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最近從內蒙古國資委了解到,今年以來,內蒙古國資委緊緊抓住全面深化國企國資改革這個關鍵,以提高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不斷增強國有企業內在活力、市場競爭力和發展引領力。
(資料圖片 來源于網絡)
深化國資監管體制改革
內蒙古國資委把深化國資監管體制改革作為國企國資改革的突破口,建立以管資本為主的國資監管體系,更好地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
針對國資監管存在的越位、缺位、錯位的問題,抓好放管服改革,按照管資本為主的要求強化主責,按照“三個歸位于”(依法應由企業自主經營決策的事項歸位于企業,將延伸到子企業的管理事項原則上歸位于一級企業,將配合承擔的公共管理職能歸位于相關政府部門和單位)的要求大幅壓減審批事項。權力清單由50項壓減至18項,相應確定了18項責任清單。正在研究制定國資委內設機構調整方案,以更好地適應國企國資改革發展新要求。制定實施《內蒙古自治區國資委出資監管企業投資監督管理辦法》,為加強和規范企業投資監督提供了制度保障。
針對外派監事會工作力量薄弱、監督不到位的問題,研究制定《關于加強和改進外派監事會工作的意見(討論稿)》,加強監事會當期監督和事中監督,強化問題核查、分類處置、整改督辦,推動形成前臺發現問題、后臺核查整改的監督工作完整閉環。建立監督協調會商機制,充分發揮出資人監督、外派監事會監督、紀檢監察、巡視、審計和企業內部巡察的監督合力作用。自治區黨委政府給予大力支持,批準增設2個外派監事會、2名監事會主席,增加6名專職監事職數。
針對國有資本流動難、運營效率低的問題,加快完善授權經營體制,改組設立了國有資本運營公司,正在積極推進將部分優質國有股權劃入國資運營公司,做大企業規模,充分發揮其國資運營平臺作用;在包鋼、蒙能集團開展試點,研究制定試點方案,將包鋼改組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將蒙能集團改組為綜合性能源投資集團。
針對各項改革落實落地難的問題,堅持發揚釘釘子精神,狠抓改革舉措落地見效。嚴格落實責任,國企國資改革事項全部實行臺賬管理,今年確定的16項重點改革任務,均有明確的時間表、路線圖,逐項分解到分管領導、主管處室和相關企業,確保每一項任務有人抓、有人管。抓好試點示范,組織開展規范董事會建設、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等9項改革試點,以點帶面推動重點改革舉措落地見效。加強督查督辦,對推進包鋼脫困發展、中央企業合作懇談會簽約項目落地、布局結構調整、脫鉤改革等重點任務,分別開展了專項督查,努力消除中梗阻,打通“最后一公里”。
深化國企改革
在深化國企改革方面,內蒙古國資委全面深化各領域各環節改革,大力提升國有企業競爭實力。
針對國有經濟布局分散、優勢不突出等結構性問題,圍繞自治區“六大基地”、“七網同建七業同興”重大戰略部署,組織編制了國有經濟“十三五”布局和結構調整規劃方案,研究起草了國有企業轉型升級基金設立方案,并就組建自治區旅游集團、大數據公司、新能源集團、對外投資貿易集團進行了深入調研,已進入方案制定階段。
針對現代企業制度不夠完善的問題,全面推進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健全法人治理結構,加快落實董事會職權,80%以上區直企業完成了公司制改革,60%以上的區直企業已在集團公司層面建立了董事會。目前這項工作仍在繼續深化。
針對企業股權結構單一、活力不強的問題,制定《關于推進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實施意見》,加快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大力推動國有企業上市,47.8%的出資監管企業二級企業發展為混合所有制企業,能建集團最近在香港成功上市。華宸信托公司增資擴股方案已經自治區政府常務會議研究通過,進入全面實施階段。
針對企業社會負擔重的問題,加快推進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改革,制定政策措施,組織區屬企業開展摸底排查和成本測算,組織指導盟市做好中央企業、區屬企業辦社會職能接收工作,森工集團“兩供一業”、機場公安已完成剝離工作,部分中央企業、區屬企業與屬地政府簽訂了接收協議。
此外,今年6月份,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政府印發實施的《自治區直屬部門單位所屬企業脫鉤改革和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工作推進方案》,標志著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首批26家部門辦企業將納入國資委集中統一監管,涉及資產總額3133億元,占部門單位所屬企業資產總額的96%。(中國工業報實習記者 胡孝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