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37”熱點】滿洲里: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


    時間:2014-03-05





    隨著“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這一全新理念的提出,沿線各省紛紛躍躍欲試,希望能參與到“一帶一路”規劃中。目前,國家層面的有關“一帶一路”具體方向、具體規劃尚未出臺,但各省積極爭取,陸續開始研究本地落實絲綢之路經濟帶規劃細則。在今年各省召開的“兩會”上,“一帶一路”更是成為各省代表、委員們討論焦點和出現頻次頗高的關鍵詞。

      我區也不例外,正緊抓這一戰略機遇,依托資源優勢、區位優勢,積極主動“入局”。

      “口岸過貨量完成3006萬噸”、“口岸進出境人員達到181萬人次”、“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達到25849元”……二月邊城,乍暖還寒,可這些燙手的數字,卻點燃了滿洲里人謀求更大發展的激情與夢想。

      全力推進國家級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深入破題,圍繞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打造“一堡一帶”龍頭,滿洲里市在經歷了國際金融危機的“陣痛”后,變思路、調結構、優環境,上演著“王者歸來”的精彩大戲。而在這所有努力之中,加速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成為滿洲里增強實力、拓展影響力、提高輻射力的題中之意和必然選擇。

      入局:扮演亞歐大陸經濟帶“橋頭堡”

      作為中國第一大陸路口岸,滿洲里近幾年來卻經歷了一場“危機”。

      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滿洲里口岸年進出境人次較高峰時期減少了60萬人次。與此同時,2012年,俄羅斯原油進口通道由陸路改為管道,一下子讓滿洲里口岸形成了890萬噸的運量缺口。

      嚴峻的形勢,倒逼滿洲里尋求新的發展路徑。全力以赴保總量、增品類、提貨值,優環境,聚人氣,實現了進出口貨物、口岸進出境人員的雙增。

      “危機”雖然暫時過去,但思考卻一直留在滿洲里市決策者們的心頭。滿洲里要怎么做,才能更好地抵御風險的沖擊?才能在沿邊口岸永立潮頭?

      2013年9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出訪中亞四國時,提出了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構想。萬里之外的滿洲里,頓時豁然開朗——依托滿洲里對外開放的區位優勢、交通優勢和多年積累的對外合作優勢,主動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是天時、地利、人和的選擇。

      隨后,國內經濟界、理論界對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簡稱“一帶一路”展開了熱議,相關地方政府紛紛跟進,在各地躁動之下,有關誰是“橋頭堡”、誰是“起點”之爭,不絕于耳。此前,有專家表示,絲綢之路經濟帶主要以新亞歐大陸橋沿線地區為主,顯然,新的評價標準不僅是看有沒有古絲綢之路淵源,只要處于國家研究確定的思路通道范圍而且有戰略影響力的區域,都可以納入。


      破局:打造亞歐國際聯運“新通道”

      2013年10月3日,首列“蘇滿歐”鐵路集裝箱專列抵達滿洲里市,該市口岸聯檢聯運部門密切協作,僅用3小時便完成所有通關手續,順利出境。首列“蘇滿歐”經過14天的旅程,順利抵達目的地波蘭華沙。“蘇滿歐”專列的正式開通,使這條新的國際聯運通道成了中國當前運行速度最快、運輸價格最低、通關服務最優的歐亞貨運大通道。借助“蘇滿歐”這條新的物流通道,蘇州周邊生產的大量電子產品經滿洲里口岸直達歐洲。

      “蘇滿歐”專列的開通對多元化滿洲里口岸進出口商品種類、增加進出境貿易值、貨運量具有重要作用;同時,它也建立起滿洲里承接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加工貿易產業轉移的橋梁,將更好地促進這個中國經濟最發達地區優勢產業項目落戶滿洲里綜保區,使得滿洲里口岸在當前國家陸路口岸通道發展中贏得先機,搶占制高點,更廣地輻射帶動全國各地貨物出口歐洲,拓展延伸口岸出口加工功能,使滿洲里口岸作為自治區向北開放橋頭堡的作用將更加明顯。

