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創新扶貧方式帶動增收產業


    作者:李富    時間:2015-05-26





    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創新扶貧方式,分類指導定向施策,提升扶貧的精準性。針對貧困戶識別和建檔立卡確定所有貧困對象,他們們根據其致貧原因分類施策,對有勞動能力的低保人口2930人,主要通過國家救濟政策、政策性補貼、社會捐贈等措施,保證其人均收入達到脫貧目標;對因學致貧的人,通過助學貸款、國家補助、社會捐助等措施解決他們的學費、生活費,同時對其家庭在產業發展方面予以扶持;對因病致貧的人,通過大病統籌制度和慈善捐助等措施進行扶持;對生活在因居住環境惡劣貧困農民進行移民搬遷,并通過發展產業以及勞動力轉移就業等措施,使搬遷人口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對因缺少增收產業致貧人口(包括因學、因病、因居住環境惡劣致貧人口),采取種養結合、農牧結合、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等模式,帶動貧困群眾穩定增收,使全縣重點貧困村都有1—2個增收產業,貧困戶都有自己的致富門路。

    狠抓重點項目落實,確保扶貧的有效性。他們圍繞三年完成4.8萬貧困人口的整體脫貧目標,充分發揮寧城縣農業資源和產業優勢,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幫助貧困群眾謀劃富民產業,逐步形成“村有主導產業,戶有增收項目”的扶貧工作格局。在項目落實上,由政府主導為群眾主導,通過召開村民大會或村民代表大會確定項目,將項目的選擇權、決策權、監督權、管理權全部交給群眾。圍繞扶持富民增收產業,實施“金融扶貧富民工程”,支持貧困戶發展設施農業、林果業和肉牛、生豬等養殖業,每年增發金融扶貧貸款1億元,到2017年貸款總額度達到5億元,實現所有貧困村全覆蓋。

    干部職工幫扶到戶,增強扶貧的針對性。繼續深入開展縣級領導干部、機關企事業單位聯系幫扶機制,充分發揮駐村工作隊推進貧困村各項事業發展的重要作用,配合組織部門做好各包扶單位與重點貧困村一對一結成幫扶對子,加強結對干部與貧困戶幫扶聯接,指導鎮鄉街做好對非重點貧困村貧困人口幫扶工作,使所有扶貧對象都有幫扶責任人,同時采取定點、定人、定責的辦法,做到人人肩上有責任,人人手里有任務,一包到底,不脫貧不脫鉤。

    創新扶貧工作機制,開創扶貧工作新模式。在整合涉農項目向重點貧困村傾斜、實施三到村三到戶項目的基礎上,探索建立市場化長效機制,引導各方力量幫助貧困農民參加人身意外事故、重大醫療疾病以及農牧業生產保險等長效機制,防止農民因病因災致貧返貧。借助扶貧資金助推產業發展,采取“2聯1”、“3聯2”的工作方法,即2戶貧困戶聯1戶非貧困戶或3戶貧困戶聯2戶非貧困戶,結成聯保小組進行互相擔保、利益聯結,通過結對聯保,以金融扶貧為紐帶,形成窮聯富、富帶窮、大戶帶小戶的幫扶鏈條,解決貧困戶貸款難、貸款額度小、種養技術落后等問題。“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方式實施合作互助扶貧模式,組織貧困戶以土地和農機具入股的方式加入合作社,集中資本,按照“統一標準、統一管理、統一銷售、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原則,不斷滾動發展,使貧困戶在得到土地分紅的基礎上,解放勞動力從事其他產業,進一步擴大增收渠道。借助“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引導扶貧龍頭企業建立農牧業產業基地、貧困戶成立專業扶貧合作社,通過基地、企業、合作社三方協議,形成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帶動貧困戶發展增收產業。(李富)

    來源:中國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