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蒙古:轉型升級 煤炭“變臉” 清潔能源成主打


    時間:2014-03-11





      三月的內蒙古,乍暖還寒,煤制油、煤制烯烴、煤制天然氣等—批大型煤化工項目加緊推進、建設、生產。作為產煤大區,內蒙古正迎來國際國內對清潔能源需求穩定增長、國內石化產品出現結構性短缺、國家優化調整煤炭利用方式和產業布局的良好發展機遇。

      立足于提高煤炭區內轉化比重和清潔利用水平,內蒙古按照“8337”發展思路,朝著建成保障首都、服務華北、面向全國的清潔能源輸出基地,全國重要的現代煤化工生產示范基地的目標,推動煤炭轉型升級,力爭打破“—煤獨大”的局面。

      高起點建設 創新驅動產業化示范

      走進位于包頭市九原工業開發區的神華包頭煤制油公司,從原煤到甲醇再到烯烴,神奇般的制作流程讓人驚嘆。作為世界首套特大型煤基甲醇烯烴工業化示范工程,神華包頭煤制烯烴項目自建設以來就受到國內外廣泛關注。

      內蒙古煤炭資源豐富,水煤資源組合條件和產業基礎較好。煤種齊全,西部鄂爾多斯區域的煤質適用于各種煤氣化技術,東部呼倫貝爾市、通遼市、錫林郭勒盟褐煤含水量高,適合就地轉化加工。2013年煤炭產能8.9億噸,產量達到10億噸以上,在保障國家煤炭外調需求前提下,有條件發展現代煤化工。

      企業是實施煤化工項目的主體,內蒙古引進了中煤、神華、大唐、久泰等一批大型企業,培育了伊泰、博源、億利、慶華等一批本土龍頭企業。“十一五”以來,內蒙古充分發揮資源優勢,規劃建設了一批現代煤化工項目,國家煤制油、煤制烯烴、煤制二甲醚、煤制甲烷氣、煤制乙二醇等新型煤化工五大示范工程的全國首套裝置均在內蒙古建設,煤化工發展走在了全國前列。

      科技創新是現代煤化工發展的強大引擎。

      神華年產100萬噸煤制油示范項目吸引了世界目光,其成功運營,使我國成為世界上唯一掌握百萬噸級煤直接液化核心技術的國家。神華鄂爾多斯煤制油分公司總經理張傳江介紹說,神華煤直接液化成套技術具有完整的自主知識產權,包括高效合成催化劑技術、神華煤直接液化工藝、神華煤直接液化污水處理工藝、反應器等大型裝備及內構件制造技術。

      伊泰年產16萬噸煤制油項目是我國“十一五”煤化工示范項目中首個達產的項目,也是國內煤炭間接液化完全自主技術產業化的第一條生產線,已經實現滿負荷穩定運行。內蒙古伊泰煤制油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齊亞平告訴記者,自治區發改委委托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組織專家院士對項目進行性能考核,得出的綜合評價是:該項目工藝成套技術已在滿負荷平穩運行條件下獲得了有代表性的工程技術數據,對推進我國煤炭間接液化項目的產業化奠定了較堅實的技術基礎。

      烯烴是國民經濟重要的基礎原料,在工業發展中有著重要的作用。然而,烯烴最常用的工業合成途徑源于石油的裂解,我國又是缺油的國家,烯烴生產能力有限。神華包頭煤制烯烴項目是國家煤制烯烴示范工程,神華包頭煤化工分公司總經理武興彬自豪地說:“我們開辟了一條以煤為原料生產烯烴、聚烯烴的新型煤化工技術路線,甲醇制烯烴核心裝置采用了中國自主知識產權DMTO甲醇制低碳烯烴工藝技術,奠定了我國在煤制烯烴工業化領域的國際領先地位。”

      與以石油為原料的傳統工藝相比,煤制乙二醇技術具有工藝流程短、能耗低、成本低、節約石油資源等各種優勢,符合國家政策導向和能源戰略,對于缺油少氣、煤炭資源相對豐富的中國,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通遼金煤化工有限公司掌握了全球首創的“煤制乙二醇技術”及其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并率先實現了工業化應用。已建成一套年產20萬噸乙二醇聯產10萬噸草酸生產裝置,是我國煤化工五大重點示范工程之一。

      內蒙古已建起兩個國家級現代煤化工工程中心,形成了100多項現代煤化工專利技術,其中煤制油就有10多項技術屬世界一流。

      重低碳環保 循環高效助節能減排

      在發展現代煤化工的同時,一個無法回避的現實擺在面前:煤化工水資源消耗較高,污染物排放較多,對生態環境影響較大。而隨著我國“兩型”社會建設步伐加快,對節能減排要求不斷提高,現代煤化工發展資源環境約束也隨之增強。

      在此形勢下,內蒙古根據國家現代煤化工產業政策要求和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堅持一體化、循環化、集約化和高效率、低排放、長產業鏈、高附加值的發展路徑。

