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蒙古繪就標準化工作三年藍圖


    來源:中國質量報   時間:2014-09-26





    編者按 標準化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技術基礎,是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手段。隨著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斷推進,標準化的內涵不斷深化、外延不斷擴展,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今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就對標準化工作在推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進行了精辟論述:“標準決定質量,有什么樣的標準就有什么樣的質量,只有高標準才有高質量。”還高屋建瓴地提出“三個轉變”重要指示,進一步指明標準在“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中的突出作用。

    為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精神和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進一步發揮標準化工作在“轉方式、調結構、提質增效升級”中的技術支撐作用,7月15日,《內蒙古自治區推進標準化工作三年行動計劃(2014-2016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發布實施,這對標準化工作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有效性得到進一步發揮提供了制度保障,對提升標準化發展的整體質量效益,助推內蒙古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有著重要而深遠的影響,將開啟自治區標準化工作的新篇章。

    8月5日上午,在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新聞辦召開的《內蒙古自治區推進標準化工作三年行動計劃(2014-2016年)》新聞發布會上,內蒙古質監局副巡視員高英杰介紹說:“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時代背景下,標準已成為國家治理能力提升的助推器、市場經濟運行的耦合器、政府職能轉變的容納器。標準化工作被提升到了全新的高度。發揮標準化在上述方面的技術支撐作用,要求我們不斷強化標準作用、提升標準化水平,把標準化看得更重、抓得更緊,真正發揮它在促進全面深化改革和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為了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內蒙古視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和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進一步發揮標準化工作在‘轉方式、調結構、提質增效升級’中的技術支撐作用,切實扭轉自治區標準化現狀,我們在分析研究《國務院關于改進和加強標準化工作的意見》、《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內蒙古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及各地標準化政策措施的基礎上,廣泛征求各方意見,科學編制了《行動計劃》。”

    開啟標準化工作新篇章

    《行動計劃》清晰地繪就了今后3年內蒙古自治區標準化工作藍圖。企業依據標準組織生產,可以規范生產流程,保障產品質量安全,把自主知識產權轉化為市場競爭力;農牧業生產依托標準組織種養殖,提高農畜產品質量,實現農牧民增收、農牧業增產增效;服務業實施標準化,可以增強城市綜合競爭力、擴大就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促進服務業快速健康發展;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領域依托標準化,有助于加快建設服務型政府的步伐,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保障民生、提升服務水平奠定基礎。

    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標準化工作取得了長足發展。建立了標準化法制支撐體系和部分主導產業的標準體系,建設了132個農業標準化示范區、46個服務業標準化試點和5個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綜合標準化試點,全區有983種產品獲采用國際標準認可,稀土、羊絨等重點產業的標準化工作有了較大提升。但仍存在標準體系不健全、標準水平低、科研成果不能及時轉化為標準,滯后于產業發展需求、標準數量少等問題。

    內蒙古質監局根據2013年第11次自治區政府常務會議精神,在分析研究《國務院關于改進和加強標準化工作的意見》、《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內蒙古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標準化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及各地標準化政策措施的基礎上,廣泛征求各方意見,科學編制了《行動計劃》。《行動計劃》實施后,將對提升標準化發展的整體質量效益,助推內蒙古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有著重要而深遠的影響,同時將開啟自治區標準化工作的新篇章。

    繪就標準化騰飛的藍圖

    《行動計劃》全面規劃了2014年~2016年自治區標準化工作的藍圖。到2016年底,初步構建適應內蒙古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新型工業、現代農牧業、服務業、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4大標準體系;力爭制定、修訂國家、行業和地方標準960項以上。地方標準制定、修訂數量在目前全國排名第27位的基礎上,提升到前20位;標準化試點、示范項目的數量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力爭建立3個重點工業產業集群標準化示范項目,創建15個標準化良好行為企業。每年在建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項目10個以上,在建自治區級農業標準化示范項目20個以上。每年在建國家級服務業標準化試點項目10個以上,在建自治區級服務業標準化試點項目15個以上。開展5個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綜合標準化試點項目;獲得國家質檢總局批準的地理標志產品累計達到25個,獲得農業部認證的地理標志農產品累計達到100個;建立能滿足社會需求的標準化信息服務平臺;組建一支熟悉標準化管理與技術、掌握行業發展最新動態的高素質標準化人才隊伍;全社會標準化意識明顯提高。

