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6日,烏海華油天然氣焦爐煤氣節能減排綜合利用項目西來峰LNG液化天然氣工廠成功出液,這標志著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綜合利用焦爐煤氣制液化天然氣項目已全面投產。1月18日,第一批液化天然氣產品正式出廠。
2013年以來,烏海市按照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中“把內蒙古建成保障首都、服務華北、面向全國的清潔能源輸出基地”的定位,加快清潔能源產業發展,積極助力內蒙古清潔能源基地建設。曾經是地區環境危害者的焦爐煤氣,經過循環利用“變廢為寶”。這表明,該市打造清潔能源輸出基地的努力正在變為現實,轉型發展闖出了一條新路。
對空排放的污霾 變成液化天然氣
烏海華油天然氣焦爐煤氣節能減排綜合利用項目,是自治區“十二五”重點綠色環保工業項目,項目總投資47億元人民幣。2011年4月,在海勃灣千里山工業園區和海南西來峰工業園區同時開工建設了2座同樣規模的LNG工廠。旨在將烏海各焦化廠對空排放、白白浪費且污染環境的焦爐煤氣收集、凈化、甲烷化后轉化為液化天然氣LNG,真正實現節能減排,變廢為寶的目標。整個項目分兩期進行,一期工程已于2012年10月11日全線投產,實現了烏海地區焦爐煤氣的收集和凈化。
該項目創造了4個世界第一:直接利用焦爐煤氣制LNG項目時間最早;每小時處理15.6萬標準立方米焦爐煤氣的凈化裝置規模最大;每小時利用10萬標準立方米焦爐煤氣的甲烷化裝置規模最大;烏海至銀川富氫焦爐煤氣輸送管道距離最長,為223.832公里。
整個項目全部投產后,年處理焦爐煤氣30億標準立方米,年產液化天然氣50萬噸,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07萬噸,減少硫排放1640噸。西來峰廠區投產后,可實現一半的減排目標,可實現銷售收入26億元,完成利稅5.6億元,創造就業機會近400個。它將大大提升該市資源綜合利用率,推動清潔生產、延伸產業鏈條,促進該市焦化產業整體升級,提升地區綜合實力。
“生產液化天然氣的同時,剩余的氫氣、氮氣、其它物質可合成氨和尿素,一點兒不排放、一點兒不浪費。”項目負責人告訴記者,項目建成投產后,每年生產的液化天然氣不僅能滿足烏海地區的需要,還能向銀川等周邊地區輸出。項目的投產,意味烏海華油天然氣公司正式加入昆侖能源LNG供應商序列。
此次烏海華油天然氣西來峰LNG工廠的投產,不僅將完成整個項目的一半減排目標,而且工廠生產的LNG代替柴油后,還將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3萬噸,減少一氧化氮排放1775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5700噸。
清潔能源產業壯大 形成產業鏈發展模式
“廢氣”變身清潔能源,這對實現該市煤焦化產業的清潔生產和轉型升級、做大做長做粗產業鏈、提升資源綜合利用水平意義重大,為推動全市經濟和城市轉型升級注入了強勁的綠色動力。
該項目建設的同時,該市配套建設了14座LNG加氣站,為下游裝備制造產業——陜汽新能源汽車提供新能源的動力,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大大減少了汽車尾氣污染排放,降低汽車運營成本,實現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010年8月,陜汽烏海新能源專用汽車項目落戶烏海市,2011年2月18日就實現了第一輛新能源專用汽車正式下線,創造了國內同行業的一個新速度。隨之而來的像遠洋電子設備有限公司、富瑞特種設備制造有限公司、冀東專用車有限公司等上下游配套企業也相繼落戶,使該市的裝備制造業發展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
在加快構建“傳統產業新型化、新興產業規模化、支柱產業多元化”的產業發展新格局中,該市大力發展非煤非資源型接續替代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延伸產業鏈條,清潔能源產業在整個循環經濟發展中占有突出地位。
清潔能源產業是該市整個循環經濟發展鏈條上的重要一環,上連傳統煤焦化產業,下連新興裝備制造產業及精細化工產業。
立足現實,該市清潔能源產業的另一個重要特點是“煤電產業一體化”。目前,全市電力裝機容量達到340萬千瓦,近兩年該市電網年售電量均跨過百億千瓦時大關。
目前,烏海清潔能源產業的體系由“煤電產業一體化”、焦爐煤氣制天然氣、抽水蓄能、太陽能光伏發電等板塊組成。
隨著該市的劣質煤、工業固廢循環再利用力度不斷加大,到2017年,全市“煤電產業一體化”的電力裝機總量有望達到700萬千瓦。
在不斷延伸的產業鏈條上,隨著基礎產業不斷壯大,上游企業的廢棄物成為新上馬企業的“寶貝”,清潔生產在鏈條延伸中實現。
圍繞華油液化天然氣清潔能源產業,盈得劣質煤制合成氣項目也已落戶烏海。該項目采用當前先進的煤炭潔凈氣化技術,充分利用該市現有洗煤廠中煤、當地劣質煤、煤矸石及尾礦尾氣資源,在千里山工業園區分期建設合成氣生產裝置。項目建成后,將向烏海華油天然氣有限責任公司及下游企業供氣。據介紹,該項目建成后,將更好地把當地豐富的煤炭資源無污染、零排放就地轉化,提高煤炭資源的附加值,實現煤炭資源的清潔化、多元化、低碳化發展。目前,該項目正在積極推進中。
在千里山工業園區,由烏海藍星玻璃有限責任公司出資建設的一座占地8萬多平方米的太陽能電站矗立在山腳下,太陽能電站設計發電規模為150萬千瓦時,可為企業生產提供10%至20%的用電補充。
下一步,該市將按照“煤電用一體化”發展路徑,利用《呼包銀榆經濟區發展規劃2012~2020年》建設電源基地的政策優勢,進一步加快清潔能源產業發展進度。
作為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的堅定踐行者,烏海清潔能源輸出基地建設正風生水起!
清潔能源產業壯大形成產業鏈發展模式。
來源: 內蒙古新聞網-《內蒙古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