      煤制甲醇是一種環保燃料,甲醇、二甲醚代用燃料的環保性能要優于汽油等清潔燃料,對于改善大氣污染作用重大。與此同時,甲醇作為汽油添加劑、車用燃料和未來醇醚燃料,對于彌補國內石油供需缺口具有現實意義。久泰能源內蒙古有限公司年產100萬噸甲醇、10萬噸二甲醚項目,是全球煤制甲醇單套規模最大的裝置。公司董事長張書濤介紹說:“我們洗滌冷卻合成氣用水較其他技術減少了15%;所采用的合成氣凈化技術凈化脫硫效率高,能耗較其他技術低10%。”

      為進一步降低水耗,同時為公司下一步在濃水回收利用方面積累技術經驗,久泰能源內蒙古有限公司還建設了目前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最大的一套濃鹽水回用裝置,濃鹽水處理能力為每小時400立方米。采用該裝置,久泰公司污水整體回收率達到70%以上。

      增設油水分離設施、回用水裝置改造、增加在線排放監測儀表……走進神華包頭煤制烯烴項目現場,這里采用的先進節能減排技術令人驚嘆。該項目自2011年投入商業化運行以來,已實施了128個以節能降耗為目標的技術改造項目,在國內化工企業中首家通過能源體系認證。通過對熱電中心省煤器改造,使鍋爐的熱效率提高2%左右,鍋爐平均產汽煤耗降低10%,年可增加發電量4.8億千瓦時以上。

      金煤化工推動廢水、廢氣、廢渣的治理和綜合利用,不斷加大環保治污的投入力度。圍繞污水處理公司先后建立三座污水處理站,其中,僅恩德爐污水處理站公司就專門投入了6000多萬元,采用了國家環保總局推廣的國內最先進的污水“零排放”技術。對于生產中產生的廢氣,金煤化工沒有簡單地走直接燃燒排放的老路,而是用廢氣取代煤,把廢氣集中起來當作燃料進行再利用,減排效果明顯。

      伊泰年產16萬噸煤制油項目在運行過程中始終堅持節能減排。據齊亞平介紹,項目對煤運輸、堆存過程中產生的煤塵和氣化、凈化合成工序產生的工藝廢氣進行處理后,排放濃度均符合《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二級標準要求;氣化黑水、凈化廢水和生活污水經公司污水處理系統處理后全部循環利用,公司投資2200萬元建設的中水回用技改項目預計于今年5月建成投用。

      在推動現代煤化工發展的同時,內蒙古嚴格控制傳統煤化工總量,進一步淘汰落后產能,加快技術進步和升級換代,提高了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到目前為止,全區已形成甲醇生產能力747萬噸,煤制油生產能力142萬噸,煤制烯烴生產能力106萬噸,煤制乙二醇生產能力20萬噸,煤制天然氣生產能力13.3萬噸。

      促就地轉化 清潔利用保能源安全

      隨著國際國內對清潔能源需求穩定增長,對煤炭就地轉化提出了更高要求,也為內蒙古現代煤化工發展提供了機遇。

      自治區發改委能源開發局副局長趙鋼說,我國石油資源不足,煤炭資源相對豐富,加快煤炭資源高效清潔利用是保障我國能源安全的重要選擇。與此同時,國家出臺了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及相關細則,明確要求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城市群大幅消減煤炭消費量,這為內蒙古建設清潔能源輸出基地、加快清潔能源輸出提供了有利機遇和市場空間。

      如何發揮內蒙古優勢,做好煤炭轉化這篇文章,歷史性地擺在面前。

      “十五”以來,我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發展迅速,多數產品產能產量快速增加,部分產品供應已由“總量短缺”轉變為“結構性短缺”。為治理霧霾污染,北京及周邊地區將加快供熱燃煤鍋爐改造,逐步改造或轉移燃煤電廠,天然氣需求量大幅增長,供需矛盾將更加突出。東北三省、京津冀、湖北、湖南等省市與內蒙古已簽訂煤制天然氣協議,規模達300億立方米。

      與此同時,國家優化調整煤炭利用方式和產業布局,現代煤化工示范工程已全面展開。《內蒙古自治區現代煤化工生產示范基地發展規劃》指出,“十二五”期間,國家對煤炭凈調出地區,按照科學規劃、有序發展、總量控制的要求,積極推進以煤制油、煤制氣、煤制烯烴、煤基多聯產、煤油氣資源綜合利用等為主要方向的大規模工程示范,突破技術瓶頸,解決工程化難題,探索現代煤化工發展路線,優化煤炭利用方式和能源結構。