    《行動計劃》結合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項任務,加快現代煤化工、清潔能源利用、有色金屬深加工、裝備制造關鍵技術、蒙藥、旅游、物流、政務服務、社區服務等標準化建設工作,進一步提升工業優勢行業標準化水平,加快現代農牧業標準化進程,拓展服務業標準化領域,推進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標準化。其中,特別提出要完善稀土、羊絨制品、政務服務、消防標準體系,重點建立農畜產品精深加工標準體系,基本建立環境保護、地方藥品標準體系,初步形成清潔能源開發與利用、現代煤化工、有色金屬深加工、裝備制造關鍵技術等重要標準體系。緊緊圍繞自治區新型工業、現代農牧業、服務業、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重點領域,加強標準化研究、制定、修訂和實施,強化監督檢查和信息反饋。大力開展標準化項目建設,擴大項目的示范帶動和輻射效應,不斷提高標準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率。

    標準化助力五大基地建設

    內蒙古質監局巡視員謝紹清指出,《行動計劃》的實施是內蒙古自治區標準化工作的一個重大突破,標準化工作對于自治區經濟和社會的建設非常重要,不僅自治區及各盟市政府要重視《行動計劃》的實施,各旗及以上政府也要大力支持。2014年5月9日,內蒙古自治區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通過修訂的《內蒙古自治區科學技術進步條例》,于2014年7月1日起施行。該《條例》第十六條明確規定:“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制定激勵扶持政策,推動自主創新成果形成相關技術標準,有條件的設立技術標準專項資金,支持企業、事業單位、行業協會主導或者參與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的制定和修訂。”

    《行動計劃》是在緊緊圍繞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結合《內蒙古自治區現代煤化工生產示范基地發展規劃(2013-2020年)》、《內蒙古自治區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輸出基地發展規劃2013-2020年)》等發展規劃及五大基地建設實際的基礎上,科學制定的相關的標準化任務:

    圍繞清潔能源輸出基地建設。到2016年底,初步形成清潔能源開發與利用標準體系。重點研制煤炭清潔生產與利用,洗選加工安全保障,石油、天然氣開發與保護等標準。

    圍繞現代煤化工生產示范基地建設。到2016年底,初步形成現代煤化工標準體系。重點制定煤化工、甲醇制烯烴、煤焦油深加工等先進生產技術標準和安全管理標準。制定粉煤灰提取氧化鋁地方標準,并爭取上升為國家標準。

    圍繞有色金屬生產加工和現代裝備制造等新型產業基地建設。到2016年底,初步形成有色金屬深加工、裝備制造關鍵技術標準體系。重點研制有色金屬的探、采、選、冶、加工,高附加值的稀土鋼、鋁鎂合金等生產關鍵技術標準,開展運輸設備制造、工程機械制造、汽車制造、清潔能源設備制造、大型化工機械和煤炭采掘機械制造等關鍵技術標準的研究。

    圍繞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輸出基地建設。到2015年底,重點建立農畜產品精深加工標準體系;到2016年底,建立現代農牧業標準體系。重點研制乳、肉、絨、果蔬、糧油、薯豆等農畜產品精深加工技術、質量安全信息溯源及配套檢測方法標準,大宗農畜產品質量等級、貯藏、運輸等技術標準。加快研制高支、輕薄、功能性羊絨精紡制品以及毛絨、絲絨等多種纖維混紡、交織產品的標準。

    圍繞體現草原文化、獨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觀光、休閑度假基地建設。重點研制旅游景區與旅行社管理、旅游設施、旅游安全、旅游服務質量等標準。開展敕勒川草原文化旅游和響沙灣沙漠旅游標準化試點,制定旅游服務設施、標志、環境、管理、服務質量及評價等方面的標準。

    保障行動計劃落地有聲

    為了更好地實施《行動計劃》,自治區政府專門成立了“推進標準化工作三年行動計劃”領導小組,并對行動計劃實行目標管理責任制。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自治區質監局,自治區發改委、經信委、財政廳、農牧業廳等33個廳局為成員單位。同時,從工作機制、責任考核、政策支持、經費保障、人才隊伍、宣傳推廣等角度提出了推動標準化工作的保障措施。

