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蒙古阿拉善盟完成人工造林27.5萬畝


    時間:2015-05-29





      截至5月25日,阿拉善盟已完成人工造林任務27.5萬畝,占計劃任務的91.7%,其中:阿左旗18萬畝,阿右旗8萬畝,額濟納旗0.5萬畝,阿拉善經濟開發區0.5萬畝,騰格里經濟技術開發區0.4萬畝,烏蘭布和生態沙產業示范區0.1萬畝。為保證造林工作順利推進,阿盟林業局采取有力措施開展各項工作。

      一、準備落實到位

      一是從去年秋季開始,各級林業單位就組織技術人員對適宜造林的地塊進行實地踏查,落實了造林重點區域和地塊;二是盟林業局及時下達了《2015年全盟林業預生產計劃》通知,將春季造林綠化任務分解到各旗區,各旗區根據任務及早落實造林苗木,根據氣候條件及早開展造林工作,做到了任務目標明確,責任到位;三是為確保苗木供應,各級林業主管部門進一步加強苗木管理工作,嚴格執行“三證一簽”制度,嚴格檢疫,嚴把苗木質量關和苗木運輸關,共調運苗木3000余萬株,確保造林種苗供應。

      二、責任管理到位

      一是提高意識,落實責任,確保成效。年初,盟林業局與各旗區林業局簽訂了《林業工作目標責任狀》,使各級林業部門的責任和目標任務進一步落實,做到早準備、早行動、早彌補,保證林業生產穩步推進;二是繼續實行各級領導干部聯系點和技術人員包片負責制,在造林期間跟蹤督導、全程服務,確保每個項目、每個環節都有人抓、有人管,切實把好施工質量關;三是加強工程各環節監管,強化項目單位責任制,落實工程質量責任追究制度,確保工程質量與效益;四是在造林和管護期間,盟林業局要求各轄區林工站專業技術人員深入到蘇木、鎮現場進行造林地塊的核實及全程技術指導。同時要求各造林地必須落實管護主體,并簽訂管護協議,明確責任和義務。

      三、技術推廣到位

      一是按照適地適樹的原則,選擇適宜本地區生長的苗木進行造林綠化。充分利用鄉土樹種梭梭種植成活率高、投入低,產值高的特點,結合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梭梭-肉蓯蓉產業,95%以上灌木造林樹種為梭梭;二是配合梭梭-肉蓯蓉產業發展,在造林過程中大力推行適宜機械化造林“兩行一帶”造林模式。在造林和接種期間繼續全面推行機械打坑和注水造林技術,確保每個樹坑都達到栽植和灌水要求,以提高造林成活率和效率;三是在總結往年秋冬季造林技術經驗的基礎上,繼續加大秋冬季造林技術推廣力度。2014年秋冬季完成造林面積7萬畝,成活率達到70%以上;四是今春阿盟六是在造林中廣泛應用保水劑、抗旱劑等節水抗旱技術,切實提高了造林成活率。

      四、宣傳動員到位

      一是加大宣傳力度,在造林期間,阿盟林業局向各旗區發出了開展春季造林綠化工作的動員令,并通過報紙、電臺等新聞媒體上積極宣傳春季造林相關工作;二是4月植樹周期間,盟、旗區四大班子領導、各機關事業單位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5000余人積極參與,共完成義務植樹面積1000畝,68800株。全社會關注生態的憂患意識、改善生態的責任意識和保護生態的法律意識不斷增強,并營造出了良好的春季造林綠化氛圍。

      五、社會參與到位

      一是農牧民的造林積極性大幅度提高,成為造林主力軍。由于造林補貼資金的落實到位、梭梭肉蓯蓉產業發展使得農牧民受益得實惠,今年農牧民造林面積達到15.3萬畝,占總造林面積的55.6%;二是阿拉善SEE生態協會、阿拉善生態基金會等社會團體及阿拉善蓯蓉集團、內蒙古曼德拉生態沙產業有限公司等林業企業積極參與造林綠化,非公有制主體的參與拓寬了融資渠道,形成多主體、多層次、多形式的造林綠化格局。據統計,今年協會和企業造林面積達2.9萬畝,占總造林面積的10.5%。

    來源:阿拉善盟行政公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