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2017年,赤峰市經濟林面積達到116萬畝,結果面積近65萬畝,2016年,實現產值24.3億元。
赤峰市經濟林主要品種有123蘋果、寒富蘋果、新蘋紅蘋果、寒紅梨、南國梨、大扁杏等。在赤峰市經濟林面積中,123蘋果25.28萬畝,寒富蘋果19.42萬畝,南國梨13.2萬畝,大扁杏27.06萬畝,黃太平5.18萬畝,寒紅梨1.1萬畝,新蘋紅蘋果1.1萬畝。
“十二五”期間,赤峰市實施了高效節水經濟林建設工程,以示范工程為重點,在建設模式、建設技術、建設規模、建設機制等方面進行了大膽實踐和探索,圍繞“水”字做文章,突出節水,全面推廣膜下滴灌、小管出流等高效節水灌溉技術和經濟林豐產栽培技術,效益顯著。“十三五”期間,在“十二五”經濟林建設基礎上,赤峰市實施了高效豐產經濟林工程,使赤峰市豐產經濟林面積達到100萬畝。按照“成流域、建園區、高標準、高效益”的工作思路,重點向基礎條件好的流域及公路沿線、村莊周邊、旅游線路等區域安排建設任務,集中建設一批體現赤峰市高效豐產經濟林建設水平的重點示范工程。2016年,赤峰市打造經濟林豐產示范園120多個,對寧城小城子鎮八素臺河流域、寧城大城子鎮雞冠山流域等15條有水源保障的流域進行整流域經濟林建設,示范效果明顯。2017年,建設豐產園120個,對寧城五化鎮驛馬吐河流域、林西十二吐鄉枕頭溝流域和林西新城子鎮海棠胡流域等15條有水源保障的流域進行整流域經濟林建設。
經過幾年的建設,赤峰市涌現出寧城縣、林西縣等一批先進典型。2016年末,寧城縣現有果樹經濟林總面積達到了17.9萬畝,盛果期面積6.5萬畝,年產水果13萬噸,年創產值6.5億元,帶動從業人員9.5萬人,全縣人均增收1000元,有2856戶、9560名貧苦人口依靠林果業實現了穩定脫貧。林西縣以“七合堂”模式為引領,發展以內蒙野果為主的高效豐產經濟林9萬畝,盛果期面積4萬畝,全部進入盛果期后,可實現年產果品14萬噸,年創產值3億元以上,農民人均增收1600元,帶動全縣5000戶、1.8萬人精準脫貧。林西七合堂村,截止2016年底,人均收入達到了2.1萬元,全村有果樹7300畝,其中有5000畝果樹進入盛果期,果品總產量1萬噸,果樹收入占農民人均收入的85.7%。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