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內蒙古興安盟將品牌帶動戰略作為加快產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的突破口,通過培育品牌產品,突出產業引領,推動品牌升級,不僅使農畜產業品牌效益占據了全盟經濟轉型的制高點,而且還帶動了畜牧業產品、農副產品效益的不斷提升,實現了新常態下的品牌崛起。
圍繞品牌帶動戰略,興安盟行署制定了涉及名牌產品、標準創新、績效管理等層級完備的政府質量激勵體系,累計發放質量興盟獎勵資金1450萬元,調動了企業的積極性,為實現速度、質量、效益三者統一提供了有效保障。同時,興安盟行署將品牌提升融入到改革發展大局中,通過實施頂層設計,突出機制創新,逐步完善“政府推動、部門聯動、政策帶動、獎勵驅動”質量興盟工作推進體系建設,促進了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升級。
在實施農產品品牌戰略過程中,興安盟將扶持龍頭企業發展放到了重要位置。在幫助綽勒米業、二龍屯雜糧、保安沼米業等龍頭企業強化質量控制體系、不斷提升產品檔次的同時,逐漸完善原糧收購、產品加工和檢測標準,保證產品質量從源頭到終端全程受監控、可追溯。目前,興安盟從事綠色、有機食品加工企業37家,涉及糧食、油料、畜牧養殖3大類17個品種。
為推動農業品牌化建設,鞏固30萬公頃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興安盟質監部門積極幫助企業實施綠色有機食品認證。目前,全盟獲得農產品有機認證的企業由最初的4家增加到128家,其中無公害農產品68個、綠色食品17個、有機食品43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3個。
興安盟突泉縣太和鄉是谷子的發源地、中國小米之鄉。為提高其品質和知名度,當地質監局依據企業標準定期或不定期地加大產品抽樣檢測力度,積極為其申報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目前,突泉產太和小米已銷往全國29個地區,2014年銷售突破3000萬元。
興安盟扎賚特旗作為全國產量大縣,享有“塞外糧倉”的美譽。如何借助這一金字招牌進一步拉動地方經濟發展,興安盟積極想辦法、出舉措,通過政府牽線、搭橋、鋪路,以農、特、綠產品為重點,引領農民實施標準化生產,依靠品牌效應闖市場。目前,全旗涌現出新谷園生態農業、保安沼農工貿、魏佳米業等龍頭加工企業24家,綠色、有機認證企業發展到11家,獲認證有機產品26個,認證基地面積達到986.7公頃,并建立起了8.4萬公頃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
目前,興安盟綠色有機農業標準化項目共帶動116家農業產業化加工企業實現銷售收入38.18億元,同比增長15.16%;完成增加值14.24億元,同比增長13.66%;實現利潤4.49億元,同比增長40.4%,累計帶動農牧戶9.87萬戶,吸納就業人數1.63萬人。近日,興安盟又有4家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生產的北雁牌稻花香營養米、科沁萬佳牌卜留克、草原金谷牌稻花香米和雪峰牌麥芯粉,獲得“內蒙古百佳特色農畜產品”殊榮。(陳婕)
來源:中國質量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