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爾沁區區委在十一屆四次全委擴大會議上確定了2014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著力調整產業結構,加快經濟轉型升級,全力抓好主城區城市建設、產業發展和民生改善三件大事,大力推進社會治理創新,不斷提高人民幸福指數,開創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率先發展新局面。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財政收入分別增長1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3%,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4%。
以轉型升級為方向加快產業發展。在農牧業發展方面,繼續全面落實“8511521113”工程,高起點、全覆蓋、大力度推進現代農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要按照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確定的“建成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輸出基地”的定位,扎實推進標準化示范建設,創建一批優質、安全、綠色的農畜產品品牌,不斷提升農畜產品質量檔次和市場競爭力。在工業發展方面,著力推進支柱產業多元化,以延伸玉米生物科技產業鏈、提質增效為主要方向,推動產品向生物基材料、高級氨基酸及其衍生物、高附加值酶制劑等方向發展。要以精深化、高端化發展為主要方向,加快引進建設車船用鋁合金零部件、鋁材電纜、新型鋁基復合材料等鋁型材深加工項目,把科區打造成高精鋁后加工基地。要重點發展冷鮮分割、熟肉制品、調理肉制品、果蔬深加工等項目,構建生豬、肉牛、肉羊、家禽、有機農副產品“五位一體”的綠色農畜產品精深加工格局。機械裝備制造產業要重點引進農機具、礦山機械及配件制造等項目,建設新型裝備制造產業園。硅砂及新能源產業要重點發展低輻射鍍膜玻璃、真空玻璃、超薄玻璃等特種玻璃建材工業;加快太陽能、生物質能源的開發利用,積極引進單晶硅、多晶硅等新能源項目。在服務業方面,著重打造特色旅游產業,修建莫力廟沙湖旅游區周邊的接待設施、娛樂設施和文化遺跡,進一步挖掘“莫力廟”品牌的文化內涵。精心打造五個休閑旅游村屯和五個城郊采摘園。
以“三城同創”為契機加強城市建設與管理。通過整合建國片區、鐵南片區建設,結合遼河公園、森林公園、紅光大街、民主路立交橋等改造建設工程,在主城區南部打造商貿物流高度發達、生態人文內涵豐富的城市功能拓展區;以科賽集團新型城鎮化綜合開發項目為依托,結合新世紀大橋、會展中心、霍林河大街東出口改造等重點項目,探索以土地入股、土地整理等方式,在主城區東部打造文化特色濃郁、創業氛圍濃厚的城市功能拓展區。進一步加大棚戶區改造工作力度,加快保障性住房、“幸福社區”、老舊小區和危土房改造建設工作,全力解決群眾安居問題。以改善城市環境、提升城市品位為目標,繼續加大以道路、管網、綠化、亮化工程等為主要內容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商場、住宅小區等規劃建設,重點改造建設3個大型公園、14個街角公園、4條綠化帶和主城區周邊綠色屏障。要完成區域內城鎮體系規劃、10個鎮蘇木的總體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抓好美麗和諧鄉村建設,將大林鎮、木里圖鎮打造為城鄉一體化示范鎮,同時打造20個新農村示范村,建設20個“村民之家”、10個新農村示范性文化廣場。認真落實戶籍制度改革各項政策措施,全面放開建制鎮落戶限制,有序放開主城區落戶限制。
加速推進民生改善和社會治理創新。繼續深入實施校安工程。全面規范學前教育,減免農村幼兒學費,實現15年免費教育。加強與內蒙古民族大學和通遼職業技術學院等高校的合作,著力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完成20個村嘎查衛生室標準化建設工程。完善分級醫療和雙向轉診制度,打造“15分鐘社區衛生服務圈”,努力實現社區醫療全覆蓋,實現社區醫院與市內大醫院的聯網,共享優勢醫療資源。大力營造全民創業的氛圍,重點把太平洋創業園區打造成自治區級的精品創業孵化基地。在去年建成30個幸福社區、智慧社區的基礎上,利用兩年時間,把其余社區全部打造成幸福社區、智慧社區。
來源: 通遼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