比增長206.6%,占46.9%;化工扭虧增盈52.6億元,占6.3%;冶金同比增長197.5%,占12.0%;建材同比增長47.3%,占3.0%;裝備制造同比增長111.3%,占1.6%;農畜產品加同比增長22%,占20.1%。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利潤27.2億元,同比增長9.2%,占3.9%。工業稅收524.9億元,同比增長52.9%,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1.5%。六大傳統優勢產業稅收占工業稅收的96%,其中能源行業稅收占57.5%(煤炭稅收占45.4%)、化學、農畜產品加工、冶金分別占12.7%、12.1%和9.9%。
工業投資扭轉下降局面,民間投資企穩回升。內蒙古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815.9億元,同比增長2.3%,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41%,其中民間投資占68.3%,同比增長9.9%。全區新開復工億元以上工業項目975項(新建工業項目開工518項),開復工率達97.5%,完成投資1782億元,其中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完成投資750.9億元,同比增長10.8%。伊泰200萬噸煤間接液化示范項目等一批重大項目開工建設,中天合創360萬噸甲醇、中環光伏三期、蒙維科技PVA二期、杉杉新能源汽車等一大批重大項目竣工投產。
轉型升級步伐加快,綠色發展成效顯著。內蒙古煤炭、電解鋁、電石、甲醇、農畜產品加工轉化率分別達34%、70%、60%、41%、59%,比2015年分別提高2個、8個、3個、3個、2個百分點,電力、化工產業中煤電、煤化一體化比重達到90%以上,鋁產業中煤電鋁一體化比重達到70%以上。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5.2%。新能源發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的21%,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新舊動能轉換加速,創新發展勢頭良好。內蒙古傳統產業、新型產業新技術產業化項目增多。航天12院等離子煤炭生產乙炔項目,神霧用電石法生產聚乙烯等50多個較大的新技術應用產業化項目建設進度較快。優勢特色產業轉移過程也是轉型升級的過程,并呈現大型化、新型化、智能化、綠色化的特征。稀土、石墨、應用化學技術創新中心籌建,代表了以企業為主體的新體制新機制新模式,引領技術創新。
多措并舉助力穩增長
據了解,內蒙古之所以能夠實現工業運行穩定增長、效益水平穩步提升,主要是采取的一系列重大措施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是電價改革發揮了關鍵作用。深化電力多邊交易、大用戶直供等措施,進一步強化了電價洼地優勢,新興產業用電價格最低降到0.26元/度,大工業用電平均達到0.32元/度,處于全國最低水平,保住了優勢特色企業沒有被市場和政策淘汰,守住了發展的根基,提高了市場競爭力和產能利用率。電石、鐵合金、PVC、多晶硅、單晶硅、鋁材產品產量大幅增長,全國市場占有率分別由去年的34%、17%、20%、25%、28%、21%提高到目前的36%、21%、24%、29%、33%、25%,占全國同行業總量的四分之一左右。
二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改善了供需關系。內蒙古自治區全面完成了國家下達的煤炭、鋼鐵去產能任務。全區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從去年9月結束55個月負增長,連續10個月正增長,煤炭、冶金、化工等能源原材料產品價格有較大增長;利潤增速從去年5月由負轉正,已連續14個月實現高速增長。
三是降成本政策發揮了積極作用。上半年預計為企業減稅降費達328億元左右,其中減輕企業用電成本53.7億元。全區規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2.2元,同比下降2.9%,低于全國平均水平3.5元。
與此同時,內蒙古扭轉了工業投資下降局面,實現穩步持續增長。一系列具體工作措施發揮了促進作用。一是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工業發展和項目建設,推進“放管服”改革,營造大招商、大投入、大發展的環境氛圍。春季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建設動員大會、央企懇談會、大數據招商會營造宏觀環境;制定了對外開放、鼓勵非公經濟投資、“優化工業發展環境促進工業穩定增長”專項行動等政策措施,形成了抓工業的良好氛圍;內蒙古經信委配套出臺了加快工業技術改造、大數據產業政策落實、重點產業發展引導基金支持目錄等政策舉措,調動了企業投資積極性。二是低電價招商效果顯著。截止目前,內蒙古低電價招商優勢特色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共計230多個,其中開工在建項目150個,這些項目2020年前后投產,可新增產值3000億元以上、新增工業稅收700億元、直接就業8萬人、消化火電裝機2000萬千瓦左右。(中國工業報實習記者 胡孝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