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區春播工作基本結束,總播面積和糧播面積均超1億畝和8000萬畝的目標。總體來看,今年我區大部農區墑情較好,大部分農作物苗情較好,截至6月10日,農作物出苗11481.08萬畝,其中一二類苗占93.38%,苗情長勢與上年相當,好于常年。農情調度顯示,我區主要糧食作物播種面積呈現“三增三減”的態勢,玉米、水稻、雜糧種植面積增加,馬鈴薯、小麥、大豆面積減少。經濟作物呈現“一增一穩一減”的趨勢,糖料播種面積較上年增加,蔬菜播種面積與上年持平,油料面積較上年減少。
據悉,今年春播生產有5個特點:
一是政策及時到位,激勵效應明顯。今年春播前,全區已將國家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機購置補貼、高產創建、測土配方施肥、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等支農惠農政策和重點項目資金30多億元全部下撥,有效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二是生產條件極大改善,防災減災能力明顯增強。截至2014年,我區已建成高標準農田面積1618萬畝,今年計劃新增600萬畝。去冬今春以來,全區已累計完成農牧業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投資31.47億元,新增灌溉面積50萬畝,改善灌溉面積80萬畝,新增節水灌溉面積220萬畝。
三是動手早行動快,春耕備耕工作扎實。春耕期間,各類農資滿足了春季農業生產需求,農資價格基本保持平穩。全區累計投入春耕春播農機144.4萬臺套,確保了春播適時完成。
四是科技培訓扎實,方式不斷創新。去冬今春以來,全區各級科技人員通過“巡回大培訓”,已培訓農民320萬人次。今年春播期間,自治區農牧業廳在全區8個農業重點盟市14個旗縣鄉鎮,組織區、市、縣三級科技人員開展蹲點聯創活動,種植業系統13個小組40位自治區級科技人員基層蹲點,開展貼近農民的科技服務,幫助群眾解決農業生產中的實際問題。
五是墑情好于上年和歷年同期,利于春播。春播期間,第一場透雨及時,較上年普遍提早20天以上,墑情及時改善,十分有利于春播工作。雖然全區大部地區先后出現幾次階段性低溫天氣,局地有霜凍,對部分農區作物出苗及萌發略有不利影響,但進入播種高峰期,氣溫波動回升,確保了全區春播工作全部在適播期內完成。
來源:內蒙古新聞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