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烏蘭察布市推進農牧業現代化建設碩果累累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0-09-29





      日歷翻至秋分這一天,氣候從熱轉涼,晝夜開始平分,物候意義上的秋天即將正式開始。


      瞧!察右后旗的紅皮土豆成熟了,圓滾滾地躺入大地的懷抱;察右中旗的燕麥變黃了,飽滿的果實壓彎了枝頭;四子王旗的杜蒙羊養肥了,晃動著身體到處撒歡兒……


      第三個中國農民豐收節來了。


      烏蘭察布大地,農牧民慶豐收,社會各界話豐收,全民參與享豐收……處處洋溢著收獲的喜悅。2019年,烏蘭察布市糧食產量創歷史新高,農村牧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1800元、增長10%。這得益于烏蘭察布市堅持“打綠色牌、走特色路”,全力推進現代農牧業高質量發展的思路;歸功于質量興農、科教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的有效舉措。


      結構優化升級播撒希望的種子


      近年來,烏蘭察布市以綠色發展為引導,以追求特色為原則,以轉變發展方式為突破口,全力推進馬鈴薯、冷涼蔬菜、以燕麥為主的雜糧雜豆、肉羊奶牛、生豬肉雞等優勢特色產業現代化進程,實現了農牧業產業的跨越式發展,走出了一條具有烏蘭察布特色的現代農牧業發展之路。


      察右中旗是我國燕麥的黃金產區,燕麥作為當地老百姓的日常食品,深受喜愛。當前,察右中旗把燕麥作為主導產業來抓,通過產業化開發、規模化種植,讓農民受益其中。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秋天不僅是美麗的季節,更是豐收的季節。


      在察右中旗大灘鄉八號村,金色的麥浪在微風中起舞,大型收割機在燕麥田里來回穿梭。種植戶劉林瑞滿臉喜悅地看著眼前的豐收景象。


      “今年種了80畝的燕麥,這幾天正忙著收割。”劉林瑞介紹,這里適合燕麥生長,旱地畝產能達到450斤,按照現在的收購價,純收入能達到4萬多元。


      “八號村種植燕麥歷史悠久,但規模不大、效益不高,沒成氣候。為此,我們立足當地氣候、土壤等優勢,把握市場需求,加強技術指導,今年,發展種植燕麥3000多畝,全部獲得豐收,村民收入也跟著增加了。尤其是燕麥產業的發展讓全村19戶貧困戶受益,這證明我們的工作是有成效的。”村支部書記侯月平笑吟吟地說道。


      在烏蘭察布,這不是個例。各地深耕優勢資源調結構,制定完善產業扶貧規劃,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農牧戶”模式,加強產業技術指導服務,集中力量抓好農牧業產業扶貧,讓廣大農牧戶取得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


      有大力度的農牧業產業扶貧助力,烏蘭察布市已實現了有勞動能力貧困人口產業全覆蓋。2019年,烏蘭察布市鼓勵引導323家龍頭企業、合作社通過訂單合同、服務協作、就業帶動、資產收益等模式讓57464戶貧困戶持續增收,達到了產業扶貧“遍地開花”、助農增收的效果。


      科技助力顯效走出增產的路子


      今年,察右后旗平地腦包村寶生種植專業合作社的香菇基地迎來了大豐收。只見采摘棚內,一朵朵肉厚圓整、碩大緊實的香菇一個挨一個排列在菌棒上,工人們正加緊采摘,豐收景象讓人賞心悅目、心生歡喜。


      “按照王特派員的指導,我們嚴格把控棚內的溫度和濕度,精心配制菌棒基料。按照今年的長勢,7個香菇棚去掉各項支出,一個棚能收入3到4萬元,總收入能達到25到28萬元。”豐收時刻,合作社負責人陳大偉喜笑顏開。


      陳大偉口中的王特派員說的是市級科技特派員王恒。他與烏蘭察布市的600多名科技特派員一樣,常年活躍在農村牧區生產一線,圍繞農牧業開展產前、產中、產后全程科技服務,已經成為促進當地特色產業發展、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重要“智囊團”。


      近年來,烏蘭察布市以科技創新為引領,以科技服務為支撐,建立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引入科技特派員制度,強化人才引進培養,在生產技術攻關、科技創新創業、科技項目實施等方面取得了大量科技成果和工作成效。


      烏蘭察布冷涼蔬菜院士工作站的成立和發展是烏蘭察布市推進科技興農的一個縮影。這里通過新品種和新技術的試驗示范、培訓和信息的互動交流,為烏蘭察布市蔬菜產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幾年來,試驗示范推廣院士專家培育了甘藍、胡蘿卜、白菜、洋蔥、菠菜等冷涼蔬菜新品種30余個,以及工廠化育苗、膜下滴灌、生物農藥、太陽能殺蟲燈、性誘劑等節水、節能、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10余項。新品種、新技術的應用比原有技術能增產15%以上。


      在工作站的試驗田里,哈拉海、紫蘇、赤瓟、馬齒莧、“油香草”等野生蔬菜長勢“正旺。這是由市科技特派員創業聯合會與自治區農牧業科學院開展的‘內蒙古陰山北麓重要野生耐旱植物資源引種鑒選與生態產品開發應用’項目,已篩選出哈拉海、紫蘇、野生柴胡、野生甘草、金蓮花等多種適合烏蘭察布種植的生態產品。”全國人大代表、市草原站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郭艷玲介紹道。


