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黃金周,30歲的劉俊杰整日忙個不停。他并非輾轉于拜年、聚會等應酬場合,而是忙著向城里運送農民專業合作社“出品”的雞蛋。“我們合作社的雞蛋非常熱銷,春節假期需求量大,每天送500多盒。”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太仆寺旗雙城旺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劉俊杰說。
太仆寺旗是內蒙古距離北京最近的旗縣之一,農牧民人口約16.7萬人,近年來農牧業發展較為迅速。2009年,太仆寺旗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工作領導小組,使有關資金、政策更好地惠及農牧民專業合作社。據統計,太仆寺旗目前各類農牧民專業合作社達700多家,注冊總資金超過5億元,入社農牧民8000多戶、3萬余人。合作社在提高農副產品議價能力、帶動農牧民增收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劉俊杰說,他從小喜歡研究家禽,上大專選擇的專業是動物醫學,畢業后干了幾年獸醫、攢了些錢,便在當地牽頭搞起農民專業合作社。起初參與合作社的農戶寥寥無幾,但在政府鼓勵和合作社效益逐漸變好的情況下,“入社”農戶越來越多,現在已達30戶、70多人,飼養近3萬只雞,可提供雞蛋、雞肉等綠色農家食品。
“農民參加合作社前,自家雞蛋夏天好賣一些,冬天很容易滯銷,主要是不成規模、銷路不暢,而合作社在拓寬銷售渠道方面獨具優勢。”他說,合作社負責孵化雞苗、統一養殖和雞蛋銷售等服務內容,其銷售的雞蛋已經覆蓋錫林郭勒盟,有10多個包裝樣式,進駐數十個大中型超市。
劉俊杰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目前合作社的主要業務是賣雞蛋,每只雞的可用價值不足30元,他打算天氣轉暖后籌建專業冷庫、屠宰場和雞肉的深加工設備,爭取讓一只雞的價值超過100元。
記者采訪了解到,除了養殖,太仆寺旗許多農牧民還參與到種植業的專業合作社中,提高科學種植能力,增加農牧業收入。
“有了統一管理、科學種植,再加上規模大,加入我們馬鈴薯專業合作社的農戶與自己‘單干’相比,平均增收50%。”太仆寺旗興農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肖春良說。
他負責的專業合作社注冊資金1600萬元,22人、11戶,成員以土地或資金入股,現有4000畝地,畝產平均4.3噸馬鈴薯,而散戶種植的馬鈴薯產量多為1.5噸左右,且沒有好的銷售渠道,不少合作社成員都“嘗到了甜頭”。
肖春良告訴記者,兩年前馬鈴薯賣難讓不少農民受到重創,而他負責的專業合作社每公斤馬鈴薯價格比市場價高約一元錢,主要原因是馬鈴薯儲庫充足,可以與大量上市的馬鈴薯“錯峰銷售”,并與有信譽的企業實施“訂單銷售”,因此銷量和價格均有保障。
“現在想加入合作社的農戶越來越多,新的一年,合作社也打算將銷售渠道拓展到南方更多地區。”肖春良信心滿滿地說。
來源: 新華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