      然而,這些僅僅是滿洲里加快建設“一堡一帶”步伐中的一個縮影。目前,該市正以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建設為抓手,全力爭取開通“鄭滿歐”、“廣滿歐”專列。在2013年12月12日,鄭州市政府主辦的“絲綢之路經濟帶”中歐物流通道建設國際交流會上,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中歐物流通道建設之一的“鄭滿歐”貨運專列引起了與會各方的高度重視,認為開通“鄭滿歐”集裝箱專列,將會進一步暢通亞歐經濟大動脈,帶動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繁榮。

      滿洲里積極運作將“蘇滿歐”、“鄭滿歐”、“廣滿歐”三條國際聯運新通道上升到自治區發展戰略,爭取自治區與江蘇、河南、廣東等省份聯手,取得海關總署、國家鐵路總公司等部委的支持,推動“蘇滿歐”等國際聯運鐵路通道上升為國家戰略,培育成與“絲綢之路經濟帶”相呼應的草原絲綢之路大通道,輻射帶動長三角、珠三角和內地高附加值產品出口,形成橫貫東西、聯結南北的跨境經濟走廊。

      與此同時,已經建設完成或正在建設之中的國際公路物流中心、綜合保稅區、國際物流綜合體和廠商跨國貿易通道等項目,也都進一步拉近了滿洲里與這條“絲綢之路經濟帶”的距離。

     布局:謀劃絲綢之路經濟帶“節點城”

      “來滿洲里參觀考察的人更多了;來滿洲里尋求合作的大企業更多了;來滿洲里接觸的國際知名企業更多了。”滿洲里市委書記王偉用三個“更多”描述了該市在開展“優環境、聚人氣、促發展”活動后的變化。滿洲里不斷加快對外開放步伐,彰顯城市特色,改善人居環境,積極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推動城市綜合實力實現大提升。

      為了優化環境,滿洲里堅決清理口岸不合理收費,暢通投訴渠道和機制,打擊強買強賣、哄抬物價等不法行為,保護國內外游客的合法權益。滿洲里邊檢站的張文杰告訴記者,為了暢通口岸通關環境,滿洲里邊檢站出臺了8條措施。例如旅游團隊出入境時,可以提前完成信息錄入和查控工作,旅游團到達口岸后,只進行人證對照,可以最大程度提高通關效率。

      軟環境在改善,城市硬件也要提升。滿洲里把整個城市當做一個5A級景區來打造,用提升城市品質來集聚人氣。讓主城區歐式風格更加濃郁,滿洲里大手筆規劃建設俄式休閑主題酒吧、觀光面包房、油畫、玉石等特色精品街區,塑造一街一品、各具特色、處處皆景的城市風格。讓城市功能更加完善,滿洲里引進萬達,建設滿洲里規模最大、業態最全、檔次最高的休閑娛樂中心;引進平潭西航實業集團,建設一座集旅游度假、生態住宅、酒店集群、水上樂園、購物中心、室內文化旅游街等為一體的文化旅游綜合體。

      與此同時,提出“推動旅游發展聚人氣、壯大民營經濟聚人氣”的辦法,安排3.6億元資金兌現外經貿獎勵政策,重點扶持和培育貿易大戶,穩定外貿隊伍。此舉使一些轉移到其他同類口岸的企業不斷回歸。據悉,2013年滿洲里旅游總人數達到62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完成44億元。

      “通過環境的打造,人氣的提升,基礎設施的改造,我們要把滿洲里打造成面向東北亞的區域性國際貿易基地、跨境旅游基地、進出口加工制造基地、能源開發轉化基地、國際物流中心、科技孵化合作平臺,讓滿洲里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重要節點城市。”滿洲里市的領導信心十足。

    來源: 內蒙古新聞網-《內蒙古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