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力內蒙古·問道草原】內蒙古盤活口岸資源構筑向北開放橋頭堡


    時間:2014-07-14





      二連浩特市與蒙古國扎門烏德市隔界相望,是我國對蒙古國開放的最大公路、鐵路口岸,也是實施向北開放戰略的重要支點。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提出,把我區建成我國向北開放的重要橋頭堡和充滿活力的沿邊經濟帶。在這個宏偉的發展戰略中,二連浩特無疑扮演著重要角色。6月5日,國務院批準設立二連浩特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對此,二連浩特市提出加快建設國際貿易物流、外向型加工制造和跨境文化旅游三大基地。

      從昔日的邊陲小鎮,到如今已成為中國北疆崛起的邊貿新城,二連浩特這座色彩斑斕的邊塞城市,正緊緊抓住歷史機遇,掀開了開放發展的新篇章。

      繁榮的邊疆口岸

      6月30日,記者一行驅車前往二連浩特,穿過極富標志性的恐龍造型拱門,二連浩特就近在眼前了。走在綠樹成蔭的街道上,不時會看到一輛輛掛著蒙古國牌照的越野車,這種“嘎斯”越野車,因其低廉的價格與質樸的性能,成為不少蒙古國客商進入二連浩特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

      7月1日,二連浩特口岸。來自蒙古國的商人都希巴特爾的“嘎斯”越野車上裝滿了貨物,排隊等待辦理出關手續。在他的車前面,十幾輛“嘎斯”越野車都在排隊等候出關。都希巴特爾告訴記者,中國的土豆、羊肉、生菜、莜麥菜、磚茶、塑料用品和皮革、服裝、家具等商品都深受烏蘭巴托人的歡迎,這一次,他購進了一批服裝,準備帶回去出售。在二連浩特,活躍著很多像都希巴特爾這樣的蒙古國客商,他們在二連浩特大批采購貨物,回國以后再批發出去,價廉物美的商品能讓他們賺上一大筆。

      繁榮,已經成為二連浩特口岸的一個注腳。

      4月15日正式啟動的邊民互市貿易區項目,無疑為兩國商人提供了更多的機遇。二連浩特市口岸辦副主任賽音烏力吉介紹,邊民互市貿易區計劃于年內投入使用,建設項目包括邊民互市貿易區、物流配送區、電子商務服務平臺、跨境綜合商務服務體系、中蒙口岸購物旅游服務區。他說:“貿易區投入使用后,兩國人民將在稅收、簡化程序等方面享受更多的優惠政策,會進一步完善二連口岸功能,繁榮活躍口岸商貿市場,對中蒙雙方邊境地區的交往與合作產生更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二連浩特作為我國對蒙古國開放的最大口岸,自古就是“茶葉之路”“草原絲綢之路”上最重要的交通節點。作為中國四大鐵路口岸之一,二連浩特鐵路口岸經過2004年擴容擴能改造后,貨物年吞吐能力達1000萬噸,公路口岸年過貨能力500萬噸,客運300萬人次。二連浩特口岸目前的服務功能很完善:公路口岸聯檢通道、公路口岸貨運新通道、鐵路貨運列車檢查系統、口岸電子信息平臺和世界最大換輪庫一應俱全。公路口岸每周7天通關,鐵路口岸部分業務實現了24小時通關,開辟了果蔬、糧油等產品出口的“綠色通道”。

      二連浩特外接蒙古國人口經濟集聚區、資源富集區,靠近俄羅斯東西伯利亞地區政治經濟中心,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二連浩特市宣傳部部長閆紅表示,二連浩特作為對蒙交往合作的龍頭,努力打造對蒙開放的樣板口岸,同時切實加強與俄羅斯東西伯利亞地區的交往合作,大幅提升對俄經貿合作的層次和水平,成為國家和自治區擴大對俄開放的重要支柱。以后二連浩特還要將開放的“觸角”由蒙俄延伸至歐洲國家,在更大范圍參與國際經貿合作,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北線的重要節點城市。

     打造國際物流園區

      在二連浩特市,依托鐵路口岸和公路口岸的區位優勢,物流業發展神速,目前二連浩特正積極構建區域性國際物流中心,打造這座城市最新的地標。截至目前,二連浩特市從事物流服務的各類貨運、倉儲、代理企業達90多家,現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物流園區有8個。

      7月1日,記者走進環宇出口物流園區看到,30多輛滿載貨物的大型貨車正在等候檢驗檢疫及查驗證照。二連浩特市泰高水泥廠的報檢員李雪琴此時正在為單位報檢。這一次,李雪琴報檢的車輛是10輛,辦完所有的手續只需要花費30分鐘左右。對此,李雪琴感觸頗深,她告訴記者,物流園區使用后,二連浩特檢驗檢疫局入駐園區,為了方便企業辦理手續,專門開辟了綠色通道,通關速度大大加快,為企業報檢節省了時間。

      環宇出口物流園區的副總經理趙軍介紹,物流園區于2011年7月正式投入運營,總規劃面積約55萬平方米,園區包括海關查驗區、檢驗檢疫查驗區、車輛待發區、集裝箱堆場及海關監管倉庫,海關、檢驗檢疫部門均入駐現場辦公。園區內現有停車位640個,基本能夠滿足二連浩特市目前出口貨物車輛的場地需求,做到了一車一位、有序通關。園區每天過境貨車大約在200~300輛。