      說著,她拿出手機向記者分享了一組美食照片,有哈拉海土豆肉片、山韭炒雞蛋、蔥爆油香草以及黃瓜拌荊芥等,“試驗田里的野味走上餐桌,還受到很多好評,我的心里美滋滋呀!”郭艷玲介紹說,經過一年的試驗,他們已經初步篩選出幾種口感好、有生產價值的野生蔬菜,生產性能優、市場前景好的中草藥,適應性強的蜜源與地被植物,以及一些性狀優良的生態用種,如果能得到有效的推廣和應用將對增加農民收入、為烏蘭察布草原增綠產生積極影響,目前,正在探索企業開發和企業與農戶利益聯結機制。


      在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引入科技特派員制度的同時,烏蘭察布市大力引進高層次人才,實施“烏蘭察布英才”工程和“三區”科技人才計劃,帶動人才、技術、管理、信息以及資本等現代生產要素向貧困地區流動,為拓寬貧困地區脫貧致富渠道、激發貧困群眾生產積極性注入了強勁動力。


      把農牧民變身為有現代生活理念、懂經營管理、有專業技術的鄉村振興的主力軍是烏蘭察布市強化科技支撐作用的又一舉措,圍繞農牧業扶貧主導產業,烏蘭察布市組建市縣兩級農牧技術專家組,選聘2313名農牧業產業發展指導員,培訓指導貧困農牧民,提升精準扶貧成效、助力鄉村振興。


      品牌帶動提升鼓起農牧民的錢袋子


      眼下,正值馬鈴薯收獲季節,趁著天氣晴好,察右后旗烏蘭哈達蘇木七傾地村馬鈴薯種植基地內,一個個飽滿圓潤的馬鈴薯“躺”在豐收的大地上,農民正忙著進行打包和裝車。


      “我們今年種植了500畝的‘后旗紅’馬鈴薯,每畝產量在5000斤左右。今年的馬鈴薯品相非常好,這也源于我們在種子和技術等方面的嚴格把控。這也是‘后旗紅’能暢銷國內市場的主要原因。”內蒙古壹蒙壹牧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總經理郭晨慧向記者介紹說,她們種植的馬鈴薯不用化肥催生,完全用牛羊糞為馬鈴薯生長提供養分,而且還有技術員在產前、產中、產后進行指導,使得馬鈴薯的品質得到保障。


      由于“后旗紅”品牌打得響亮,因此銷售對于郭晨慧來說不是問題。除了在電商平臺、批發市場和連鎖餐飲銷售以外,今年,她們還通過郵政919活動銷售“后旗紅”馬鈴薯100萬斤。活動的成功舉辦,讓1家扶貧龍頭企業、3家合作社以及500多戶農牧戶受益,其中,貧困戶占52%。


      不得不說,品牌在提升農產品質量、增加附加值、增強競爭力上發揮著重要作用。正是基于此,烏蘭察布市將推進品牌強農強牧作為實現農牧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手段,實施地理標志登記保護工程,加強綠色、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志產品認證,培育提升地方區域公用品牌,豐富品牌宣傳渠道,讓烏蘭察布農畜產品品牌“叫響”全國。


      2019年是烏蘭察布農畜產品品牌收獲滿滿的一年。


      新認證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農產品34個、總數達265個,新增“豐鎮胡麻”地理標志產品1個、達到10個;


      化德黑枸杞、涼城藜麥米等17個名特優新農產品全部通過國家審核認定;


      “烏蘭察布馬鈴薯”入選2019中國農業品牌目錄,并被中國農產品市場協會評為全國“最受市場歡迎名優農產品”;


      獲得“中國草原酸奶之都”榮譽稱號;


      ……


      這是烏蘭察布市深入貫徹落實“農牧業高質量發展10大三年行動計劃”的具體體現,也是烏蘭察布市堅持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推動全市農村牧區整體工作提升的生動實踐。


      然而,若想長久保持農產品品牌的成色不褪減,需從品質著手,筑牢品牌根基。


      為此,烏蘭察布市在推進質量興農興牧上做文章,實施標準化生產和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提升行動,深入開展農畜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主要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合格率達到98%;豐鎮市、商都縣被農業農村部評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全市自治區級以上農畜產品質量安全旗縣達到5個,質量和效益得到穩步提升。


      同時,烏蘭察布市著力推進綠色興農興牧,加快實施農業“四控”行動,化肥農藥使用量實現了負增長,地膜回收率達到77%,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4%,圓滿完成自治區規定的目標任務。在8個旗縣市區整縣制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項目,全市糞污綜合利用率提高到83.5%,規模養殖場配套率提高到72.3%。


      如今,“后旗紅”馬鈴薯、商都西芹、化德大白菜、卓資西蘭花和四子王旗杜蒙肉羊等名優產品暢銷區內外,已是各大商超的“寵兒”。“烏蘭察布的土豆上了央視,可見品質是非常棒的。我還買過那里的豐鎮月餅和卓資熏雞,味道也是不錯的。”說起烏蘭察布的特色優勢農畜產品,來自北京的劉玉琪津津樂道。


      我們用豐收的號角,奏響鄉村振興的樂章;我們禮贊豐收,致敬付出辛勞的農牧民。我們踏上助推農牧業農村牧區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一路高歌、一路奮進,為收獲累累果實再出發!



      轉自:烏蘭察布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