    按照《行動計劃》規定,各級政府、各有關廳局要成立相應工作機構,做好相關工作的組織實施。要加大對標準化工作的經費投入,將標準化專項經費納入年度預算,逐步形成政府投入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社會投入為補充的標準化經費投入機制。鼓勵和支持社會各界多渠道籌措經費,做好各方面經費的整合,建立標準化工作經費保障機制。要制定標準化激勵政策,鼓勵和扶持企業或科研院所積極參與標準化活動,特別是標準的制定、修訂工作。要切實加快標準化人才隊伍建設,搭建人才合作引進平臺,吸納重點優勢領域的專家加入標準化專家庫,構建多渠道、多方參與的標準化培訓機制,提高標準化工作隊伍整體素質。要加大標準化工作的宣貫力度,增強社會各界的標準化意識,進而推進《行動計劃》的有效實施。

    標準化是一個戰略

    內蒙古質監局局長 張海順

    毛澤東同志曾指出:“戰略問題就是研究戰爭全局的規律的東西。”縱觀人類發展史,人從群居開始,為求生存就懂得掌握標準和標準化工作了。擊石取火,制御寒披掛,采集糧食到種植糧食等等。人類文明伴生了標準化,標準化推進了人類文明。人類文明史不等同、不限于標準化發展史,但認同標準、標準化是人類文明的產物,它關乎人類社會發展全局和規律,是人類文明和進步的推進器。

    戰國時期,秦孝公嬴渠梁看清了秦國不強即滅的大勢,勝似嘗膽臥薪、懸梁刺骨,重用衛鞅,痛心變法。衛鞅推《治秦九法》第七法為《度量衡論》,求統一和標準,是治國強秦之大策。曾幾何時,德國歷史上曾有一個時期經濟年增長中技術標準的貢獻率占1/3。日本的一項研究結果表明,如果能將本國一項新技術產品標準形成國際標準,或者通過提出修改國際標準建議,將本國的技術條件和要求反映到國際標準中去,一般能帶來300億日元的經濟效益。美國在2000年8月正式推出美國國家標準戰略,德國也于2005年1月正式發布了標準化戰略,均不外乎力圖在新一輪的國際競爭中繼續保持其技術和經濟的領先地位。

    所謂的標準通常是指為在一定的范圍內獲得最佳秩序,對活動及其結果規定共同的和重復使用的規則、原則或特性文件;標準涉及農牧業、工業和服務業全部產業鏈條,還有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領域等;而標準化則是標準制定、推行實施、監管的整個過程。當今世界,標準是構成國家核心競爭力的基本要素,是規范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技術制度,是促進產業發展、推動對外貿易及規范市場秩序、保障民生的重要措施,成為國際產業尤其是高新技術產業競爭的制高點。當前,我們國家正處在一個關鍵的發展階段,實施標準化戰略,對于調整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對于保障資源節約和生態安全,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對于應對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增強國際競爭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盡管中國的經濟總量已躍居世界第二,但遠沒有完成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的轉變,這和中國與發達國家的標準化水平差距巨大有直接關系。目前,由我國制定的國際標準僅占其總量的0.42%,全世界前100個品牌之中竟然沒有中國的一個!國際標準的失語,必然讓我們飽受“誰制定標準誰就擁有市場”的切腕之痛。習近平總書記最近指出:“標準決定質量,有什么樣的標準就有什么樣的質量,只有高標準才有高質量”,一語中的。中國經濟的提升、增效、升級,只能也必須從標準化工作這一基礎性工作抓起,否則,離開標準、標準化,追求經濟質量和效益,只能是海市蜃樓、無源之水。

    日前,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制定了《內蒙古自治區推進標準化工作三年行動計劃》,這是頂層設計、戰略定位,是當前及今后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一件大事,充分反映出內蒙古經濟社會發展的迫切需求和決策層的遠見卓識,也體現了質監部門的進取意識和職責擔當。2013年止,全區地方標準制修定數量只占全國總量的1.4%,排全國第27位。尷尬的數字和排位,同第15位的經濟總量和8337發展思路要求差距甚大,同“走進前列”的目標相差甚遠。汗顏之后當是按《行動計劃》設計的藍圖奮起實干。既然標準化是一個戰略,關系全局,當然需要各級政府、各行業乃至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全區質監系統更應首當其沖,履好職、盡好責,以堅定的信心、扎實的工作,為“三年行動計劃”任務的圓滿完成,為自治區新一輪經濟社會的跨越式發展,做出我們質監人應有的、新的、更大的貢獻!(董玉霞 劉慧云 胡彩虹 本報記者 李艷)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