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點定位新目標,新藍圖領航新庫倫。庫倫旗置身于全市、全區乃至東北經濟區與環渤海經濟板塊的發展戰略大局中謀劃發展,明確打造“遼沈后花園、內蒙古東南窗”的戰略目標——利用當地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生態資源、環境資源和文化資源,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生產加工輸出基地和文化旅游基地;利用庫倫作為出區達海最近通道的區位條件,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和商貿物流業發展,在區域競爭與合作中搶得先機、率先發展。
按照“一核兩翼三區五亮點和兩大萬字”發展戰略規劃,該旗將以庫倫鎮為中心打造經濟文化行政核心;在北翼額勒順鎮打造蒙古文化特色旅游鎮,南翼扣河子鎮打造工業重鎮及商貿物流集散地;根據地形地貌和各蘇木鄉鎮特色,將全旗劃分為南、北、中三區,北部沙區大力發展生態林業、蒙元文化觀光旅游業、沙漠農業,中部丘陵平原區重點發展宗教旅游產業、加工業、度假服務業,南部山區重點發展商貿物流、綠色有機農牧業、礦產加工業,使三區各具特色、同步發展;依托三大寺和藏傳佛教主題公園的文化旅游亮點、沙漠和水庫的休閑旅游亮點、生態濕地和蒙古特色的民俗旅游亮點、蕎麥花海和有機農業的觀光旅游亮點,大青溝和錫勒圖青溝的度假旅游亮點,做大做強旅游產業。與此同時,實施“兩大萬字”規劃,即到2030年,實現“五個萬頭”和“十個萬畝”目標:結合地域特點和畜牧業發展潛力實現存欄黃牛65萬頭、庫倫驢20萬頭、奶牛5.5萬頭、羊150萬只、生豬90萬口,結合地形地貌和旅游資源實現萬畝濕地保護區、萬畝佛教文化園、萬畝蕎麥觀光園、萬畝水域休閑度假區、萬畝沙漠旅游區、萬畝沙地襯膜水稻觀光區、萬畝林下中草藥種植區、萬畝扁杏生產基地、萬畝菌菇蔬果園以及多個萬畝生態林建設。以此促進各區域形成獨具特色的發展競爭力,實現全旗資源利用最優化和整體功能最大化。
突出特色、統籌發展,轉型路上高揚綠色風帆。該旗實施“綠色有機農畜產品深加工及標準化體系建設突破年”活動,著力壯大節水農業及以蔬菜、食用菌為主的設施農業與沙地西瓜、沙地襯膜水稻為主的特色種植業,突出抓好蕎麥產業和驢產業發展,并加強與國家有機食品認定中心和江南大學合作,依托庫倫無污染的自然、地理環境和特色農畜產品資源,健全標準體系,強化科技支撐,努力打造綠色有機食品基地建設示范旗,助推年內全旗第一產業增加值增幅達到9%。
在新型工業化發展方面,實施“招商引資與項目建設突破年”活動。進一步完善庫倫沈陽工業園區與三家子工業園區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引進投資規模大、科技含量高、帶動能力強、具有支柱和引領作用的產業項目,促進同類企業、關聯企業和配套企業集聚,壯大五大特色產業基地。一是以東蒙水泥有限公司、沈陽鐵道庫倫旗水泥制品有限公司等企業為龍頭,抓好產業鏈延伸和產業集聚,構建新型建材產業基地;二是將庫倫蒙藥廠逐步建成全國最大的蒙藥科研和生產基地,加快華騰天龍生物科技項目建設,構建以阿膠為主的生物科技產品研發生產基地;三是重點抓鉛鋅礦開發、碳酸鈣生產、多金屬礦勘探開發等項目,積極引導現有企業進行產品精深加工,促進礦產開發及有色金屬生產加工基地升級;四是依托佐源糖業、蕎田生態科技、華騰生物科技等龍頭企業,大力發展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生產加工業,壯大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生產加工輸出基地;五是加快風、光、生物質等新能源開發利用,積極引進裝備制造、配套零部件生產加工企業,打造機械制造及新能源產業基地。力爭年內工業增加值增幅達到15%。
圍繞推進旅游與文化融合發展,實施“特色旅游業發展突破年”活動。加快庫倫三大寺5A級旅游景區創建工作,啟動實施三大寺周邊環境整治工程,建設一處集宗教文化、蒙醫藥文化、蕎麥飲食文化于一體的文化長廊和蕎麥飲食文化一條街;加快推進銀沙灣旅游景區建設,努力建成全區乃至全國功能最全、最具民族特色的沙漠旅游景區;推進庫倫鎮爭創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和中國特色旅游鎮工作,啟動實施額勒順鎮蒙古文化特色旅游鎮建設,進一步做大做響三大寺宗教游、塔敏查干沙漠探險游、鄉村水庫農家游、蒙藥安代文化游等特色旅游品牌,提升庫倫旅游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同時,加快發展服務業,在改造提升商貿、餐飲等傳統服務業的基礎上,加快發展物流、金融等現代服務業;在抓好運輸等生產性服務業的同時,大力發展文化、旅游等生活性服務業,努力推動第三產業增加值增幅達到23%。
持續富民改善民生,構建和諧幸福家園。啟動實施“金融扶貧富民”工程,抓住省級領導干部聯系庫倫的有利機遇積極爭取扶貧項目和資金發展致富產業,年內使2300戶、9000人口穩定脫貧走上致富路。
來源: 通遼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