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會聚焦】2013年內蒙古乳、絨毛產量全國領先


    時間:2014-01-20





      核心提示: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13年,我區農牧業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高。糧食產量再創歷史新高,總產達到554.6億斤,增產48.9億斤,增長9.7%,增量和增幅均居全國第一;牲畜存欄連續9年保持在1億頭只以上,羊肉、乳、絨毛產量繼續全國領先。糧食十連豐,畜牧業九連穩,2013年全區農牧業形勢喜人。

      代表、委員們談到去年的“三農三牧”工作時,一致認為我區在建設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輸出基地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步伐,距離“農牧業強起來、農牧民富起來、農村牧區美起來”的發展目標更近了。

      政協委員、內蒙古農牧業科學院副院長康暄在對這兩個數字分析時指出,這一成績得益于我區不斷強化農牧業基礎地位,各項政策落實到位,農牧業科技水平不斷提升,農牧業生產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顯著增強。

      康暄委員進一步解釋說,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高度重視農牧業基礎產業,加大了財政投資力度和惠民政策實施。比如說,自古以來,在中國農民的意識里,種地納糧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現在減免了農民各項稅費,減輕了農民負擔,同時還有良種補貼、農業機械化補貼、糧食補貼和草原補償機制等等,甚至農民購買家電都有補貼,這些政策的全面落實大大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 他列舉了另外一組數字:我區加大農牧業科技推廣力度,科技水平不斷進步。

      目前農牧業生產的科技貢獻率達到48%,農牧業生產的總動力達到3387萬千瓦,機械化水平達到75%,良種普及率達到90%以上。

      農牧業發展水平咋樣,農牧民代表最有發言權。

      呂志強代表是個地道的莊稼人。2013年,他所在的土默特右旗威俊村人均收入1萬多元,遠高于全區平均水平,成為我區農牧業取得驕人成績的一個縮影。

      2012年,呂志強瞄準市場空白,種了3500棒杏鮑菇,掙了1萬多元。嘗到甜頭后,他去年又投資200多萬元,把種植量擴大到3萬多棒。“趕正月上市,三天一茬,收入不會低。”呂志強說。

      這還不算,呂志強代表積極響應政府推進農牧業產業化經營的要求,一手創辦了吉品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周邊五六戶村民共同致富,合作社種植的蘑菇暢銷包頭市場。他告訴記者,這幾天,大伙兒正琢磨注冊商標呢。

      今年1月起,村民每養50只羊,政府補貼1.5萬元。“這兩年羊肉行情看漲,趕上政府的好政策,村民的心勁兒更高了。”呂志強說。

      上人代會前,呂志強代表有過擔心,“規模化、標準化養羊,需要蓋圈舍、租場地,樣樣都要錢。農民貸款太難了。”政府工作報告解開了老呂心中的疙瘩,“報告說要依法保護農牧民對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擔保權利。解決了貸款難問題,今后的精力都能轉移到科技上去了。” 康暄委員對此表示贊同。他說,推進現代農牧業可持續發展,關鍵是堅持走科技創新之路。只有大面積推廣科學實用技術,提高農牧業機械化水平,才能使農牧業增產和農牧民增收實現可持續增長。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提高農牧業發展質量效益,我們相信按照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的要求,建成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輸出基地是完全能夠實現的,并且可以為國家糧食安全作出應有的貢獻。

    來源: 內蒙古新聞網-《內蒙古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