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造亮麗風景線】內蒙古:發動市場引擎 持續釋放動力


    時間:2014-07-10





      【說看點】

      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內蒙古重要講話精神,落實和深化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培育具有競爭力的對外貿易市場,打造充滿活力能夠強有力拉動內需的區內市場,做到資源合理配置、充分發揮市場在經濟建設中的主導作用,是充分帶動“五大基地”建設、承接“五大基地”成果的關鍵,也是最終建成“五大基地”的至關重要的—環。

      建設“五大基地”,內蒙古具有獨特的地緣優勢與市場條件。從區位條件看,內蒙古橫跨東北、華北、西北,毗鄰八省區,與俄羅斯、蒙古國交界,邊境線長達4200多公里。獨特的區位優勢,決定了內蒙古在我國對外開放格局中的地位舉足輕重。改革開放以來,內蒙古—直把“向北開放”戰略作為發展的重要支點,與俄、蒙的經貿合作頻繁。“十—五”期間,全區累計實現外貿進出□總額381億美元,年均遞增12.3%。進入“十二五”以來,盡管全球經濟環境復雜多變,但內蒙古對外貿易總額連續兩年超過百億美元。從市場條件看,我區與俄羅斯、蒙古國均有很強的互補性,加強彼此間合作前景廣闊。同時,隨著我區資源開發速度的加快、資源利用水平的提高和經濟總量的擴張,區內企業“走出去”的愿望強烈,企業迫切需要吸收周邊國家的先進技術、優勢資源來調整產品與產業結構,開拓國際市場。而與我區毗鄰的各省區的許多企業也紛紛以內蒙古為基地,與俄、蒙開展經貿合作。我區通過取長補短優化產業結構的時代已經到來,發動市場引擎助推經濟的需求已經時不我待。如何充分激發市場活力,盡快形成市場決定作用的良性機制,改善供給,創造區內外良好的市場環境,為全區經濟的新啟航提供源源不絕的后勁和動力!本報今日特推出《打造亮麗風景線建設“五大基地”》之《市場篇》,試做分析和展望。

      【市場把脈】向市場放權 為企業松綁

      市場作為社會資源配置的“無形之手”,在市場經濟建設中地位越來越凸顯。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市場要在經濟建設中發揮主導作用。如何讓市場發揮主導作用,如何將自治區“五大基地建設”與市場進行合理接軌?記者就此采訪了我區經濟領域的專家學者,請他們為我區市場建設把脈。

      市場緊縮負效應顯現

      內蒙古自治區黨校宏觀經濟學專家安靜賾教授分析,去年至今年上半年,全國乃至世界經濟低迷,人口、資源、環境紅利減弱甚或消失,土地高成本、資源高成本、環境高成本、技術高成本昭示高成本時代的來臨,而我區自身的結構性問題仍在調整中,外需“出口紅利”衰減,內需動力仍然不足,市場緊縮帶來的負面效應正在逐步凸顯。

      以對外貿易為例,今年第一季度,我區一般貿易進出口達17.6億美元,增長21.7%。其中,邊境小額貿易進出口8億美元;保稅監管場所進出境貨物1.5億美元;加工貿易進出口0.4億美元。一季度,我區對外貿易呈現“民營企業占居主導,國有企業增長乏力,外商投資企業小幅增長”特點。民營企業進出口17.5億美元,增長12.9%,占同期我區進出口總值的61.6%;國有企業進出口6.3億美元,增長4.4%,占22.2%;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4.5億美元,增長9.8%。雖然第一季度進出口形勢較好,但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全年進出口形勢仍不樂觀,面臨的不利因素主要有:世界經濟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國家嚴格調控高耗能、高排放和產能過剩行業,大力發展低碳經濟,對內蒙古產品出口造成影響;俄羅斯和蒙古國外貿政策不穩定,變化較大,使外貿特別是邊貿進出口的不確定因素增加。

      把簡政放權作為突破口

      解放市場、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首先必須加快促改革,把簡政放權作為改革的突破口,大膽向市場放權,為企業松綁,增強企業發展動力和內在活力。安教授認為,應當建立審批事項清單制度,全面公開審批事項,接受社會監督。按照能放則放、應放盡放的原則,繼續下放和取消一批審批事項,最大限度減少政府對微觀事務的管理,激發市場主體創造活力。政府可采用負面清單的管理方式,做好政府該做的事。當好保安員,當好裁判員,當好監管員,當好指導員,當好服務員。

