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蒙古數字產業千帆競發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0-09-30





      “目前內蒙古草牧業公共服務平臺已經形成較為完整產業鏈條,產值4億元,實現各類就業人數超過1300余人,帶動周邊利益聯結主體農牧民2萬余戶,已實施各類重點項目7個,新建、在建、儲備各類重點項目13個。今年5月,由內蒙古牧草產業發展協會組織,內蒙古大數據局數字經濟處、內蒙古農牧業廳產業信息處、騰訊集團等部門聯合開展了內蒙古草牧業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的調研,形成了工作思路和方案。預計2021年底前,完成自治區級草牧業服務創新研發中心建設,建成內蒙古數字草牧業公共服務平臺。2022年底前創建成為國家級草牧業服務創新研發中心。”自治區大數據發展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興致勃勃地說。


      當前,內蒙古處于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的“窗口期”和“機遇期”,自治區大數據局及全區各部門緊緊把握戰略機遇期,堅持創新引領,加強政策引導,數字產業千帆競發,成為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新引擎、新增長極。


      內蒙古加強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成立了內蒙古數字經濟研究院、內蒙古創新區塊鏈研究院、北疆蒙古語人工智能產業研究院等一批科研機構,引進了工業大數據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清華大數據分布式數據處理系統研究中心等在內蒙古設立分支機構,建設了和林格爾微軟大數據及人工智能應用、烏蘭察布百度創新中心等一批孵化器,自治區級大數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達到28家。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力度,比如科技廳2016-2019年累計投入1.49億元,支持65項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科技研發和成果轉化項目。


      數字產業化穩步推進。內蒙古大力扶持發展電子信息制造、軟件開發、信息技術服務等產業,初步建成一批數字產業集聚區。和林格爾新區引進清華同方、顯鴻科技、東方國信、百信等一批龍頭企業,建成年產10萬臺服務器生產線,正在建設適配中心及國產化服務器、PC機生產線等項目;烏蘭察布市引進華唐、鴻聯九五、國信優易等13家數據加工、呼叫外包等企業,坐席達到2000席。建成同方科技智能制造產業基地項目,正在建設紫晶藍光光盤制造等項目;赤峰市建成蒙東云計算、拓佳電子、恩沃科技等產業園區,引進一批智能裝備研發、電子信息關鍵零部件等企業。鄂爾多斯市推動以源盛光電(京東方)為代表的電子信息制造業發展,積極培育數據清洗、云渲染、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等產業。今年上半年,全區計算機、通訊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47.7%,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0.7%,電信業務總量增長31.4%。


      產業數字化轉型步伐加快。內蒙古深入實施大數據與產業深度融合行動計劃,支持建設了工業互聯網平臺和智慧農牧場、數字工廠、智慧礦山、智慧能源、電子商務等一批示范項目,工業上云企業突破1萬戶,傳統產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穩步提升。比如,呼和浩特市內蒙古海芯華夏全國設施農業大數據運營平臺為農戶提供大棚智能化管控,業務覆蓋15個省區5萬多農戶,平均每棚每年增加效益2000元;巴彥淖爾市利用北斗技術對70戶牧民的牧場進行數字化改造,每年為每戶牧民節省費用1.8萬元以上;呼和浩特市蒙牛集團建成乳業數字化工廠,生產效率提升20%,運營成本降低20%,產品不良品率降低20%以上,實現全產業鏈質量一鍵追溯;包頭市包鋼白云鄂博鐵礦、鄂爾多斯麻地梁煤礦開展“5G+智慧礦山”示范,實現礦車無人駕駛、無人化采掘、遠程安全監控等,提高安全生產水平,降低生產成本;興安盟打造“互聯網+”智慧旅游產業生態圈,在紅色旅游、體育旅游等領域創新應用大數據。積極推動電子商務、共享經濟、平臺經濟等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呼和浩特市、赤峰市、滿洲里市獲批國家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在京東“中國特產”頻道建成22家貧困地區“特產館”、45家便利店和1500多家京東“金融小站”,今年上半年全區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長38.3%。網紅經濟異軍突起,積極打造北疆內蒙古網紅產業集聚地,組織開展牛羊肉、蕎麥、馬鈴薯等“蒙字號”優質農畜產品直播助農專場銷售,舉辦6·18“夜青城”電商消費季主題活動,5582個商品直播銷售,購物節期間全區網絡零售額增加23.9億元,同比增長21.4%。



      轉自:內蒙古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