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位于內蒙古自治區東南部,是著名的紅山文化發祥地,距離北京約500公里。渾善達克、科爾沁兩大沙地貫穿東西,沙化土地占國土總面積的22.4%。
2000年以來,作為京津遼地區的重要生態屏障,赤峰市以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等國家重點工程為依托,啟動實施區域性防沙治沙工程,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的生態建設理念,將植樹造林、防沙治沙納入各地黨政領導的年度工作實績考核內容,采取規模治理、集中治理等方式提高植樹造林、防沙治沙綜合效益。
赤峰市創新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建設機制,全面推廣“工程招投標造林”“合同制造林”“先造后補造林”等管理模式,切實提高生態建設工程質量和投資效益。在工程規劃上,改變過去規模小而散的做法,打破鄉村界限和各項工程界限,突出規模效應,降低建設成本;在組織形式上,結合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的深入開展,實現政府、企業、個人等多方參與治沙,治沙公司、造林專業隊達120多家。同時,赤峰市提出“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建設生態化”的發展思路,用產業化的思路指導植樹造林、防沙治沙,以工業化的思維調整林沙產業結構,鼓勵各地大力發展灌木飼料林基地、木本糧油原料林基地、用材林基地和林果經濟林基地,將生態建設與發展地方經濟和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提高農牧民收入有機結合起來,探索出一條沙地增綠、農牧民增收的成功之路,實現了由生態效益為主向生態優先、突出經濟效益的轉變。
在防沙治沙過程中,赤峰市始終把引進和推廣高新科技成果、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技含量貫穿生態建設的全過程。通過技術培訓進一步提高各級林業工程技術人員和造林專業隊人員的業務素質,幫助廣大農牧民掌握防沙治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研究推廣應用苗木蘸根保濕、坐水覆膜造林、坐水覆膜直播造林、開溝深植、容器苗造林等先進造林技術,切實提高造林種草成活率和保存率。
目前,赤峰市累計完成京津風沙源項目2115.95萬畝,森林覆蓋率增加到35.4%,治理區林草植被蓋度達80%以上,水土流失和風蝕沙化狀況得到有效遏制,先后榮獲全國防沙治沙先進單位、全國防沙治沙十大標兵單位、國土綠化突出貢獻單位等稱號。
來源: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網站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