      抓住契機釋放市場活力

      當前,我區市場需求有約束,而自治區“五大基地”建設的全面鋪開,為釋放市場活力帶來了契機。安教授指出,應抓住時機,立足穩增長,著力調結構,加快促改革。圍繞突破瓶頸制約抓投資,圍繞調整產業結構抓投資,圍繞加強民生建設抓投資;積極擴大內需。增強居民消費能力,培育消費熱點,發展新型消費業態,拓展消費空間,營造良好消費環境;積極拓展外需。優化進出口結構,擴大優勢產品出口,增加能源、原材料以及先進技術和設備進口。加快“走出去”步伐,重點抓好境外資源開發、農牧業合作等項目;要加快發展服務業。把發展服務業作為產業結構調整的重點,推動服務業發展提速、比重提高、結構優化。

      安教授特別強調,值此經濟爬坡時期,更要著眼惠民生,樹立“越是困難時期越要關注民生”的理念。改善民生要從實際出發,既要盡力而為,又要量力而行。要堅持“守住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輿論”方針,按照“兩個同步”要求,努力實現“兩個達到”目標,努力建設富裕內蒙古。


     【市場建設進行時】

      打通“經脈”內外兼修

      行政“瘦身”活躍主體

      一年多來,在培育外貿市場上,我區認真貫徹執行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以轉變外貿發展方式為主線,以創新外貿營銷渠道、搭建新型國際商務平臺為目標,充分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優化對外貿易結構,促進對外貿易市場發展。

      “出去進來”走高端

      在突出高質量“引進來”和高層次“走出去”的外貿戰略中,著力推進進出口基地建設,擴大對外貿易規模;著力推動外貿發展方式轉變,繼續實施“科技興貿”和“以質取勝”戰略,貫徹落實國家自主創新戰略,充分利用國家扶持政策,鼓勵高新技術、機電產品出口。重點扶持呼和浩特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包頭稀土高新區等工業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大力促進電子電器、重型汽車、稀土深加工、生物制藥、有色金屬加工、專用機械等優勢產業向出口基地化、規模化發展,逐步實現低端產品向高端產品的提升,提高精深加工、高附加值產品的出口比重;著力推動邊境貿易快速發展,認真貫徹落實國家邊境貿易轉移支付資金的有關政策措施,支持邊境貿易企業加強自身能力建設,提升發展空間;積極引導服務貿易發展,積極推動重點行業服務出品,鞏固運輸、旅游和建筑勞務輸出的同時,積極推進蒙醫藥、文化藝術、蒙餐、新聞出版、教育培訓、體育等特色服務出口,重點培育通信、金融、會計、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傳媒、咨詢等高附加值服務貿易;著力擴大外資規模,科學合理有效利用外資,將利用外資與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相結合,重點鼓勵外商投資裝備制造業、節能環保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引導外資進入現代物流、金融、旅游、醫療衛生、教育培訓、生活服務等領域;著力推進口岸培優工程,加強口岸基礎設施建設,以滿洲里和二連浩特口岸為重點,加快推進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建設,以甘其毛都和策克口岸為重點,加快推進進口資源加工基地建設,以呼和浩特航空口岸為重點,加快空港物流中心建設,以包頭、巴彥淖爾、通遼為重點,加快陸港物流園區建設。

      活躍市場主體

      活躍市場經濟的根本在于活躍市場主體,市場主體數量越多,質量越高,經濟社會發展動力就越強勁,在這一思想指導下,簡政放權成為我區打造內部市場的突破口。實施工商登記制度改革是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的有效途徑,也是轉變政府職能的重要舉措。今年3月1日,我區實行了新的工商登記制度,改革包括兩方面內容,即注冊資本制度改革和前置審批制度改革。注冊資本制度改革放寬了注冊資本登記條件,過去,法律規定成立公司注冊資本要達到3萬元到500萬元甚至更高,改革后,除金融行業外,取消了最低注冊資本限制,社會上形象地稱之為“零資本”注冊。新的登記制度實施后效果非常明顯,僅半個月時間,全區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1.5萬戶,同比增長48%。前置審批制度改革的主要內容是削減資質認定項目,方便企業更快捷地進入市場,推進投資創業便利化。

