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蒙古:開拓工業基地建設新局面


    來源:中國電子報   時間:2014-12-30





    內蒙古自治區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

    2012年,自治區黨委提出“8337”發展思路,圍繞能源、化工、有色裝備、綠色農畜產品加工基地建設,先后制定了十多項產業發展規劃、配套政策。此后,自治區工業基本實現轉型。2015年,自治區將努力實現全區工業經濟提質增效和持續健康發展。

    工業四大基地建設取得突破

    2012年,自治區黨委以大市場、大分工、大跨躍、高起點的視野,準確把握“三期疊”加機遇與挑戰,謀劃自治區可持續發展戰略,提出“8337”發展思路,進一步指明了自治區工業發展定位、路徑、模式、目標、舉措。圍繞能源、化工、有色裝備、綠色農畜產品加工基地建設,自治區黨委、政府先后制定了十多項產業發展規劃、配套政策,組織全區集中精力,突破大基地、大項目、大投入,攻堅克難,四大基地建設取得歷史性突破。兩年多來,國家累計審批自治區工業重特大項目40個,計劃總投資近6000億元;新開工四大基地億元以上工業項目1250個,計劃總投資1.86萬億元。這些新增項目投產后,就地轉化原煤3億多噸,累計煤炭就地轉化率將超過50%以上。這些項目2016年開始陸續投產,將在2018年前后全部形成生產能力。屆時,四大基地新投產項目將新增工業產值1.3萬億元,新增工業稅收2000億元,拉動直接就業和相關就業60多萬人,自治區煤炭產業產值占工業比重將由最高時期的46%下降到15%以下,跳出“一煤獨大”的發展格局和模式,有色、傳統化工就地加工轉化率將超過70%,全區工業基本實現轉型發展。

    煤從空中走夢想成真。近兩年,國家批準建設4條特高壓通道,輸送能力3100萬千瓦,配套的電源點及矸石電廠5000萬千瓦,打捆外送400萬千瓦風電、200萬千瓦光電。總投資1800億元,新增裝機容量相當于自治區過去65年火電裝機總量。2018年全區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3億千瓦,其中火電裝機容量超1億千瓦,可就地轉化近4億噸原煤。

    煤從燃料變原料增值無限。2012年以來陸續投產多個全球、全國第一的新型煤化工項目,即:第一套108萬噸煤直接液化裝置項目、第一套16萬噸煤間接液化裝置項目、第一條60萬噸煤制烯烴裝置項目、第一套20萬噸煤制乙二醇裝置項目、第一條40億立方米煤制天然氣項目、第一條170萬噸煤制尿素項目。2013年以來新型煤化工進入了規模化建設的新時期,國家和自治區先后批準了新建280億立方米煤制氣、300萬噸煤制烯烴、200萬噸煤制乙二醇、700萬噸煤制油、1500萬噸煤制尿素項目。上述項目3年左右投產后,自治區將成為全國乃至全球最大的現代化新型煤化工基地。

    有色金屬產業鏈競爭優勢凸顯,裝備制造業乘勢壯大。自治區有色金屬資源十分豐富,稀土、銅、鉛、鋅等蘊藏量均居全國前列。自治區充分發揮資源和能源優化組合優勢,構建了探采選、煤電冶一體化產業鏈,形成產業鏈競爭優勢,形成自治區資源就地加工轉化增值的獨特模式,循環經濟效益十分明顯,霍林河煤電鋁一體化項目,消化了1000多萬噸低熱值煤,變廢為寶。同時,微電網中吸納了20%的風電和太陽能電量,使每噸鋁節約20%的化石能源,電解鋁全部實現就地轉化。形成了20多家鋁后加工企業集聚的鋁加工產業園、產業群,比單純賣煤增值6倍,比賣原鋁增值3倍,極大增強了自治區對東部地區能源、資源密集型產業向自治區轉移、集聚吸引力。目前,通過產能置換等方式來自治區建設有色項目總規模300多萬噸,加工企業30多家,到2017年,自治區有色金屬產業鏈、產業群總產能將近1000萬噸。

    裝備制造業發揮包頭老工業基地、軍工基地優勢,全力支持一機集團、北重集團軍民結合,圍繞5萬輛重卡車輛、1萬輛鐵路車輛等主要產品,發展配套企業。鄂爾多斯市著力發展汽車制造業,汽車園區引入奇瑞、華泰兩大汽車龍頭企業,奇瑞20萬臺乘用車和30萬臺發動機項目、華泰30萬臺發動機項目投產后,基本形成了汽車配套產業園區,入駐30多戶企業。赤峰浩克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一期計劃投資20億元,建設年產4萬臺新能源汽車項目,致力于新能源汽車整車、核心零部件的研發與產業化;包頭比亞迪股份公司投資建設“新能源特種車生產基地”項目一期投資25億元,形成年產5000臺新能源特種車生產能力,搶占電動汽車市場先機。利用自治區能源、化工基地對電力、化工設備需求的巨大市場優勢,由北重、一機集團與北京京城控股機電有限責任公司、北京航天長征工程公司謀劃在包頭建設電力輔機、煤化工通用主機設備制造基地。