      面對新形勢,內蒙古開始了切實有效的行動。一方面,嚴格控制煤炭產能和原煤外運量過快增長,集中建設大型清潔煤炭生產基地,加快調整煤炭供給結構;另一方面,推進煤炭高效清潔生產,開發建設與發電、煤制燃料等轉化項目相配套的煤礦,提高區內煤炭轉化清潔能源產品的比重,帶動煤炭發展方式轉變,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推進現代煤化工生產示范。在煤甲醇制油方面,加快神華煤制油示范項目二、三線建設,在伊泰年產16萬噸煤制油裝置基礎上實現百萬噸級裝置產業化,在蒙西、蒙東分別建設百萬噸級甲醇制汽油示范項目。在煤制天然氣方面,加快大唐克旗年產40億立方米、匯能年產16億立方米煤制天然氣示范項目建設。在煤甲醇制烯烴方面,推進神華包頭和大唐多倫煤制烯烴示范項目擴能改造,提高項目整體能效。在煤制乙二醇方面,加快通遼年產20萬噸煤制乙二醇示范項目技術經濟評價,推進二期擴能改造示范工程建設。在煤制芳烴方面,積極跟蹤清華大學等研究單位的煤制芳烴甲醇制芳烴技術進展,在蒙東、蒙西適時開展煤制芳烴甲醇制芳烴產業化示范項目建設。在低階煤提質方面,根據內蒙古東部褐煤儲量大的特點開展褐煤干燥、熱解、成型技術基礎研究,配套建設單系列百萬噸級低階煤提質示范工程,推進褐煤高效開發利用。

      加快推進傳統煤化工升級改造。以技術升級換代、節能減排、資源綜合利用為重點,加快甲醇、化肥、電石等傳統煤化工升級改造步伐,減少能源、資源消耗,降低環境污染。

      構建現代煤化工循環產業體系。優化資源利用方式,采用節水、節能、廢棄物綜合利用先進技術,構建上下游有序銜接、資源利用效率最大化的循環產業體系,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協調統一。

      習近平總書記在內蒙古考察時指出,著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轉方式同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相結合、同延長資源型產業鏈相結合、同創新驅動發展相結合、同節能減排相結合、同改革開放相結合,努力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取得新進展。內蒙古將立足煤炭就地轉化,努力提高煤炭清潔利用水平,推動煤化工再上新臺階,輸出更多清潔能源!


      評論:從黑燃料到綠能源

      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進入中速增長階段,經濟總體上放緩將降低對能源等上游產品的需求。據中國煤炭協會預測,今后幾年全國煤炭需求將保持3%—4%的低速增長,這將對內蒙古這樣一個以煤炭等上游產業為主導的地區產生較大影響。

      長期以來,我國對煤炭的使用方式過于簡單粗放,煤炭僅僅被當成一種黑色燃料。把煤當作燃料直接燃燒,煤中所含的高品質組分被當作低品質燃料燒掉,造成了資源的嚴重浪費;同時煤中大量的污染物被稀釋排放到煙氣中,造成了污染物排放控制的壓力。但事實上,煤炭更是一種可以被完全利用的資源,在煤炭轉型的過程中,發展現代煤化工已然成為共識。依托煤而不依賴煤,積極發展新型的煤炭循環經濟產業鏈,最大限度利用好煤炭資源,把煤炭從單純的黑色燃料升級為綠色能源。

      簡單地賣煤很不劃算。有人算過一筆賬:鄂爾多斯一噸煤360元拉到秦皇島能賣660元,其中運費就得300元,相當于用高檔能源拉運低級資源。而煤炭資源就地轉化效益顯著,其中,煤制甲醇可增值約4倍,煤制油可增值8至12倍;煤炭深加工循環經濟產業鏈,平均比單純輸出煤和電增值6至10倍,帶動相關產業就業的乘數效應更大。

      內蒙古因為依靠地下豐富的煤炭資源,近年來經濟飛速增長。如今,內蒙古正在努力提高煤炭的附加值,促進傳統煤炭產業的轉型升級,改變“一煤獨大”的局面。而隨著國家出臺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及相關細則,明確要求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城市群大幅消減煤炭消費量,這為內蒙古輸出清潔能源提供了有利機遇和市場空間。

      目前,內蒙古煤炭就地轉化比例還較低,煤炭深加工潛力巨大。發展現代煤化工,有利于緩解國內石油資源短缺矛盾,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有利于優化煤炭利用方式,提高煤炭轉化效率;有利于優化產業布局,促進產業集中集聚集約發展;有利于改變自治區“一煤獨大”的產業格局,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有利于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促進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繁榮穩定。

      內蒙古煤化工項目布局較為分散,產業層次較低,產業融合度有待提高。多數盟市都布局了煤化工項目,產業集中度低,導致資源消耗較高,環境污染較大,與一體化、循環化、園區化、集約化的現代煤化工發展要求不相適應。煤化工產業以傳統煤化工為主,現代煤化工所占比重較低,同時產業延伸加工不足,后加工技術和應用開發滯后,競爭優勢不明顯。煤化工與電力、煤炭、冶金、裝備等關聯產業融合度不高,資源、能源循環利用程度低,資源綜合利用水平有待提高。

      內蒙古煤化工發展,要堅持一體化、循環化、集約化和高效率、低排放、長產業鏈、高附加值的原則,嚴格控制傳統煤化工總量,進一步淘汰落后產能,加快技術進步和升級換代,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積極承接現代煤化工前沿技術,開發和儲備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先進煤化工技術,建成一批優質示范工程,使煤化工技術水平大幅提升,能源轉化效率進一步提高,對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大幅度降低。

      由黑色燃料到綠色能源的轉變,將為內蒙古調結構、轉方式帶來一片新天地!

    來源: 內蒙古新聞網-《內蒙古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