      在環宇出口物流園區的正對面,便是匯通進口物流園區,一進一出兩個物流園區,為兩國進出口貿易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據二連浩特市發改委工作人員介紹,物流業是二連浩特市發展的基礎,市里長期以來都在通過改進和完善物流產業發展壯大口岸經濟。今年,二連浩特市要打造外接內聯的區域性國際物流樞紐,對內對外雙向開放,為建設國家向北開放橋頭堡和沿邊經濟帶打下扎實基礎。目前,二連浩特市正在建設3個物流園區,同時正在規劃空港國際物流園,力爭通過園區的集聚效應,進一步帶動物流業的快速發展。

      小企業創造高收入

      作為金谷源糧油有限公司的當家人,郭秀英是一個大忙人。記者在二連浩特采訪之時,郭秀英正在呼和浩特市出差。

      二連浩特市地處半戈壁地區,并不適合種植油菜籽。2007年起,金谷源糧油有限公司在蒙古國達爾罕烏拉省建立了一個面積達8萬畝的種植基地,專門種植油菜籽。除了蒙古國農產品優惠的價格,郭秀英更看重的是那里原生態的種植方式。“在那里,種植油菜籽不施化肥,不灑農藥,完全采用純天然的種植方式,這種綠色的種植方式,在國內已經相當少見。”金谷源糧油有限公司副經理小孫告訴記者。

      去年,作為二連口岸首家進口糧油加工項目——二連浩特市金谷源糧油加工項目正式投產。不含農藥殘留,不含化學制劑的金谷源菜籽油很快獲得市場認可,產品主要銷往甘肅、寧夏、山西、內蒙古等地。對于企業未來,郭秀英充滿了信心,如今,金谷源糧油有限公司正在積極著手擴大生產規模,以應對逐漸增加的訂單。讓郭秀英信心滿懷的,正是二連浩特得天獨厚的地緣優勢,以及鼓勵中小企業發展的優惠政策。

    在二連浩特市,進出口加工企業已經成為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點。為承載產業發展,二連浩特建設了一個面積18平方公里的口岸加工區,目前已有80多家企業入駐園區,初步形成以鐵礦石、木材、水泥和畜產品加工為主的產業格局。

      記者從二連浩特市政府了解到,二連浩特市正在全力推動進口資源落地加工項目。以節水、低碳、環保為前提,謀劃設計境外粗加工與境內精深加工相配套的產業鏈條,在有色金屬、石油等高附加值進口資源加工方面取得新突破,切實改變進口資源穿岸而過的局面,把二連浩特真正建成內蒙古自治區沿邊地區重要的進口資源加工基地。同時,全力推進出口產品加工。利用扎門烏德自由經濟區特殊的政策優勢,鼓勵引導出口型加工企業在二連浩特與扎門烏德“兩頭辦廠、跨境加工”,通過獲取蒙古國原產地標識進軍歐美市場,力爭在生活日用品、五金機電、新型建材等出口產品加工方面形成規模,把二連浩特真正建成自治區沿邊地區重要的出口產品加工基地。

      跨境文化游獨具魅力

      “這是我第一次來到二連浩特,來到這里才感受到國門的莊嚴與宏偉,值得一游!”國門前,正在這里合影留念的包頭游客張占生說。采訪中得知,張占生帶著一家人來二連浩特旅游,除了參觀國門與恐龍地質公園之外,他還計劃帶家人前往蒙古國進行游覽。他告訴記者,二連浩特是一個有著獨特魅力的城市,雖然城市不大,但是卻十分吸引人。

      二連浩特旅游資源原始特色突出、民族特色突出、異域風情濃郁,是旅游勝地。北鄰的俄蒙兩國地大物博,景色秀麗、民風淳樸、民俗獨特;廣袤富饒的錫林郭勒大草原是聞名遐邇的天然牧場,是成吉思汗縱橫馳騁的古戰場,是中國北方的絲綢之路;莊嚴雄偉的國門、神圣的界碑,古老的戈壁驛站構成了亮麗的邊疆風景線。跨國游、草原風情游、恐龍文化游、邊境一日游異彩紛呈,可以讓游客盡覽異域風光,樂在其中,妙不可言。

      二連浩特市提出,要建成獨具魅力的跨境文化旅游基地,做活跨境文化旅游業。該市提出“北疆之門、千年驛站、茶葉之路、恐龍故里”的文化旅游定位,加強與蒙古國、俄羅斯乃至歐洲各國的跨境旅游合作,聯合申報“茶葉之路”世界文化遺產,把二連浩特建成重要的跨境旅游集散地。加強恐龍文化、驛站文化、邊關文化等方面的特色旅游基礎建設,與蒙古國毗鄰地區合作發展以馬術競技運動為主的馬文化產業,切實加強與蒙俄有關地區在發展影視劇創作、體育競技、文化演藝等方面的合作,促進旅游與文化融合式發展,努力把二連浩特建成集多元文化為一體的邊境特色文化旅游基地。

    來源: 北方新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