    綠色品牌越來越響。發揮自治區草原、土地、綠色的優勢,壯大伊利、蒙牛、小肥羊、鄂絨等大型龍頭企業,圍繞綠色品牌建設,著力拓寬加工領域,農畜產品品種迅猛增長,產值效益持續高速增長。品種從2012年的1200個增加到2014年的1350個。產值年均增長24%,利潤年均增長28%,稅收年均增長14%,總產值從2012年的3000億元增長到目前將近4000多億元,占工業增加值比重從10%提高到14%。極大帶動了農牧業產業化、規模化、現代化,帶動了農牧民增收。

    四大基地建設的同時,帶動了自治區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兩年多來,以云計算、多晶硅、藍寶石為代表的九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速超過了15%,15個新型產業園區正加速發展。

    2015年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思路

    展望2015年,全區經濟和信息化系統要緊緊圍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自治區黨委、政府各項決策部署,面對全區經濟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落實好已有管用政策舉措,努力實現全區工業經濟提質增效和持續健康發展。綜合各方因素,我們將全面完成國家下達的工業增加值能耗指標。

    (一)以深化改革增強發展動力。一是深入推進企業治亂減負工作,強力推行《涉企收費清單》、《行政權力清單》,繼續改善企業發展環境。二是集中力量辦大事,把自治區財政扶持工業的5億元資金作為產業基金的種子基金,引進跟投基金50億元,支持企業技術中心和工業強基建設,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三是深化煤電改革,繼續對煤炭實施控產穩價政策,繼續擴大電力改革范圍,力爭2015年電力多邊交易和大用戶直供電量達到450億千瓦時,工業用電量增長8%。四是著力推廣中小微企業“助保貸”。爭取自治區財政在30個旗縣(市、區)轉移支付科目中,安排3億元以上中小微企業“助保貸”專項資金。合作銀行將自治區、盟市、旗縣三級政府按1∶1∶1出資比例共建的3000萬元“助保貸”風險金放大10~15倍授信,每年低息貸款規模超100億元,2016年各旗縣實現“助保貸”全覆蓋。

    (二)以扎實工作狠抓項目建設。一是繼續執行自治區黨委、政府制定的重點項目聯系制、責任制,抓好下放審批權的事中事后監管工作。幫助項目單位協調解決大項目審批、開工建設,投產達產問題。二是加快四條特高壓電力外送通道及其配套電源點項目建設。三是抓好2015年準備開工的100個大項目前期工作,爭取在開春前完善支撐性條件,盡早審批、盡早開工。四是促進2014年新開工的1250個億元以上工業項目中的870個未竣工項目2015年竣工。五是確保2014年竣工的380個億元以上工業項目及時投產。六是把已有的18個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園區向前推進,抓好定向招商,積極探索省級區域合作園區建設模式。重點關注北京中關村巴林右旗惠民科技園區,按著循環經濟模式把油莎豆、竹柳和牡丹整條產業鏈所涉及的企業集群集聚到巴林右旗合作園區。繼續推動赤峰、烏蘭察布的京蒙合作園區和鄂爾多斯市的蘇州工業園區等跨省合作園區建設,為自治區工業經濟引進新增長點。

    (三)以創新驅動加快轉型升級。一是對電石、電解鋁、甲醇和焦炭進行產業鏈延伸,推進產業集群集聚發展,提高就地轉化率,減少初級產品輸出。二是加快稀土、裝備制造、電子信息、云計算、光伏制造、生物制藥、新能源、環保產業、核電燃料九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步伐。三是加快“兩化融合”。出臺自治區兩化深度融合實施方案,完成30家企業貫標工作。出臺自治區信息共享實施意見,初步建立自治區基礎性、共性數據庫。制定扶持電子商務發展的優惠政策,初步完成自治區畜產品追溯體系全過程閉合運行環境,爭取在農畜產品、大宗商品、社區電子商務和跨境貿易上有所突破。四是加大工業節能力度。出臺《內蒙古自治區工業循環經濟重點產業發展規劃(2015-2020)》,制定清潔生產實施計劃,推進電石、鐵合金、化工行業和燃煤工業鍋爐實施升級改造行動計劃。到2015年年底,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到52%。五是努力化解過剩產能。加快化工、有色等行業產業延伸升級步伐,通過延長產業鏈消化一批,提高標準再淘汰一批。全面完成“十二五”淘汰落后產能任務。

    (四)以改善環境加快中小企業發展。建立大、中、小企業之間的分工協作關系,催生市場主體、形成中小企業集群。制定全區中小企業工業設計、質量檢測、知識產權、信息網絡、電子商務、創業孵化、企業融資、人才培訓等八大服務體系建設規劃,著力構建普惠制服務體系。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