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歷史,回眸往事,包鋼稀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歷經50年的風風雨雨,創業、創新、創優、厚德、高遠、奉獻,成為包鋼稀土人不渝的信念。
孜孜以求
艱難前行1927年7月3日,中瑞典西北科學考察團中的中國地質工作者丁道衡在途徑內蒙古烏蘭察布草原陰山北麓、包頭北約150公里處時,首次發現了白云鄂博礦鐵礦。
1935年,前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何作霖在北平對丁道衡采回的白云鄂博礦石進行研究,發現該礦含有兩種稀土礦物,將其分別命名為“白云礦”和“鄂博礦”。后經驗證,這兩種礦物即是氟碳鈰礦和獨居石。
然而,在那個血雨腥風、滿目瘡痍的時代,包鋼稀土的開發利用之路遙遙無期。
一唱雄雞天下白。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偉大誕生,包鋼稀土隨著包鋼大規模的建設也迎來了寶貴的黃金期。1961年,包鋼稀土的前身,即8861稀土實驗廠開工建設。8861實驗廠隸屬于當時的包頭冶金研究所即現在的包頭稀土研究院。從理論到實踐,從失敗到成功,第一代包鋼稀土人以刀耕火種般的辛勤勞動,一步步探索,一點點求證,終于實現了最初的夢想。至1970年,試驗廠已具備選礦、前處理、提取、分離等4個基本工藝流程。
截至上個世紀中期,我國的稀土事業雖然已經有了長足的進展,但稀土人始終在探索中艱難前行。稀土生產的先進技術長期被壟斷在國外少數廠商中,他們將這些技術視作高度機密。中國是稀土資源大國,卻不是稀土應用大國。而稀土串級萃取理論及其工業實踐,有力地推動了包頭乃至我國整個稀土工業的發展。上世紀70——80年代,北京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徐光憲先生多次親赴稀土三廠,結合生產實踐創建了稀土串級萃取理論及工藝,令高純度稀土產品的生產成本下降了3/4,使我國稀土萃取技術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徐光憲由此被稱作“稀土界的袁隆平”。
不懼風雨 勇立潮頭
1964年,鄧小平同志登上白云鄂博礦山考察指導工作。1978年至1986年期間,國務院副總理方毅受黨中央和國務院委托,先后7次到包頭。1986年全國稀土總產量超過美國,躍居世界第一,從此成為世界第一稀土生產國和供應國。方毅同志還為白云鄂博資源提寫了“綜合利用、大有可為”的條幅。
光陰荏苒,歲月如歌。包鋼稀土的前身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歷經了無數風雨坎坷。整整一代人,在那個非常年代里,既經受著政治變革的洗禮,也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原冶金部工業部稀土公司——中國稀土公司——包鋼稀土公司——包鋼稀土企業集團,名稱的變遷印證著老一代稀土人為中國稀土事業蓬勃發展留下的閃光足跡。
1979年7月27日,冶金部發出《關于啟用中國稀土公司印章的通知》。《通知》指出:“根據國務院領導同志的意見,將冶金部稀土公司改為中國稀土公司”,地點設在包頭。
1980年7月13日,包鋼選礦廠年產5000噸高品位稀土精礦REO60%以上浮選車間建成投產。
1982年2月,中國稀土公司劃歸包頭鋼鐵公司領導。
1983年4月,包頭鋼鐵公司決定改革中國稀土公司的管理體制,稀土公司連同3個稀土廠正式劃歸包頭鋼鐵公司。
1989年,經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包頭鋼鐵公司更名為包頭鋼鐵稀土公司,以加強包頭稀土資源的綜合利用工作。
1991年7月1日,以包頭鋼鐵稀土公司為核心企業,由包頭稀土鐵合金廠、包頭市稀土冶煉廠、包頭市火石廠、包頭磁性材料廠、光華化學工業公司,以及包頭稀土研究院等單位在自愿互利基礎上組成包頭鋼鐵稀土企業集團。
自強不息 揚帆遠航
1997年1月,經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以包頭鋼鐵公司所屬稀土三廠、選礦廠稀選車間為基礎,聯合嘉鑫有限公司香港、包鋼綜合企業集團公司,以募集方式成立內蒙古包鋼稀土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997年8月27日,內蒙古包鋼稀土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網上發行。內蒙古包鋼稀土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為我國稀土產業第一家上市公司,1997年9月24日,內蒙古包鋼稀土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即“稀土高科”股票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上市,被譽為“中華稀土第一股”,包鋼稀土從此駛入現代化公司制發展軌道。
2000年,公司與美國ECD/OBC公司合作,建設內蒙古稀奧科鎳氫動力電池公司項目,正式向貯氫材料、動力電池等深加工產品進軍。
2002年,公司與其它投資者分別組建了包頭昭和稀土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包頭瑞鑫稀土金屬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公司開始發展磁性材料產業。
2003年,公司控股了包頭華美稀土高科有限公司、淄博包鋼靈芝稀土高科有限公司,在資源控制方面邁出了重要步伐。公司通過控股包頭市京瑞新材料有限公司,開始發展熒光級氧化銪材料產業。
2004年,公司與日方投資者共同投資組建了包頭科日稀土材料有限公司。
多元化的發展促進了稀土產能的提升,先后成立的多個公司在稀土資源的控制上邁出重要步伐,稀土深加工產品的生產和應用為稀土開拓了更加廣闊的市場空間。
創新驅動 爭創一流
2008年,成功組建了內蒙古包鋼稀土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對北方稀土產品統一收購,統一銷售,營銷模式實現重大創新,初步完成了對北方地區稀土產業的整合。
2010年,包頭市稀寶博為醫療系統有限公司注冊于包頭稀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稀寶博為專業生產高端醫療影像診斷設備——永磁磁共振成像儀MRI。公司圍繞“以技術提高性能,以技術降低成本”的總體思路持續開展技術研發,在永磁磁共振各關鍵技術環節均掌握完善的自主知識產權,具有多項世界領先的核心技術。這一年公司還控股了江西信豐新利公司、全南晶環公司,參股了贛州晨光公司,進軍南方稀土產業取得突破。
2011年,公司被批準專營內蒙古地區稀土產品,2012年8月,包頭稀土產品電子交易平臺在第四屆中國包頭稀土產業國際論壇上揭牌。
包鋼稀土2011年和2012年連續被評為央視財經50指數十佳最具成長性公司,2013年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內蒙古自治區主席質量獎、納稅百強企業等稱號。包鋼稀土的行業領軍地位進一步鞏固,在資本市場保持了良好的形象。
來源: 內蒙古新聞網-《內蒙古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