      在市場管理方面,我區推出一系列新的改革措施,全力支持民生工程、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建設等類型企業發展,大力支持高新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大型流通企業、生態文化旅游產業優先發展;鼓勵先進產業發展,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有利于節能降耗、污染減排的企業,做到全程服務;指導企業實施品牌戰略,積極指導新型企業申請注冊商標。

      暢通物流“大動脈”

      物流產業是區域經濟發展的“加速器”,是打通各類市場,讓有形物資和無形物資運轉的“大動脈”。在加快物流產業發展方面,我區加強頂層設計,努力破除區域物流一體化的障礙和瓶頸,實行區域物流“無縫對接”,致力于形成多層次、多功能、運作快捷的綜合物流體系,以區域物流一體化加快區域經濟整合與協調發展,促進區域經濟的一體化。據來自內蒙古商務和口岸工作會議上的信息,今年我區將進一步完善市場流通體系,積極支持有條件的盟市爭取農產品現代流通示范城市試點,加快推進農產品冷鏈示范工程建設,以呼和浩特、包頭、烏蘭察布為主構建馬鈴薯冷鏈體系;以赤峰、通遼、呼倫貝爾、錫林郭勒、巴彥淖爾為主構建冷涼蔬菜冷鏈體系。今年還將著力引導農產品批發企業、批發市場、農貿市場改善配套設施,重點支持部分貧困旗縣改善流通基礎設施,提高綜合服務功能。

      在提升市場消費信心方面,自治區著力于積極引導合法誠信經營,堅決取締無照經營,對危害人體健康、存在重大安全隱患、威脅公共安全、破壞環境資源的無照經營行為嚴厲打擊;始終保持對傳銷的打擊力度,規范直銷,繼續完善打擊傳銷的部門執法協作機制;加強廣告市場監管,進一步開展虛假違法廣告整治;加強流通領域商品質量監管力度,完善商品質量監管機制,以群眾日常生活用品為重點,農村市場為重點監管區域,違法經營和制售假冒偽劣為主要查處行為,定期開展專項檢查;繼續擴大城鄉12315維權網絡覆蓋面,暢通消費者申訴、舉報渠道,提高消費糾紛和維權申訴快速受理、快速處理、快速反饋能力。

      【短評】穩放并舉 有道有術

      當前,國際經濟環境依然錯綜復雜,全球經濟增長仍未有明顯起色。我區乃至全國經濟運行中兩難問題明顯增多,經濟減速壓力較大。市場緊縮帶來的負能量,正在拖經濟的后腿。這充分表明,市場是經濟棋局中的關鍵一子,落對了,便全盤皆活,大局在握。當前,自治區提出“8337”發展思路,“五大基地”建設已經緊鑼密鼓地全面鋪開,在更高層次和更大量級上,助推我區經濟轉型升級,為充分釋放市場活力帶來了契機。我們應該抓住時機,下好市場這步棋。

      盤活市場,拉動經濟,應以“穩”為“道”,以“放”為“術”。要全力保持經濟在合理區間內運行,同時要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調結構為著力點,著力加快推進改革,破除束縛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激發市場活力,更好發揮市場配置資源和自我調節的作用,培育持久增長動力,增強經濟發展活力和后勁。要不斷釋放改革紅利,推動我區經濟穩中求進,讓各族群眾更多享受經濟發展的成果。

      給市場松綁成為當務之急。要更加大膽地清理和減少行政審批事項,下放審批權限,簡化審批手續,加快推進簡政放權的行政改革。放寬市場準入,放開投資領域,破除阻礙民間投資的“玻璃門”、“彈簧門”等體制障礙。降低創業門檻,強化政策扶持,培育壯大市場主體。強化政府服務職能,優化政務服務環境。這是一個揮刀割肉的過程,亦是一個自我釋放的過程。只有拋開束縛,方能大步前進。

    來源: 內蒙古新聞網-《內蒙古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