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赤峰市紅山區按照“一區多園”的發展戰略構想,啟動建設紅山農畜產品加工產業園區。園區地處山坡和丘陵地帶,地形起伏,杏林滿坡,自然風光優美,建設綠色農畜產品加工生態型園區條件得天獨厚。在逐步發展中,紅山農畜產品加工產業園區的發展思路漸趨明晰———樹起綠色、高新、精深、專業的“招牌”,致力打造專業、高品質的綠色、低耗能、無污染農畜產品加工基地。
2013年,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提出要把內蒙古建成綠色農畜產品加工和輸出基地,這一全局性戰略讓這個園區的定位再次定格——
【鏡頭一】高、新、大
4月15日,一走進紅山農畜產品加工產業園區,就被管委會辦公樓旁邊一幢高樓上懸掛著的“國家級示范企業大中高科技飼料”和“國家級星火計劃項目”兩塊牌匾吸引了。
“這是赤峰市大中高科技飼料有限公司,它是內蒙古農牧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也是全區生產能力最大的飼料加工企業,年產微生物環保型飼料30萬噸。”園區辦經濟發展室主任趙黎明介紹。
“咦,怎么看不見工人呢?”面對記者的疑問,公司總經理劉秀偉滿臉自豪:“公司生產線38道工序全部實現自動化,只需4人負責打包生產線,1人負責中控室操作電腦,1個人負責維修設備。你別看人少,但效率高,一天能生產飼料600多噸呢!”
說起企業的“蝶變”,劉秀偉滔滔不絕:“這樣的高度自動化是公司經過3次搬家、6次轉型升級才實現的。”
2002年,劉秀偉開始籌建飼料廠。“剛創業時,廠房是租的,沒有辦公室,招聘員工只能站著面試,真是‘頭上無片瓦,腳下無寸土’,發展真難啊!”劉秀偉回憶到。
白手起家的劉秀偉,帶著企業發展2年,就蓋起了屬于自己的廠房。2009年,大中科技公司再次搬家,成為紅山農畜產品加工產業園區的第一家入駐企業。“這次搬家,公司發展實現了量和質的同步飛躍。搬到園區后,公司占地面積由原來的3畝地增加到20畝,所有的生產設備進行了第5次更新。”劉秀偉說。
2013年,公司又投資200萬元改進生產設備,再一次向“高新”邁進。
“所謂‘高’,就是科技含量高的無人可比;‘新’就是要擁有最新的發明創造。”劉秀偉正是以不斷轉型升級的行動推動企業走向更高的發展境界。目前,大中科技公司擁有的自主知識產權的秸稈生物降解技術,已達到行業領先水平,技術工藝獲得12項國家專利。2013年,年產30萬噸微生物平衡蛋白飼料技術應用與示范項目,被評為國家級星火計劃項目。
“這一項目的推廣前景巨大。秸稈生物降解技術就是利用型芯秸稈生產新型微生物飼料,從而變廢為寶,發展循環經濟,緩解糧食供應緊張,保持生態平衡。如果把赤峰市農作物秸稈的30%用于微生物飼料生產,相當于一年節省糧食360萬噸、耕地面積增加約370萬畝,直接增加農民收入40億元。這對赤峰市發展綠色畜牧業有著強有力的推動作用。所以,下一步我們計劃投資4000萬元,建一條年產微生物飼料50萬噸的生產線,進一步把這個項目做大做強。”劉秀偉說著手一揮,那對發展的信心和決心深深地感染著在場人的心。
【鏡頭二】精、深、全
“進入園區,我們就是要轉型發展,以空間來換取時間和效率。”在內蒙古佟陽阡禾食品有限公司大門口,剛見到公司總經理李彥明,他就來了一個開門見山。
2006年,佟陽阡禾食品公司在紅山工業園區成立,占地10畝,主打業務是雜糧分包出品。“當時設備老化,只能做傳統的雜糧篩選。”李彥明說。
2013年6月,佟陽阡禾食品公司入駐紅山農畜產品加工產業園區,投資6000萬元的一期工程迅速展開,到去年12月底,精選系列生產線已建成投產,到春節前已加工生產1000多噸雜糧,今年預計產量能達到1萬噸。
“5月份,石磨系列生產線、油籽系列生產線也將正式投產。”李彥明說。在新建的廠房內,記者看到,農村古老的石磨在這里真實再現,不同的是石磨的動力已由原來的人力改進為電動。那些大大的、圓圓的、厚厚的石磨盤一個挨著一個,靜靜地佇立著,讓人瞬間感覺到時空的縮短。
“我要做綠色食品加工,就要走石磨系列的精加工線路。”李彥明目標明確。
佟陽阡禾食品公司的轉型升級不僅僅體現在加工方式上,更體現在從原料到銷售的全產業鏈上。
在原料生產上,李彥明去年在松山區流轉了1萬畝土地,進行豆類、玉米等雜糧種植。“為了達到有機標準,我們請了專業的認證機構———五州恒通認證有限公司對土壤、水、空氣、選種、種植、收割等作物生長全過程進行監測。”
在銷售模式上,由傳統外貿升級到電商、直營進社區與出口3種模式并行。”我們是赤峰市雜糧加工企業首家使用直營模式銷售的企業,目前正在進社區鋪點,而電商銷售3月份已經正式啟動。“李彥明說,“我就是要做從田間到餐桌的綠色有機食品全產業鏈。”
【檔案】
紅山農畜產品加工產業園區規劃總面積41平方公里。一期建設占地500畝,2009年4月啟動;二期規劃占地4000畝,2012年開工建設。園區目前入駐企業42家,25家企業投產,17家企業在建。投資超億元的企業4家,超5000萬的企業5家。三期規劃占地5000畝,前期實施1500畝,2014年啟動建設,建成后預計可安排30家企業入駐。
【遠景】
到“十二五”末,紅山農畜產品加工產業園區預計完成建設面積5平方公里,引進企業100家,初步建成布局合理、配套完善、功能齊備、環境優美、管理先進、層次較高的自治區最具特色、最具活力的現代化專業產業園區之一,使之成為赤峰經濟新的經濟增長點,成為中小企業的服務平臺,成為國家綠色農畜產品加工產業基地。
來源: 內蒙古新聞網-《內蒙古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