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子”下活扶貧產業“一盤棋”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0-10-15





      “過去全家5口人賣力干,一年頂多也就種幾十畝地,多說打1萬斤糧,就了不得了。現在我一個人就能侍弄那260畝玉米地,畝產還翻了一倍呢。”大型免耕機、旋耕機、淺埋滴灌水肥一體化……讓種了40年地的李英直呼省心又高效。


      李英是通遼市科左中旗代力吉鎮后四井子嘎查建檔立卡貧困戶。從廣種薄收到科學種田,他是全嘎查第一個用免追肥、免耕播種等先進技術的人。去年,種了260畝地,打了22萬斤玉米,賣了16.5萬元,創了嘎查歷史單戶打糧總產紀錄。


      閑聊間,他給記者算起了去年全家的收入賬:種1畝玉米的成本是415元,260畝玉米平均單產850斤,每斤賣了0.75元,年純收入就是6.9萬元;老伴兒賣了36只羊羔,純收入2.2萬元;兒子們打工拿回家4萬元;加上各種補貼2.3萬元,全家一年純收入15.4萬元。


      然而,3年前,后四井子嘎查的耕地多數是沙坨地,遇到大旱之年,農作物幾乎顆粒不收。2013年到2017年連續5年干旱,造成大多數農牧民生產虧損、生活困難。


      2018年,后四井子嘎查“兩委”班子抓住旗里產業扶貧政策機遇,在鎮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爭取到720萬元高效節水扶貧項目資金,打成35眼機電井,把6000畝靠天吃飯的低產田改造成旱澇保收的高產田。


      保灌田給后四井子農牧民吃下了定心丸,大家敢往地里投入了。去年,玉米單產大幅提升,畝產從過去的400斤增長到800斤以上,畝產達到1500斤的地塊不在少數。同時,耕地無一撂荒,土地流轉的價格也從每畝50到100元提高至150元到200元。這只是后四井子嘎查在特色扶貧產業“一盤棋”上落的其中“一子”。


      科左中旗地處中國黃金玉米帶,后四井子嘎查在種植業上落下“一子”后,又瞄上了養殖業。科左中旗全旗肉牛存欄52萬頭,順勢起飛,后四井子嘎查將“第二子”落在了肉牛產業扶貧項目上,2017年-2018年共落實資金97萬元,為45戶貧困戶購進基礎母牛103頭,并通過扶貧小額貸款支持擴大規模,帶動嘎查肉牛產業發展。


      目前,全嘎查肉牛存欄從2013年510頭增長到了2020年1550頭,101戶貧困戶除18戶常年外出打工外都養殖肉牛。養殖業已經成為農牧民脫貧增收的主渠道,并形成了種養結合的產業結構。


      種養殖業的“兩子”成功后,2018年,這個嘎查在現代化耕種的上再落“一子”,當年,嘎查就成立了集體經濟性質的農機合作社,爭取旗里項目和社會幫扶資金55萬元,購置了旋耕機等7臺大型農機具,為全嘎查農牧民開展農機服務。


      “現在地里的活兒基本不用人工干。你給錢大機器啥都能干,從種到收一條龍服務。要是身體沒毛病,伺候幾百畝地,我干到70歲沒啥事兒!”李英笑著說。


      據嘎查黨支部書記陳七斤介紹,后四井子嘎查是通遼市22個深度貧困嘎查村之一,近年圍繞玉米和肉牛兩大特色扶貧產業蹚出了一條致富路,人均年純收入從2013年的0.26萬元,增長到了2019年的1.65萬元,增長了5.3倍,順利退出貧困嘎查村序列。(馬強馬釋宇)



      轉自:內蒙古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