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區2014年以來積極發揮財政資金和政策的杠桿效應,優化政府資源配置,逐步形成有利于非公有制企業轉型發展的利益導向機制。
一是突出支持方式創新。借助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基金等,通過參股和跟進投資方式,對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等非資源型產業給予支持,吸引優質創業資本和項目、技術、人才向成長型、創新型企業聚集,推進非公有制企業做大做強,發揮了“四兩撥千斤”的效應。目前,自治區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參股的兩支子基金已投資11個項目,完成投資1.76億元,實際帶動社會投資6億多元,已投項目新增2000多個就業崗位,帶動4000多種植戶與養殖戶增收,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
二是運用中小微企業“助保金”貸款引導資金,逐步建立健全財政資金引導放大機制。自治區本級財政籌集1.1億元中小微企業“助保金”貸款引導資金,鼓勵旗縣政府有競爭性地選擇合作銀行,共同建立“助保金”貸款合作機制,放大財政資金使用效應,引導金融資金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其程序為:實行“助保金”貸款方式,申請貸款企業繳納一定比例“助保金”,政府提供一定的風險補償抵押金,并以此為增信資金和手段,銀行按照風險抵押金1:10的放大倍數為企業提供貸款,支持企業發展。
來源:內蒙古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