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下半年開始,內蒙古開始實施旨在對被列入“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名錄的蒙古族長調、呼麥、馬頭琴進行保護的“千校萬戶計劃”。與此同時,受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廳委派,今年8月至11月,內蒙古藝術研究所對“千校萬戶計劃”的實施進行檢查。
截止到11月底,內蒙古藝術研究所共派出4個工作組奔赴11個盟市的36個旗縣區開展工作,實地查看蒙古族中小學校68所、幼兒園2所、長調傳承保護基地3個。據統計,11個盟市文化局已與63個條件較成熟的單位簽訂傳承保護合作教學協議77份,資助金額達253萬元。
據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廳副廳長喬玉光介紹,“千校萬戶計劃”中的“千校”即在全區蒙古族中小學(含少量幼兒園)范圍內,對有條件開展3個項目教學的學校,暫以3年為一個階段,每項每年提供2萬元至3萬元資金,作為聘請傳承人授課、聯合辦學展演等活動的費用;“萬戶”是對在牧區生活的長調、呼麥、馬頭琴國家級或自治區級傳承人每戶每年提供2萬元的教學補貼。
來源:內蒙古新聞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