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頭稀土高新區啟動建設“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


    時間:2014-06-24





      “包頭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正式奠基,進入建設階段,標志著包頭國家稀土高新區在研發基地建設、高新技術產業項目落地上取得了新突破。包頭國家稀土高新區黨工委書記韓建民介紹說,建設“包頭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是包頭國家稀土高新區貫徹落實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按照包頭市委、市政府對稀土高新區“高”、“新”、“特”、“快”的發展要求和包頭市“東鋁西鋼南高北裝”的總體發展布局的需要。

      “包頭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的建設定位,是承接國家科技研發與成果轉化基地,自治區戰略性新興產業高地,自治區創新要素集聚、展示和交易中心,連接東西部地區創新合作的互動平臺。

      韓建民說,產業基地規劃的發展目標,是經過3年左右的努力,集聚一批高端人才,打造一批重大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平臺,培育一批行業領先的創新企業,預計2017年實現產值168億元,稅收17億元,形成兩個以上國內一流的高新技術產業集群。

      記者了解到,“包頭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分A、B兩個區域,A區規劃用地1000余畝,B規劃用地3700畝。其中,A區先行啟動,預計總投資額在100億元以上,力爭引進15家以上研發機構、實施30個以上高新技術產業項目,建成后將形成“一個平臺、一個中心、三個基地”的產業發展格局,即綜合配套服務平臺、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科技研發基地,科技成果轉化中試基地和高科技項目產業化基地。

      韓建民說,基地建設啟動后,將分啟動建設、全面建設、完善提高三個階段實施。其中2014年主要完成基地的規劃設計,開工建設標準廠房和創新大廈,推動研發機構和產業項目落地,是啟動建設階段;2015年到2016年是全面建設階段;2017年進入完善提高階段。

      記者了解到,“包頭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雖然剛剛啟動建設,但是對科技研發、產業項目和人才等要素的集聚效應,已經明顯顯現。目前,中科院海西研究院產業化基地、中科院科技產業園、中科院理化所產業化基地、中關村科技成果產業化基地、清華科技園啟迪之星產業化、中國人民大學稀土高新區文化創意產業化基地、北京科技大學稀土高新區產業化基地等13個科技研發項目,年產6000噸高性能釹鐵硼毛坯生產項目、新型稀土復合型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催化劑研制建設項目、5000噸高性能稀土拋光粉加工生產線項目、新型稀土復合材料礦用汽車剎車片項目、4英寸高純氧化鋁晶體項目、中網科技云計算數據中心項目等42個“高新特快好”產業項目,已經落戶基地。

      韓建民介紹說,為了讓落戶科研和產業項目發展好,“包頭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在建設過程中,將創新體制機制,實行全新的運作機制、服務機制和管理機制。

      在運作機制上,實行企業“拎包入住”,即由政府國有公司一次性購地,統一為企業量身定制多層廠房,統一建設集研發、中試、辦公及生活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配套服務平臺,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大幅降低項目建設成本,項目的投產周期有望縮短2到3年,土地利用率和產出率預計比過去提高5倍以上。

      此外,在服務機制上,建立高端人才柔性引進機制,實施“抱孩子”計劃,加速科研成果轉化、產業化。建立中試基地,大幅降低單個項目的中試成本,打通科技成果由中試到產業化的最后一公里;組建科技金融服務公司,構建“科技+金融”驅動發展模式,建立集展示、交易、共享、服務、交流于一體的自治區級科技大市場,打造“永不落幕的科技成果交易會”,使產業基地成為企業的“成長搖籃”。

      在管理機制上,堅持企業“有為有位”。在建設前期,成立由黨工委、管委會主要領導牽頭的基地工作推進組,舉高新區之力為企業入住“精裝修”。條件成熟后,組建高科技產業發展公司,切實提高基地整體的運營效率,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管理模式,建立入住企業動態管理機制,實現企業優勝劣汰,有為有位。

    來源: 新華網內蒙古頻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