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片古老神奇的土地,充滿無限的生機與活力;這是一片資源富集的土地,蘊含巨大的機遇與挑戰。有著百年礦山歷程的扎賚諾爾區,坐落在呼倫貝爾草原西部,總面積301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32.9平方公里,人口15萬,轄6個街道辦事處、21個社區。過去煤炭采掘業始終是這里的主導產業,經濟結構單一,城市建設欠賬多,群眾生活水平不高,總體發展不夠充分。
近年來,扎賚諾爾區強化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內生動力,全力打造“煤炭、電力、化工、加工制造、商貿物流、文化旅游”六大支柱產業,經濟發展、城市建設、民生社會事業都取得了長足進步。
尤其是2013年3月,扎賚諾爾區縣級行政區劃建制備案獲得國家民政部批復,正式進入縣級管理序列,突破了幾十年來“非鄉非縣”的艱難困境,成為自治區102個旗縣市區之一,百年老區迎來了嶄新的發展階段。面對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扎賚諾爾區黨政一班人,按照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以建設清潔能源輸出基地、現代煤化工生產示范基地、有色金屬生產加工和現代裝備制造等新型產業基地為切入點,在不斷提升煤炭生產現代化水平的同時,加快推進4×60萬千瓦坑口電站、10萬噸多金屬冶煉和銅制品加工、500萬噸進口重油加工以及下游化工塑料制品等一批重點項目,促進煤炭精深加工和綜合利用,大力發展新興產業,進一步壯大了縣域經濟的質量效益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煤炭產業。區內最大支柱企業扎煤公司擁有5座現代化礦井,近兩年煤炭產量穩定在1500萬噸左右,預計到2015年,煤炭產量達到3000萬噸。
——電力產業。總裝機容量69.4萬千瓦,已并網運行的有華能2×20萬千瓦熱電廠和深能7萬千瓦風電、華潤5萬千瓦風電,2013年發電量15.6億千瓦時。
——化工產業。60萬噸煤制甲醇轉20萬噸烯烴項目已完成場平、氣化爐基礎和鐵路專用線干道工程。利用俄羅斯進口木材加工木屑和化工原料加工的1萬噸醫用活性炭和2萬噸增塑劑等精深加工企業產銷平穩,正在實施二期擴建。
——加工制造產業。10萬噸工業硅項目完成了4臺冶煉爐改造和多晶硅、單晶硅、自備電站的批準。100萬噸水泥粉磨站項目產銷順暢,實現了對俄蒙毗鄰地區的出口。由中金建設公司和安徽鳳形公司投資的金域鳳形耐磨材料項目,實現了當年設計、當年施工、當年投產。礦山配件、木材加工、機械制造、食品加工等中小企業快速成長。
——商貿物流產業。擴建了步森百貨,新建了友誼購物中心、中央商城、發達廣場等大型綜合購物場所。鑫地綜合商城、發達廣場二期、批發市場二期、恒泰商貿城、草原蒙發清真牛羊肉國家儲備庫項目正在積極推進。
——文化旅游產業。充分挖掘扎賚諾爾萬年文化傳承、千年草原文明、百年礦山歷程的文化旅游資源,實施了鮮卑古墓群保護工程,建成了飛馬廣場、扎賚諾爾博物館,以猛犸公園為主體的扎賚諾爾文化旅游產業園項目快速推進,觀光塔、5D影院、兒童科技館、摩天輪、生態園等游樂設施基本建成。
工業化不僅帶動了產業化的發展,更推動了城鎮化步伐的加快。在城市建設中,扎賚諾爾區堅持新型工業化城區發展方向和“兩高一精”的城市建設方針,正確處理大與小、新與舊、快與慢的關系,既體現出大氣魄、施展大手筆,使城市變得大氣大方,又沒有一味地貪大求洋。本著“歷史文脈底蘊彰顯、現代文明特點突出、建筑歐式風格獨特、景區城市人文智能”的原則,把城市作為景區來打造,突出歐式風格,推動了房地產業的檔次提升。實施了一批行政服務項目和社會公益項目,深能公司綜合樓啟動建設,城建綜合樓、圖書館、檔案館、黨校建成投用,鑫地購物商城、新區賓館基本建成。兒童科技館主體封頂。猛犸公園游樂及配套設施、觀光塔、5D影院基本完成。堅持廣場、綠地、亮化同步推進,按照全國文明城市標準加強城市管理,實施了22項市政工程,道路、給排水、電力、供熱等公共服務設施不斷完善。新植樹木2.5萬株,種植綠籬2.3萬平方米,亮化面積37.3萬平方米,塑造了“精心、精細、精美、精彩”的城市形象和生態宜居環境。
在千方百計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扎區始終把促進社會和諧擺在突出位置,始終把民生問題放在各項工作的首位,重點解決群眾在就醫、就學、就業、住房等方面的困難。設立了“濟困門診”“濟困病房”,新建了疾控中心、第二醫院,優化了社區衛生服務的功能布局。完成了全區小學教學樓的擴建加固改造工程和新建教學樓工程,配建了風雨教室、多功能教室、塑膠運動場,實現了自治區標準化學校建設。幫助近千個貧困家庭的孩子圓了大學夢。大力發展特種特養業,落實小額扶貧貸款財政貼息政策,深化就業培訓和創業平臺建設,促進就業增長,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完成了廉租房和扶貧樓等一批保障性住房工程,人均住房面積15平方米以下的低保家庭、殘疾人家庭得到住房保障。啟動實施了總投資26.83億元、132萬平方米的煤礦棚戶區搬遷改造工程,新建住宅小區13個、住宅樓227棟,入住19000戶、61000余人。這一件件為民實事,折射出的是扎區區委、政府關愛民生的殷殷情懷。
來源: 呼倫貝爾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